李娜:娶到我,你很幸運。

2019-08-26   上海女性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

作者丨不一

最近,根據李娜自傳《獨自上場》改編的電影引發全網熱議,讓這個倔強姑娘的故事再次來到人們眼前。

1998年,在接受採訪時,16歲的李娜對著攝像機說出了自己的心愿:

「我希望能打到職業前十。

那個時候,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女孩的心愿。

然而後來我們卻見證著這個來自武漢的,貌不驚人的小姑娘,在15年的職業生涯里,拿下了9個WTA(國際女子職業網聯)單打冠軍19個ITF(國際網聯)單打冠軍,兩度捧起大滿貫獎盃,創下了屬於中國的網球奇蹟。

2019年李娜更是成為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第255人,這也是首個來自中國乃至亞洲的球員。

李娜的故事,從不是一個天才的傳奇,而是一個普通人翻山越嶺不曾放棄的堅持。

「人是一瞬間長大的」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長大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長大的」。

14歲那年,李娜一夜長大。

那一年,李娜剛剛進入湖北省隊,但那個引領她走上體育道路,為她遮風擋雨,永遠站在她身後鼓勵支持她的父親卻因病去世。

父親病危的時候,還要求身邊所有人都對李娜保密,因為不想影響正在深圳打比賽的女兒。

李娜與父親

結束比賽後,李娜如往常一樣坐火車回到家鄉,跟著來接她的叔叔吃了早飯,一切都是那麼平靜,直到走到爺爺樓下的時候,她看到了寫著父親名字的花圈:

「爸爸的遺像掛在客廳里最醒目的地方。他在照片里看著我,目光里滿是憐愛和慈祥。那目光我是如此地熟悉。旁邊的黑紗卻沉沉地垂著,觸目驚心地提醒所有人:照片上的人已經不在人世。」

「看到爸爸的遺體我不敢伸手去觸碰,因為怕觸碰冰冷的遺體就必須要承認爸爸的離去。事實上,後面的幾年我一直在欺騙自己說爸爸只是出差沒有回家而並非離去。」

曾經支持這個家的男人走了,李娜默默擔起了養家的重任。

「媽媽你不要著急,爸爸欠的醫藥費由我來還。

如果說此前打網球只是盡力而已,從那時開始,她開始拼了命的練習,她要取得成績,她要掙更多的獎金,希望早一點能把家裡的債還清。

少年時期的李娜

1997年,李娜在全國網球聯賽總決賽中,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全國冠軍,成為年齡最小的成人組全國單打冠軍。

父親曾經也是一名運動員,拿到一個全國冠軍不僅是他對女兒的期許,也是他曾經最大的夢想。如今李娜做到了,他卻再也看不到了....

「娜」樣成功背後的傷痛和壓力

「人生是公平的,經歷了高潮以後,如果你沒有把握好自己,低潮就會一直伴著你」。

翻開李娜的戰績,一片輝煌。

2000年,在ITF賽場總共取得52場勝利,還贏得了四場WTA賽事的勝利;

2001年,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拿下女單、女雙以及混雙三個冠軍;

2004年,成為第一個在WTA巡迴賽中奪得單打冠軍的中國選手;

2008年,拿下第二座WTA冠軍獎盃;

2011年,奪得了中國甚至是亞洲的第一座大滿貫單打冠軍獎盃;

2014年,獲得了個人的第二個大滿貫女單冠軍,這也是澳網百年歷史上亞洲選手首個單打冠軍。排名也升至世界第二;

2019年,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

李娜法網奪冠

李娜澳網奪冠

有報道稱:李娜奪得法網大滿貫,「根本上改變世界網壇的格局。自那以後,女子網壇的重心明顯向亞洲傾斜,中國大陸更成為WTA瘋狂擴張的地盤......」

然而在這輝煌的背後,卻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

2002年亞運會之前,因為長久的壓力和心情抑鬱,李娜的生理期開始紊亂,整個人都被失眠、焦慮籠罩,她選擇退役去大學讀書,尋求一種簡單的自由的生活;

2004年,重回賽場後,在積分、排名清零的情況下重新走到中國排名第一,這其中經歷的辛苦,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

「我像是個在森林裡迷路的小孩子,慢慢地用腳趟出一條路,試圖穿過樹林。

而傷痛更成為了她的老朋友。

在15年的職業生涯里,李娜雙膝經歷了四次手術,為了減輕膝蓋的腫脹和疼痛,每周還需要接受注射治療,上百次的注射,李娜從來都咬牙忍著。

身體上的傷痛,有時候,也比不上外界的輿論紛紛。

隨著成績的提高,李娜的名聲也開始慢慢打響,然而名聲是一把雙刃劍,哪怕只有一點點,都要你時時刻刻為它付出代價。

尤其她的性子直,有時候脾氣上來說出的話,立刻會被拿去添油加醋,成為批評議論她的利劍。

「我覺得我怎麼說都是錯,真話也錯,假話也錯,多說多錯,少說少錯。」

「即使我不說話,媒體也會寫『李娜情緒沮喪心理素質有待提高』這樣的新聞。」

甚至因為心情不好去紋的身,也把她推上風口浪尖——「很多人把這個圖案當成了一條蛇,有人認為我又在譁眾取寵,也有人指責:『李娜竟然文身!她憑什麼文身?』」

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後,榮耀背後便是無數的關注和評論,以至於後來她輸的每一場球都成為了一種罪惡和無能。

被外界不斷質疑,連帶著李娜自己的內心也對自己產生了質疑,法網奪冠後,在近半年的時間裡她幾乎都沒有贏球。

進了球場她甚至已經不想贏得比賽,只想趕快結束那一場比賽,趕快逃離。

整個人的狀態一度跌入低谷。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丈夫姜山的陪伴下,李娜才慢慢從糟糕的狀態里走出來,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打網球的初心,網球對於自己的意義。

拋開所有的榮耀,拋開外界所有的評論,只專心去打好每一場球。

2014年,經歷起起伏伏的她,在澳網的賽場上舉起了第二個大滿貫女單冠軍的獎盃,在女子網球選手早該走下坡路的年齡,再一次刷新著自己的職業紀錄。

面對外界不斷湧來的讚譽,這一次李娜早已看得透徹:「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網球運動員」

僅此而已。

「你也很幸運,能娶到我」

「父親去世以後,我一直把自己偽裝得很堅強,很強大....姜山給了我一個再次做回孩子的機會」。

提起姜山,很多人可能總會想起李娜在網球場直懟姜山的場景。

不少人還以此為由黑兩個人的感情。

然而李娜和姜山的愛情,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轟轟烈烈,只是一點一點,一天一天的相濡以沫,陪伴對方,鼓勵對方,支持對方。

他們之間沒什麼甜言蜜語,所有的愛都被他們放在心裡,默默地付出,細水長流。

最平淡卻也最動人。

她說:「姜山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說:「無論在何時何地看到這兩個字(李娜),心底都會升起一種溫柔的情緒」。

人們常說「經營婚姻需要愛,更需要智慧」。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實現,但姜山做到了,作為一個男人,他在場上主動弱化了自己,平衡了所有的關係,這也成就了體壇賽場上少有的「婦唱夫隨」。李娜去哪,姜山就在後面跟到哪,贏球了為她歡呼,失利了站出來吸收一切負能量。

他們12歲相識,16歲相愛,一起經歷過輝煌、一起退役、一起讀書、一起復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所有的重要階段,李娜的身邊永遠站著姜山。

2009年,獲得許可決定單飛的李娜,開始融入職業網球的圈子。

更多的自主權之後,不僅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挑戰和壓力,如果成績不好,獎金少,訓練水平也會受影響,最終將會被淘汰。

當李娜將自己的擔心開玩笑般跟姜山說時,姜山只是告訴她:「那我們就從零開始,再來一次。

2014年,因為身體原因正式宣布退役的李娜,曾一度陷入焦慮中,但幸運的是「姜山一直在身邊」「是他告訴我,網球只是一份事業而已,退役並不是退休。

「姜山是我的『充電器』——只有在姜山這裡,我可以肆無忌憚地任性胡鬧下去。

有人覺得姜山一個大男人經常被罵,為他委屈,然而李娜對於姜山的愛,從來也是深深融入進生命里。

2013年澳網痛失冠軍的那一刻,李娜泣不成聲,張嘴第一句話就是「我真的很想贏得一個冠軍,作為結婚紀念日禮物送給姜山。

2014年澳網奪冠後,李娜在台上對著全球觀眾說出了自己的愛:「現在我的老公在中國比我還出名,所以謝謝你,你是個好人。而且你也很幸運,能娶到我。

台下的姜山,滿眼都是笑。

兩個人,其實正如姜山所言:「我們像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或者兄妹。我們知道彼此的過往,無論是快樂的還是傷心的;我們清楚彼此每一個細小的眼神和動作,以及彼此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渴望;我們熟悉得好像是一雙手的左手和右手。」

無需多言,無需和旁人解釋,看著彼此的眼睛裡都已經盛滿了愛。

「李娜一直是最初的李娜,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明星李娜」

姜山曾經這樣評價李娜。

堅持屬於自己的生活,屬於自己的信念,屬於自己的態度。

退役5年,她依然每天堅持早起跑10公里;不願意走退休當教練的老路,自己跑去了商學院學習;還想要籌辦非營利性網校——「不是為了培養冠軍,是為了培養那些99%成不了冠軍的小朋友,可以為他們找到出路」......

很難,但她卻未曾後退過,此刻的她依然是當年那個「異想天開」的小女孩:「我希望能打到職業的前十,我知道這一路很難,但我會努力的。」

根據李娜自傳《獨自上場》改編的電影已經殺青,對於這部電影,她坦言:

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心懷夢想的普通人。

為了實現這個你的夢想,你得儘自己所能,這樣,即使最終你無法圓夢,你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女孩子以及年輕女性看到這部片子以後深受鼓舞,那就再好不過了。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喜歡就給我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