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優秀的學校,一定具備這6個特質
作者|李希貴
來源|源創圖書
1
始終保持激勵的文化
一個組織蒸蒸日上的時候,激勵比較容易實現,可是, 人們真正需要激勵的時刻,卻是組織步履維艱甚至深陷困境之時。
面對諸多挑戰的組織,往往問題成堆,管理者心煩意亂。
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組織文化的關鍵時刻,那些卓越的組織往往時刻為員工著想,始終保持激勵的文化。
管理學有一個重要的論斷,要什麼,就評價什麼,就鼓勵什麼。這樣做會使組織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
文化,為校園立魂
真正的校園文化是什麼?
2
多評價團隊
對教師教育教學業績的評價,我們主張評價團隊,放棄對個體的評價。
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互幫、互助、互信的團隊,才可能在備課組中形成不讓每一位老師掉隊的文化。
當然,對於那些缺乏敬業精神,始終在團隊中不求上進、不思改變的教師,也應該通過給備課組自主組建團隊的權力,通過解除聘任來解決。
新教育實驗的四大精神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3
自主權比任何殷勤的服務者都更加可心
我們主張把圖書館裡的一部分圖書直接放到學科教室,把實驗器材直接放在理化生學科教室,把購買圖書的權力交給師生。
這樣既減少了學校管理者的工作量,又最大程度方便一線師生,方便教育教學,因為自主權比任何殷勤的服務者都更加可心。
李希貴:以學生成長為導向——構建更高水平基礎教育育人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李希貴:多一些對「人」的思考——所有的改革都應站在激發學生、激活教師的立足點上
4
會議應該是不得已的例外
我們開會時就不能工作,工作時就不能開會,誰也不能同時又開會又工作。
一個結構設計臻於理想的組織,應該沒有任何會議。會議應該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視為常規。
其實,一個成熟的組織,必須堅持不懈地向常規性會議開刀。
不可把常規性會議視為當然,而是應該不斷探討用制度代替會議的各種可能性,而這也正是管理者的功力所在。
許新海:建設學校文化,哪裡是核心地帶,怎樣有跡可循,如何定期而至?
專注,是一個人頂級的自律——比勤奮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專注
5
平衡管理與教育的分量
健康的校園生態,必須平衡管理與教育的分量,能用教育解決的儘量不依賴管理。
如果我們是以教育和成長為目標,那麼,對待學生遲到一類的問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態度——任何錯誤都會成為學生寶貴的成長體驗。
這樣我們的重點就不再是如何處分學生,而是如何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錯誤,從而走出錯誤的泥沼。
既給學生以恰當的警示,又使其心悅誠服地願意從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盧志文:在複雜的取捨中尋找新的平衡,重塑面向未來的教與學
盧志文: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質量標準
6
錨定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並不一定是組織里所有人都認同的東西。
正像人們說的,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形成與共識無關。
只要組織里的高層領導身體力行竭力「推廣」,尤其是通過制度加以確認, 組織內外的人們很快就可以了解我們存在的方式和我們存在的價值。
正如克里斯諮詢顧問埃德蒙茲所說,決策者總是希望制定能夠讓下屬遵循的價值觀,其實,恰恰相反,他們只需要制定他們自己必須做到的原則。
文章來源|原創圖書、守望新教育。
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的四大改變——生態環境決定生命質量
新教育實驗的願景使命——努力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
新時代校長應該具備什麼「家底」?
作者|佚名 真善美
來源|名校長工作室
陶行知先生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校長身上的責任大、擔子重、瑣事多,尤其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學校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校長更是任重道遠。那麼,除了教育家這個專業追求,新時代校長還應該具備什麼「家底」?
當「思想家」,給靈魂一個高度
如何讓自己擁有豐盈美麗的教育人生,在生命的挑戰與創造中獲得職業的歡樂、生命的尊嚴和事業的激情?唯有思想才能喚醒心中的教育靈魂,點燃教育激情,教育生命才會奏出歡快的樂章。從這個意義上說,校長最重要的是做思想家,要牢牢把握教育思想的領導權,從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來喚醒教師的自覺成長激情,讓教師們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指引方向。校長要以師德教育為牽引,緊緊圍繞打牢思想根基建設進行「補短」,抓住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疑惑、困惑問題進行正確引領。校長要深入到教師的課堂教學第一線,去聽教師上課,去看教師處理與學生有關的各種問題,及時給教師的思想「把脈」。校長還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敏感性,善於在教師的言談舉止,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的實質,給予「診斷」。正是校長的思想才激活了教師的靈魂,才使我們不再是工作的奴隸,而成為一種生命的內在需要,「三尺」講台成為展示智慧和才華的生命舞台。
李慶明:做根「會思想的蘆葦」不容易——一個校長的哲學閱讀檔案
當「藝術家」,還成長一個弧度
藝術大師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師,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其實,管理智慧也孕育在「管」與「不管」之間。時代對教育的最高要求是實現人的共同基礎上的差異發展,而要實現人的差異發展,就需要學校實施個性化的管理,使管理對象在一定條件的約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調整、自我選擇、自我管理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餘地。校長不妨做藝術家,多留些空間給教師,巧設管理的「留白」,將剛性的、統一的管理制度與彈性的「人本」思想有機結合,在學校各種制度設計過程中,立足學校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現狀、教師的特點,多一些充滿人情味的、富有人文韻味的彈性思想,大膽地創新學校管理,為學校管理增加新的元素和動力。
汪正貴:用藝術教育培養完整的人
當「哲學家」,賦生命一種寬度
在哲學上,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作為校長,要做哲學家,善於調和諸方因素,挖掘人的潛能,在「和」上下功夫。良好的人際環境是學校教育教學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保證。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協調力,以哲學家的眼光深刻認識運動、變化與不斷進步的重要性,及時發現並化解教師工作中不和諧的因素,準確洞察學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能想辦法及時解決。作為校長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以前瞻性的思維,從教師的需要出發,觀察和分析他們的行為,針對不同的需要和不同行為,分別給予幫助與指導,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俞吾金:可以不愛哲學,但一定要學會哲學思維
當「心理學家」,予人生一絲溫度
教師的工作、心理壓力加大,導致教師群體存在著階段性的、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個性發展、學習效果乃至學生未來的發展。為了教育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以正確的職業生存哲學來引領教師。作為校長要做「心理學家」,從百忙之中擠時間跟教師聊聊,洞悉他們的心靈世界,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視其所以,觀其所由」。以平等的身份走進教師群體,以解讀一個「自然人」的眼光「讀懂」教師,走進教師的心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緩地扣動教師情感的琴弦。實踐告訴我們,只有了解教師、關愛教師、培養教師、成就教師,才能使學校獲得持續發展的不竭源泉。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教師的領跑人,校長就像學校的一面旗幟,他的激情和追求可以感染教師、帶動教師。校長只有堅守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滿載著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激情,用智慧和汗水去澆灌教育,當好學校教師的「家」,才能擎起新時代教育天空的一方蔚藍。
彭凱平:後疫情時代,給教師的積極心理學
無行動,不幸福——積極心理學是行動的科學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向美而行: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 》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