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AI帶來更大想像空間!上海將打造元宇宙超級場景

2023-04-12     零壹財經

原標題:新一代AI帶來更大想像空間!上海將打造元宇宙超級場景

「今年我們聯合相關部門,著力打造元宇宙超級場景」。

據東方網報道,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4月12日在「2023上海民生訪談」節目表示,上海將著力建設元宇宙智慧醫院、前灘東體元宇宙、張江數字孿生未來之城等元宇宙超級場景。

吳金城說,新一代人工智慧將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比如,人工智慧和元宇宙數字人的結合,在社交領域,智能虛擬數字人可以通過學習用戶的語料,為用戶提供更加有趣和互動性更強的個性化服務;教育培訓領域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指導;醫療領域可以為患者提供在線諮詢和診斷服務,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如今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已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國內有16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上海等地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超過50%。

對於上海來說,數字產業領先的另一面,是政策先行。

一、上海加速奔跑:全方位政策支持

上海在數字經濟的政策支持上,一直特別「給力」。

作為全國金融中心,上海率先提出「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國際數字之都」。《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穩居全國前列,增加值力爭達到3萬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大於60%」。

在元宇宙政策方面,根據零壹智庫發布的《中國元宇宙產業政策匯總(2023年3月版)》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全國已有 18個省級單位及 24 個市級單位發布了約 114 項明確支持元宇宙產業的政策。其中,上海在政策上進行了全方位地密切支持,不僅政策出台時間早,而且數量最多,達到16項。

早在2021年底,上海就提出「加強元宇宙底層核心技術基礎能力的前瞻研發」。2022 年6 月,上海市通信局和科技委分別發布了兩項支持政策,鼓勵算力資源和元宇宙結合,更是對高新技術領域項目申報範圍內的元宇宙項目提出了不超過200萬的資金支持。

2022年6月底,《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 年)》發布,這是全國第一次從省級層面印發的元宇宙專項行動計劃。10 月份,上海市還有關於高端製造業的專項政策,提出「研究持續擴大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規模,推動成立市場化的元宇宙、城市數字化轉型基金」 。

在區域布局方面,虹口區和徐匯區率先提出元宇宙的戰略計劃,其中虹口區發布了《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該計劃旨在打造北外灘元宇宙發展和應用示範區,構建上海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二、打造「國際數字之都」,上海靠什麼?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2)》顯示,在2021年全國GDP排名TOP50的城市中,上海在數字產業化方面頗具優勢。 第一,2013—2021年,上海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的增速顯著快於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前者比後者高5.72個百分點。第二,上海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增長更為穩定,這也可為上海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國際數字之都」提供穩定基礎。

圖1:2013-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與上海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萬)走勢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接下來,我們將上海放到50個大城市中進行對比,詳細看看有哪些優勢。

01 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最多

計算機軟硬體是企業信息化、數字化和數據化的基礎,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城市發展數字經濟的後勁。我們統計了50個大城市的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並進行了排名,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與成都。

從具體數字看,上海在2021年擁有計算機軟硬體企業81.3萬家,擁有國產計算機CPU生產及相關企業21家。上海代表性的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有芯原股份、安集科技、燦瑞科技、概倫電子等。

圖2:2021年中國城市計算機軟硬體企業數量(萬)TOP20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上海吸引了最多的計算機軟硬體企業入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政策支持軟硬體企業。早在2012年,上海就印發了《關於本市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上海繼續印發《關於本市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將軟體產業、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領域」。

2022年1月,上海再次印發《新時期促進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對於EDA、基礎軟體、工業軟體、信息安全軟體重大項目,項目新增投資可放寬到不低於5000萬元,支持比例為項目新增投資的30%」。

並且,上海對於雙軟企業(「軟體企業認定」和「軟體產品登記」)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我國境內新辦軟體生產企業經認定後,自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第二,「創新之城」。上海不僅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同時也有植根於城市血脈深處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2021年上海的創新熱情較高,人均專利授權數量為32.2個。上海不缺創新決心,也不乏創新資源。

上海不斷增強國內外創新資源集聚力,加快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從2012年的4311家增長到2021年的超2萬家,9年間增長3.6倍;各類雙創載體已超500家,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189家、眾創空間170家、大學科技園15家;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71家,外資研發中心481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02 新興數位技術企業數量:榜首

數字經濟是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興數位技術與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數位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抓手,一個城市的新興數位技術企業數量,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其數字經濟發展的底氣。

2021年50個大城市新興數位技術企業數量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上海、重慶、北京、天津和東莞。

圖3:2021年中國城市新興數位技術企業數量TOP20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擁有新興數位技術企業3.7萬家,在50個城市中占比約為38%。上海擁有如此眾多的新興數位技術企業,我們找到了幾點原因:

第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早在2012年,上海便針對新興產業印發了《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21年6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柱,謀劃布局一批面向未來的先導產業。」

2023年1月底,上海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方案再次提到,「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產業。實施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

第二,築巢引鳳。產業園區具有規模效應、人才溢出效應和知識聚集效應,對數位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上海圍繞數位技術產業園區,可謂下足了功夫。在50個大城市中,上海的數位技術產業園區數量排名第一。具體而言,2021年上海擁有元宇宙、5G、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AR/VR、網絡安全等數位技術產業園區高達26個,比第二名杭州多2個。

圖4:2021年中國城市數位技術產業園區數量TOP20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03 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數量:僅次於北京

信息產業是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性基礎行業,是上海著力打造的六大高端產業集群之一。我們統計了50個大城市的專精特新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數量(第一到四批,第五批已啟動但尚未公布)並進行了排名,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寧波與重慶。

圖5:中國城市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數量(前四批)TOP20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從具體數據看,上海擁有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507家,數量僅次於北京。其中代表性的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有翱捷科技、富瀚微、南麟電子、凱賽生物等。這些企業扎堆上海,我們認為,主要有幾點原因:

第一,重點布局電子信息領域。2021年12月底,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電子信息製造、軟體與信息服務融合聯動,增強從硬體到軟體和信息服務的電子信息產業全鏈聚合發展能力,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高地」。

第二,人力資源充足。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21年,上海信息產業城鎮就業人員規模持續增長,從2017年的30.73萬人增長至2021年的50.69萬人,4年間增長了約65%。2021年上海擁有培養數字人才的高校83家,專業55個。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數據顯示,上海擁有全國約33%的人工智慧人才、52%的5G人才和40%的集成電路人才,上海對應屆畢業生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歷年來一直呈現畢業生凈流入狀態。

第三,發展環境優越。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上海擁有完備的產業集群、技術基礎、科技優勢和要素資源,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上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目標任務,中央對上海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結果為優秀,排名全國第二。2023年1月,上海空氣品質AQI(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為90.3%,總體優於北京。

總體看,在上一輪區域競爭中,上海錯失了BATJ這類平台企業。但如今,上海正在瞄準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和關鍵企業,咬住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不放鬆,開足馬力,奮力反擊。加之獨有的國際化視野、良好的區位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海打造「國際數字之都」可期。對即將畢業的數字人才來說,上海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地域選擇。

參考資料:

《沒有BATJ,上海市打造「國際數字之都」靠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902afb42c429e3fd25ca002a872c3de.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