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接受近200次,興奮劑檢測對中國游泳格外「嚴格」

2024-07-18     新民周刊

從世界泳聯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運動員接受興奮劑檢查的次數是全世界最多的。

文 | 沈 林

北京時間7月18日凌晨,中國游泳國家隊營養師@於良運動營養 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到了巴黎10天,全隊31名運動員被國際興奮劑檢測組織(ITA)查了近200次,已經跟工作人員都混熟了。

ITA的工作人員都直言中國隊被查得太多了,而且沒想到中國運動員都如此配合,要是換了其他隊伍(美國隊),早就到處投訴了。

眾所周知,興奮劑不僅違反體育的公平原則,而且很可能對運動員的身心造成損傷,甚至導致猝死。

因此,在各種競技比賽中對興奮劑的使用是有嚴格限制的。

興奮劑檢測有尿樣檢測和血液檢測兩種取樣方式。自國際奧委會在1964年奧運會上首次試行興奮劑檢測以來,國際上一直採用的是尿檢。直到1989年,國際滑雪聯合會才在世界滑雪錦標賽上首次進行血檢。

目前,尿檢仍是主要方式,而血檢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用來對付那些在尿樣中難以檢測到的違禁物質和違禁方法。其中,田徑類、水上運動類、球類、馬術等被認為是興奮劑的高危項目。

從世界泳聯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運動員接受興奮劑檢查的次數是全世界最多的。

接受興奮劑檢查最多的是中國選手覃海洋,他接受了多達46次的興奮劑檢測,其中賽外檢測24次,賽內檢查22次。

而排名第二的,則是中國游泳另一位奪金大熱張雨霏,她2023年接受了43次興奮劑檢測,賽外27次,是所有運動員中最多的,賽內也有16次。

2023年所有游泳運動員興奮劑檢測中,僅有三人受檢次數超過40次,除了覃海洋和張雨霏,另一位還是中國選手,李冰潔,總共42次,賽外24次,賽內18次。

不難看出,興奮劑檢測對於中國游泳格外「嚴格」。有媒體統計後進行了對比。

此次巴黎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中,張雨霏的主要奪金對手是美國選手格雷琴·沃爾什和托麗·胡斯克。胡斯克整個2023年共接受了10次興奮劑檢測(6次賽外,4次賽內),而沃爾什在這份數據中,受檢次數是0。

在女子200米蝶泳中,張雨霏的對手分別是加拿大選手麥金托什和美國的里根·史密斯。麥金托什在2023年受檢16次(5次賽外,11次賽內),史密斯受檢10次(6次賽外,4次賽內)。

稍加計算即可發現,這4個人加起來的受檢次數,也不如張雨霏一個人多(43次)。

「蛙王」覃海洋作為2023年接受興奮劑檢測次數最多的選手,在巴黎的主隊對手之一法國選手馬爾尚2023年受檢12次(8次賽外,4次賽內),幾乎只有覃海洋受檢次數的1/4;而英國「蛙王」皮蒂的全年檢查數字為9次,全部來自賽外飛行檢查。

這些數據完全可以體現出中國泳軍在2023年接受了多麼嚴格、高頻的興奮劑檢測,也從側面證實了中國游泳在2023年取得的出色成績的信服力之高。

此前,就23名中國游泳運動員2021年食品污染致陽性事件,世界反興奮劑機構進行了調查,瑞士獨立檢察官埃里克·科迪爾在提交的報告中表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此事的處理「無偏頗」。

不久前西方媒體再次炒作所謂「中國游泳運動員興奮劑違規」事件,意圖干擾游泳隊正常備戰、影響運動員心理,用心極其險惡。外交部也多次回應表示,中國政府一貫堅持對興奮劑問題「零容忍」的堅定立場,嚴格遵守《世界反興奮劑條例》。

巴黎奧運會前夕,ITA加大了對中國運動員的檢查力度,根據描述,早晨6點還沒睡醒就來了,中午午休也來,只能在酒店大堂沙發休息,晚上9點多還來要一直熬到下半夜……面對頻繁的交叉式興奮劑檢查,中國游泳運動員仍然高度配合,而且團結一心、鬥志昂揚。

巴黎奧運會游泳比賽將於7月27日開賽,中國游泳隊派出的31人目前在法國多維爾進行賽前適應訓練。

覃海洋曾表示要讓實力打破一切質疑!我們對中國游泳在巴黎奧運會的表現,充滿信心。

綜合整理自新華社、體壇周報、光明網、環球網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574b5716be7fbcefc1281da9786eb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