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人與棄婦
在民國那段新舊思想交替的歲月里,新文人從長袍馬褂,換上了西裝。
他們追去自由與新鮮, 追去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他們身邊媒妁之言的小腳女人,此刻顯得那麼的諷刺。
比如朱安,比如張瓊華,她們在傳統婚姻的束縛下,活成了一座地牢。
朱安等了魯迅41年,孑然一身死去,張瓊華等了郭沫若26年,然後笑看他帶著新人歸,繼續等,等了68年,最終孤獨死去。
這一生漫長的枯寂,煎熬,她們所經受的磨難,遠比我們想像的慘烈。
徐志摩像個任性的孩子,追林徽因不成,又戀上有夫之婦陸小曼,徐志摩登報離婚,民國第一樁文明離婚案,張幼儀成了民國第一棄婦。
徐志摩張幼儀
只是張幼儀最終鳳凰涅槃, 從無數人同情的目光里,變成了後來的女強人,連曾嘲笑她鄉下土包子的徐志摩也刮目相看。
朱安,張瓊華,張幼儀,她們都是時代的犧牲品。
一樣是小腳女人與新文人,朱安與張瓊華也活不成江東秀。
胡適與江東秀
朱安與張瓊華,有的只是舊時代女人的壓抑和隱忍,不似江東秀,一樣的出身,她夠潑辣,能拿刀震住要離婚的胡適,也能遊刃有餘地調度安排一切家務待客之事。
一樣是棄婦,朱安,張瓊華也活不成後來的張幼儀。
她們活在自己畫的圈裡,不敢走出去,也不知道走到哪裡去。
她們有的,只能把漫長的等待當做此生的意義,那個人偶然施捨的一點溫暖,當做此生的慰藉,直到死去。
比王寶釧還苦的張瓊華
魯迅罵郭沫若:典型的流氓加才子。
魯迅罵郭沫若流氓,暗指郭沫若人品,尤其是郭沫若的感情史。
郭沫若
兩位文壇巨擘,各領風騷誰也不服誰。
說起來這兩個龍虎爭鬥的人,人生還頗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很有婚姻和求學。
一樣的學醫,然後棄醫從文, 一樣的被包辦婚姻,兩位妻子活寡一樣過了一生,孤獨死去。
原配比王寶釧還苦,之後有了日本夫人安娜又始亂終棄,另娶於立群。
暫且不說兩個人的掐架,只說對待原配的態度上,顯然魯迅先生落敗。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這個名字很少被提及。
她一生寂寞等待,與郭沫若至少能以朋友相待,因著郭沫若顯赫的地位,在晚年也受到了政府的一些照顧和有待。
起初未戀愛過的郭沫若,聽人說未婚妻也算大戶人家,天足,識字,模樣周正,人品能力一等一,他想像著她是空谷幽蘭。
沒想到結婚當天,一下轎,首先看見的是新娘的小腳。
待到揭開蓋頭的時候,看到的是新娘的猩猩鼻孔。
實話說,張瓊華模樣還算周正,鼻子也不是郭沫若所說的猩猩鼻子。
懷的希望太大,看到對方非如自己所想,也會不自覺把這種厭惡放大。
張瓊華與婆婆
愛情始於顏值終究沒錯,如果朱安,張瓊華是美人,是不是她們的男人就願意停下腳步去培養一段感情,而不是匆匆離開?
婚後第五天,郭沫若出門去學,之後去了日本學醫,26年沒有回家。
郭沫若給家裡寫信,問候一圈,就是沒有提及張瓊華。
張瓊華給他寫信,他給弟弟寫信讓其轉述,而不是親自給她寫信。
郭沫若的眼界與學識在不斷上升,他與張瓊華註定不可能繼續了。
在日本期間,他結識了護士佐藤富子,為其取名為安娜,並與之結婚生子。
郭沫若與安娜
直到孩子生下來,郭沫若才在信里向二老稟明與安娜的事。
母親亡故,郭沫若還是沒有回來。
張瓊華一直伺候公婆,守著她新婚時的屋子,屋子擺置一如結婚之時,她時常擦拭拂塵,在沙灣這個孤寂的小村子裡一日日地熬著。
郭沫若回國,但他還是沒有回到沙灣,他不知道怎麼面對張瓊華。
兄長曾給他提出兩條路,一條是離婚,一條是二女和平共處, 郭沫若對此的回覆是:休掉張瓊華,我沒有那麼新,二女同居,我沒那麼舊,不新不舊只好這麼過下去。
1939年身居要職的郭沫若第一次回到故鄉。
張瓊華日思夜想了26年的人回來了,他是郭沫若卻是自己再也不認識的郭沫若。
這時的張瓊華已年近50,從青絲等到了白髮。
郭家欠張瓊華一生的幸福,郭母臨死前的遺言:他日八兒歸來,必善視吾媳張氏,毋令失所。
郭沫若感念張瓊華這麼多年對父母的悉心照顧,要對張瓊華行跪拜之禮,驚慌失措的張瓊華慌忙阻止,郭沫若改為深深地鞠躬。
郭沫若一句:這些年,苦了你,我對不住你,讓張瓊華頓時淚流滿面,無語凝噎。
多年苦澀落寞的等待,在這一刻竟不覺得委屈了。
女人都是如此吧?縱有委屈,但是當別人感念你的付出時,這委屈也不覺得委屈,甚至嚼出來點甜味。
郭沫若問張瓊華是否怨恨自己,張瓊華搖搖頭:如果沒有當年的出走,就沒有今天如此顯赫的郭沫若。
這一次重聚,兩個人徹底敞開心扉,橫在心裡的結也就此打開。
做不成親密愛人,那就退回到朋友地步,至少這樣,這一生等待與付出也不是毫無意義。
03、
土改之後,張瓊華失去土地,流落街頭,靠賣小吃和小手工製品為生,艱難度日。
郭家侄兒給郭沫若寫信言及嬸嬸現狀,郭沫若每月定期郵寄15元生活費給張瓊華,而且這個數字隨物價上漲也跟著漲,他只希望能為他此生的虧欠做最力所能及的補償。
郭沫若去世後,郭家人向國務院反映張瓊華的情況,後由政府出面,每月給張瓊華郵寄生活費。
1980年,90歲的張瓊華走完了自己寂寞的一生。
郭沫若一生三位夫人,他不是一個專情的人,甚至可以說是渣。
連他自己的兒子也說他: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他的婚姻都是在沒有和舊人斷乾淨的情況下,又進入了一段婚姻。
郭沫若與安娜及孩子們
建國以後,郭沫若曾向毛澤東坦誠自己的重婚罪,毛澤東的答覆是維持現狀。
郭沫若對待感情不可謂不渣,張瓊華一生為其守活寡等待。
在郭沫若死後,於立群自殺,曾為郭沫若受苦被日本憲兵拷打的安娜,活到了101歲。
郭沫若與於立群及孩子們
縱觀張瓊華,其一生都在等待。
也許等待是她唯一的活法。
她成了棄婦,是時代的錯,也是男人自私的錯。
那個時代,她們除了等待和苦熬沒有別的路。
如果連希望都沒有,她就真的死了。
每一種愛情模樣,或飛蛾撲火,或痴情等待,在外人看來也許太傻,但是於當事人那是一種意義的存在。
只要後果受得住,那就無可厚非。
而今這個時代,對於婚姻,如果一開始就是錯,與其在婚姻里掙扎,不如放手。
用不著一輩子的精神折磨,也不要用時不時的一點溫情,讓別人失望,希望,又絕望。
但願每一個男子,可以善待對你深情的女子,因為這份深情太過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