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採取有效手段 減輕疾病負擔

2024-01-12     健康報

原標題:陳濤:採取有效手段 減輕疾病負擔

//

國家流感中心1月4日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2023年12月25日—12月31日)顯示,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北方省份下降。此前占據傳播優勢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大幅下降,但乙流毒株占比出現了上升。

相關研究顯示,在罹患流感期間,患者的健康效用值顯著下降,不同亞組流感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存在一定差異。與無基礎性疾病的流感患者相比,有基礎性疾病的流感患者健康效用值較低,而接種過流感疫苗的患者健康效用值較高。

專家提示,儘管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時機是在流感流行季到來之前,但在整個流感流行季內,公眾都可以前往接種點進行接種,這樣既直接保護自己,也可以間接保護尚未接種的家人。

陳濤

在流感防控中,應鼓勵更多的地區將流感疫苗接種納入財政補助或醫保支付範疇,擴大流感疫苗費用優惠政策的覆蓋人群。

我國一項針對2006—2015年流感門診病例疾病負擔的研究結果顯示,全國因流感造成的超額門診就診負擔每年達2.5人次/千人,其中15歲以下人群門診就診負擔為4.5人次/千人,顯著高於15~59歲人群(2.3人次/千人)和60歲以上人群(1.1人次/千人)。同時,流感合併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時,可能會加重疾病帶來的影響和負擔。

疫苗接種 經濟有效

2019年,全國流感相關經濟負擔為263.81億元,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266%。其中,住院病例、門急診病例和早亡引起的生產力損失分別占總經濟負擔的86.4%、11.3%和2.4%。流感相關經濟負擔在不同人群亞組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直接醫療費用較高;兒童和18~60歲人群誤工成本導致的間接經濟負擔較重;合併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流感患者,其門診和住院費用均高於無基礎性疾病的流感患者。此外,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罹患流感後,可因間接導致死亡率升高、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額外增加,從而造成經濟負擔加重。

在罹患流感期間,患者的健康效用值顯著下降,不同亞組流感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存在一定差異。與無基礎性疾病的流感病例相比,有基礎性疾病的門診和住院病例的健康效用值較低,而接種過流感疫苗的病例健康效用值較高。以流感重症高風險人群——老年人為例,接種流感疫苗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流感發病,同時還可以降低流感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一項針對全球流感疫苗保護效果的研究顯示,在流感季,老年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減少流感樣症狀39%,減少確診病例49%,減少相關併發症28%。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兒童流感罹患率為20%~30%,在流感季,兒童流感罹患率可高達50%。我國兒童同樣面臨著較高的流感發病風險,發病率較高的原因可能與疫苗接種率低有關。兒童和青少年接種流感疫苗後,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流感的發生,也可以減少由於罹患流感而造成的缺勤缺課。

近年來,我國一直積極推動流感防控和流感疫苗接種工作,但是據統計,2021、2022、2023年度,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分別僅為3.16%、2.47%和3.84%,遠低於歐美已開發國家。為提高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應鼓勵更多的地區將流感疫苗接種納入財政補助或醫保支付範疇,擴大流感疫苗費用優惠政策的覆蓋人群。

發揮監測預警哨點作用

提升監測預警水平是傳染病防控的關鍵,《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重點強調了監測預警等疾控核心能力提升。我國長期以來實施「強化監測預警、免疫重點人群、規範疫情處置、落實醫療救治、廣泛宣傳動員」的策略,全面開展流感防治工作,及時有效應對疫情,切實降低疾病暴發或流行的風險。目前,我國已建立起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覆蓋全國8.4萬家醫療衛生機構,常年對流感等重點傳染病開展主動監測。特別是針對急性呼吸道疾病,拓展形成了包括哨點醫院監測、病毒變異監測、城市污水監測在內的10個監測子系統,開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監測試點,並設置4類風險信號,科學研判監測結果,及時報告、發布預警信息。

流感監測在流感的預防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項作用:

掌握流感活動水平和流行動態;掌握和預測流行趨勢規模,為應急防治措施的制訂和部署(包括人力、物力、藥物等的準備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及時發現新型變異毒株及其抗原變異情況,及時發現流感樣病例聚集或暴發疫情,明確流感流行型別,控制暴發和流行;監測住院病例中流感病毒的活動強度及其變化趨勢,監控流感臨床嚴重性,評價其與流感病毒型別、亞型的關係等。

文: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 陳濤

編輯:連漪

審核: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43610b66c1c03c8863a9b4a3fdc76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