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邊開業,一邊退場
就在今天,備受關注的則水牌首個商業體——紹興旭輝Cmall,盛大開業。
體量約6萬方,2倍於袍江寶龍廣場(約3萬方),比國金大悅城(約7.8萬方)略小一些。作為一個新興板塊的商業體配套,體量已經不小,更何況旁邊還有約4萬方濱水商街,正在建設中。
業態方面,紹興旭輝Cmall主打奧萊名品、餐飲娛樂及兒童配套三大業態,引進奧萊線TOP30品牌。奧萊品牌,主打「物美價廉」的高性價比,在現今的市場環境下對消費者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商場中還有紹興首家萊億棒棒壘球俱樂部、超1000㎡的逸動輪滑、1000㎡的NSK休閒運動集合館、500㎡的好厲害滑板公園和500㎡中奧冰築冰場等運動場景,特色明顯。
從2020年6月拿地,到2023年7月開業,旭輝Cmall的整體進度較快,比一些鏡湖商業快很多。
則水牌商業體盛大開業,另一邊的柯橋,商業卻在悄然退場。
就在前些天,柯橋天虹發布官方消息:7月25號晚上9點30正式結束營業。
2012年4月29日,當時天虹全國第53家、華東區第6家商場——柯橋天虹盛大開業。距今已經整整11年!
柯橋市中心的核心地段,約3.6萬方的商業體量,綜合性百貨商場,還有可容納上千車輛的大型停車位,天虹剛開業時,吸引了幾乎全城柯橋人圍觀。
從曾經的萬眾矚目,到如今的悄然退場,柯橋天虹的命運不由讓人唏噓。
不過也有爆料稱,天虹退出並非因為經營不善,而是租用的場地要被收回清算。
但不管原因如何,天虹退出柯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2.商業遍地開花,但開好的不多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商業體的落地和開業,越城和柯橋的商業格局,已經從「一超多強」變成「遍地開花」。
以越城區為例,「一超」即紹興金帝銀泰城,是越城區人流最多的商業;「多強」指世茂、八佰伴、迎恩門水街等其他商業。
這些商業體基本都位於老城區二環內,相對集中。唯一例外,是開在鏡湖大學城邊上的天悅城young街。
而這些年來,隨著商業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個區域都有了各自的大型商業體。
比如袍江的寶龍廣場、濱河mall,則水牌的旭輝Cmall,皋埠的鯨銀城,鏡湖的天街、蘇寧廣場、華發商都、黃酒小鎮TOD,老城區還有國金大悅城、華聯銀泰成、華潤萬象商業等等。
新興商業體的湧現,對原有商業的衝擊還是很明顯的。
老生常談的「解放路商圈衰落」已經無需贅述。而隨著皋埠、袍江商業體的相繼開業,進一步分流了世茂商圈的人氣。
國金大悅城的開業,也對八佰伴和紹興銀泰城的人流產生一定影響。
當然,新開商業體,遇到問題的也有不少。
有遲遲開不起來的,比如鏡湖的蘇寧廣場、天街;
有人氣不足的,比如柯橋的寶龍廣場,人氣被萬達嚴重虹吸;
還有運營商換人的,比如袍江的寶龍廣場,運營管理合同到期,後續交給星潮商業管理,商場也將更名為星潮廣場。
紹興的商業體越開越多,卻沒有形成「店多隆市」的集聚效應, 反而陷入了「內卷」怪圈。
3.紹興商業的困局
紹興的商業體為什麼會陷入困局?
1.電商衝擊加劇
其實電商對實體商業的衝擊已經很久了。
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商向全齡段的滲透,再加上不同電商平台在折扣上燒錢內卷,這種衝擊還在日益加劇。
2.人氣分流嚴重
越城區2020年常住人口約105.6萬,2022年常住人口約112.2萬,可以看到增幅不大。
原本商業體少而集中,所以足夠支撐商業體的運營。
而現在商業體數量大量增加,人口又沒大幅增長,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格局。
尤其是外圍的鄉鎮,都有了自己的商業體,截留了大部分原本進城消費的人氣。
此外,那批高端的消費者,寧願去杭州、上海甚至北京的奢侈品店消費,紹興也留不住真正的高端消費客群。
3.同質化嚴重
現在這些商業體,雖然名頭不一樣、開發商不同,但裡面的店卻都像是複製黏貼。
比如地下室一定會配一家超市,頂樓有一個室內兒童樂園,餐飲必有蛙喔、古茗,衣服品牌必有耐克、阿迪。
商業體同質化太過嚴重,缺少獨特性,消費人群缺乏必到的理由,會導致商業體輻射範圍有限。
4.消費意願減弱
這一點其實是大環境所迫。紹興商業體密集落地時,恰逢疫情期間,很少有人願意出來逛商場。
疫情過去後,經濟下行,消費意願減弱,消費降級,也會影響到商業體營收。
5.人口老齡化加劇
還有一個區域限定因素,是人口老齡化。
2014年末,紹興市60歲以上人口占到21.7%,到2022年末,已經占到了28.66%。
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普遍比年輕人低。而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事實上進一步削弱了消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