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又名長生韭,其功效、運用、收割與禁忌,了解一下

2019-11-03   太極本草

韭菜

來源產地

百合科蔥屬植物韭菜,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鮮用。第1刀韭菜葉收割比較早,4葉心即可收割,經養根施肥後,當植株長到5片葉收割第2刀。根據需要也可連續收割5-6刀,鮮用。別名豐本、草鍾乳、起陽草、懶人菜、長生韭、壯陽草、扁菜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辛、甘,溫。健胃,提神,止汗固澀。用於噎膈反胃,自汗盜汗,外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

《中藥大辭典》

味辛酸,溫,無毒。入肺、脾、腎三經。

溫中,行氣,散血,解毒。治胸痹,噎膈、反胃,吐血、衄血、尿血,痢疾,消渴,痔漏、脫肛,跌扑損傷,蟲蠍螫傷。

《中華本草》

味辛;性溫。補腎;溫中行氣;散瘀;解毒。主腎虛陽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癰瘡腫毒;漆瘡;跌打損傷

【歸經】

肝;胃;腎;肺;脾經

【用法用量】

內服:搗汁飲, 60-120g;或煮粥、炒熟、作羹。外用:適量,搗敷;煎水熏洗;熱熨。

【注意】

陰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均忌食。

【運用】

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徹背上,不治或至死:

生韭或根五斤(洗),搗汁。灌少許,即吐胸中惡血。

治陽虛腎冷,陽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遺精夢泄:

韭菜白八兩,胡桃肉(去皮)二兩。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

治翻胃:

韭菜汁二兩,牛乳一盞。上用生薑汁半兩,和勻。溫服。

治喉卒腫不下食:

韭一把,搗熬薄之,冷則易。

治吐血、唾血、嘔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證:

韭菜十斤,搗汁,生地黃五斤(切碎)浸韭菜汁內,烈日下曬乾,以生地黃黑爛,韭菜汁干為度;入石臼內,搗數千下,如爛膏無渣者,為丸,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蘿蔔煎湯化下。

下腸中瘀血

韭汁冷飲,甚驗。

治過敏性紫癜:

鮮韭菜一斤,洗凈,搗爛絞汁,加健康兒童尿50毫升。日一劑,分二次服。

止水谷痢:

韭作羹粥,煠炒。任食之。(《食醫心鏡》)

治消渴引飲無度:

韭苗日吃三、五兩。或炒或作羹,無入鹽,但吃得十斤即佳。過清明勿吃。

治痔瘡:

韭菜不以多少,先燒熱湯,以盆盛湯在內,盆上用器具蓋之,留一竅,卻以韭菜於湯內泡之,以穀道坐竅上,令氣蒸熏;候溫,用韭菜輕輕洗瘡數次。

治產後血暈:

韭菜(切)入瓶內,注熱醋,以瓶口對鼻。

治脫肛不縮:

生韭一斤。細切,以酥拌炒令熟,分為兩處,以軟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為度。

治金瘡出血:

韭汁和風化石灰,日干,每用為末,敷之。

治聤耳出汁:

韭汁日滴三次。

治百蟲入耳不出:

搗韭汁,灌耳中。

治跌打損傷:

鮮韭菜三份,麵粉一份。共搗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二次。

治蕁麻疹:

韭菜、甘草各五錢,煎服;或用韭菜炒食。

治子宮脫垂:

韭菜半斤。煎湯熏洗外陰部。

治中暑昏迷:

韭菜搗汁,滴鼻。

治漆瘡作癢:

韭葉杵敷。

【原形態】

韭,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強烈氣味。根莖橫臥,鱗莖狹圓錐形,簇生;鱗式外皮黃褐色,網狀纖維質。葉基生,條形,扁平,長15-30cm,寬1.5-7mm。總苞2裂,比花序短,宿存;傘形花序簇生狀或球狀,多花;花梗為花被的2-4倍長;具苞片;花白色或微帶紅色;花被片6,狹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7mm;花絲基部合生並與花被貼生,長為花被片的4/5,狹三角狀錐形;子房外壁具細的疣狀突起。蒴果具倒心形的果瓣。花、果期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