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只要他出場,基本都保持著一個動作,那就是手托寶塔!
想必大家也猜出來了,這位大神就是托塔李天王,他手中托著的便是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可謂走路的時候托著,吃飯的時候托著,撒尿的時候托著,連睡覺時,估計都得一隻手空出來托著……
既然李天王如此喜愛這個寶塔,那足可見這個法寶的重要性,甚至這種喜好都嵌進到李靖的名字里,一提到托塔就是暗指托塔李天王:
「四大天王權總制,五方揭諦調多兵。李托塔中軍掌號,惡哪吒前部先鋒。」
既然寶塔如此珍貴,想必也是一個十分強大的法寶,可是為何李天王參與的幾次實戰,卻從來不用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21期:托塔李天王常年托著自己的法寶,可是為什麼在實戰中,從來不用?
一、
《西遊記》為什麼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奠定了很多電影、動漫、遊戲、小說等的框架背景。
比如很多遊戲,主角剛出場的時候,就跟孫悟空一樣,估計也就只能采采野果,釣釣魚,抓抓野兔。後來學習到了一身本事,基礎屬性增加了,也有了專有法術七十二變和筋斗雲,都能跟混世魔王較量一番。可光有這些不行啊,還得有武器和裝備,於是猴子又跑到東海龍宮搞來了金箍棒,和一身裝備,鳳尾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鞋。
除此之外,還得有法寶,孫悟空的專屬法寶沒有,非要說有,估計就是那一身毫毛了。另外觀音菩薩還贈送了三根救命毫毛,以及靈吉菩薩送的定風丹,從增長天王那贏來的瞌睡蟲等等。
當然,對於孫悟空來說,這些就夠了,但對於其他大神來講,則還缺一個專屬坐騎。像太上老君的青牛精,文殊菩薩的獅子精,牛魔王的避水金晴獸等等,關鍵時刻也能輸出傷害。
如果覺得這些還不夠,還可以通過養寵物,來提升自己的實力。比如觀音菩薩的鯉魚精,靈吉菩薩的貂鼠精,二郎神的細犬(哮天犬)等等,都是可以參加實戰的。
要是覺得自己的實力還有提升空間,還能通過一些外服藥物達到提升基本屬性的效果,比如蟠桃、九轉大還丹、人參果、火棗等等。
放眼望去,很多遊戲,不就是這些設定嘛。
二、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是《西遊記》中出場的寶物,基本都有施展本領的機會。比如觀音菩薩的玉凈瓶,太上老君的金剛鐲,如來佛祖的金缽盂等。
可是作為出場次數頗多的李天王,以及其手中閃閃發光的舍利子黃金寶塔,為何在實戰中從來不用,難道這玩意僅僅是一個擺設?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托塔李天王是如何從天庭眾多天王裡面脫穎而出的?
在《西遊記》中,李天王一開始的職務並不高,他的降魔大元帥職務也是玉帝臨時封的。當時,孫悟空不想做弼馬溫了,逃下凡間,玉帝想派兵捉拿,但朝中除了李天王和哪吒外,並無他人響應:
「班部中閃上托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
這裡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越班」,要知道,天庭跟凡間的朝廷一樣,上朝的官員們都按照品級大小,依次排序。拿唐僧取經的唐朝舉例,有資格上朝的乃五品以上官員,站在前面的乃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官越小,越往後站。
到了清朝,只有一品大員,不管是正一品還是從一品,才有資格在殿內朝見皇帝。二品官員則站在殿門口外面,三品的則在更外面,三品以下的,沒有皇帝召見,是沒資格參加朝會的。
雖然李天王跟哪吒二人,也參與天庭朝會,但是兩人在天庭的地位並不高,也排不到前面。
三、
拿《水滸傳》的第一回舉例,開頭就提到了宋仁宗的一次朝會,殿頭官喊了一句: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隨後,站在前面的大員就站出來了:
「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
因為是宰相,站的比較靠前,所以是「出班啟奏」,但是站的比較靠後的官員,就不是出班了,而成了越班:
「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
放在《西遊記》中,則表明,李天王是越過了很多官職比自己高的大臣,直接向玉皇大帝毛遂自薦。
事實上,孫悟空當弼馬溫時也是有上司的,他的上司是武曲星君,帶他去上任的則是木德星君。這倆人都沒有發話,才給了李天王機會,這也讓玉帝相當高興:
「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即刻興師下界。」
後面李天王多次出師不利,跟自身資質較淺,指揮不動其他大神,也是有關係的。
事實上,玉帝提出發兵的旨意,也並非這一次,在孫悟空大鬧東海,又勾了地府的生死簿時,玉帝就發過類似的話。只不過當時的天庭眾神,沒有一個人願意帶頭出兵,太白金星見朝會冷場了,才提出了詔安的建議,算是讓玉帝下了台。
這次又是李天王出面打破了平靜,玉帝一激動,封了個降魔大元帥!
四、
既然能被封為降魔大元帥,想必李天王的實力不凡,不然也鎮不住場子啊?
因為是第一次當降魔大元帥,李天王還是有種志在必得的神情,結果沒想到自己的部下巨靈神,戰敗而歸,還說孫悟空厲害,氣得他就要砍了巨靈神:
「這廝銼吾銳氣,推出斬之!」
等到自己的兒子哪吒親自出馬也不能打敗孫悟空後,李天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回天庭彙報,說自己的這點兵馬,實在打不過孫悟空。
玉帝也很無奈,看來李天王確實實力不濟,產生了另派其他將領出戰的想法:
「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著眾將即刻誅之。」
結果被太白金星給化解了,提出就讓孫悟空當那個「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又何妨?若沒有太白金星的出馬,估計李天王這個降魔大元帥,當天封,當天就要撤了!
事實上,李天王跟孫悟空的第一場較量,他並沒有出手,更沒有使用到如意黃金寶塔,就感覺到了自己不是對手。
等到第二次圍剿花果山時,玉帝是真怒了,幾乎將天庭的神仙們傾巢派出,還是由李天王負責坐鎮指揮。
這一次就跟上一次不同了,畢竟這麼多神仙盯著自己呢,李天王再不出手的話,有點說不過去。所以,這一戰,李天王是跟著其他四大天王,以及哪吒一起對戰孫悟空:
「這大聖一條棒,抵住了四大天神與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殺彀多時。」
五、
但是,李天王親自出手,跟我們大家想像中的出手,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畢竟人家是降魔大元帥,坐鎮指揮的,只要圍住花果山,不讓一隻猴子跑出去,時間久了,一樣能獲取勝利。
可惜啊,觀音菩薩不這麼想,她來天庭參加蟠桃盛會,結果發現被一隻猴子攪合了。派出了徒弟,也就是惠岸使者去會了一下孫悟空,發現這猴子確實厲害,於是向玉帝推薦了二郎神。
二郎神來了以後,乾淨利索,很快便制定了降妖方案:
「列公將天羅地網,不要幔了頂上,只四圍緊密,讓我賭鬥……只請託塔天王與我使個照妖鏡,住立空中。恐他一時敗陣,逃竄他方,切須與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
也就是說,李天王最厲害的法寶並非是黃金寶塔,其實是他手中的照妖鏡,而且這個法寶的出場次數,還是相當多的。
而照妖鏡的主要功能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可以照住孫悟空,類似於監控般的存在,就算是孫悟空隱身,也逃不過照妖鏡的眼睛。比如,二郎神跟孫悟空比變化之術時,孫悟空耍了個心眼兒跑灌江口去了,就是李天王通過照妖鏡發現了蹤跡:
「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去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第二個功能是可辨別真假,在照妖鏡的照耀下,可以照出其本相,辨別真假,真假美猴王的時候用過,不過失效了。
六、
第三個功能就更強大了,照妖鏡可以鎖定對方的本相,使其不能再動用變化之術!
比如在對戰牛魔王的時候,哪吒就負責跳到牛背上用斬妖劍不停砍牛頭,而李天王就用照妖鏡照住牛魔王,防止其變化:
「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
當然,李天王的這個照妖鏡,只能困住妖魔,並沒法傷害到他。所以,李天王手中還有一把斬妖刀,只要將妖魔照住,隨後持刀便可斬殺對方。
這個斬妖刀也是在對戰牛魔王的時候,使用過,只不過後來哪吒持斬妖劍衝上去了,沒給李天王展示的機會:
「牛王急了,依前搖身一變,還變做一隻大白牛,使兩隻鐵角去觸天王,天王使刀來砍。」
除了這一次,在金鼻白毛老鼠精那裡,孫悟空找到李天王,告他縱容女兒破壞取經。李天王一聽就急了,讓手下掏出了其另外一個法寶,也就是縛妖索捆住孫悟空,隨後舉刀就砍:
「說不了,天王輪過刀來,望行者劈頭就砍。」
不過,哪吒使斬妖劍擋住了這把刀,不然這一刀下去,孫悟空還真有可能負傷。
在金兜洞那裡,李天王還出戰過一次,只不過他把隨身的法寶,除了寶塔以外,都拿給了哪吒,讓哪吒出戰:
「這太子又弄出降妖法力,將六般兵器拋將起去。是那六般兵器?卻是砍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火輪兒……」
七、
除了斬妖刀外,李天王還有三十六把寶刀,叫天罡刀,實力非凡,觀音菩薩收服紅孩兒時,還特意差惠岸使者去借:
「你快上界去,見你父王,問他借天罡刀來一用。」
李天王有這麼多法寶,為何唯獨手中托著的寶塔,從來不捨得用一次呢?
有人說,不對啊,在央視《西遊記》中,李天王明明就用過一次寶塔的,還被孫悟空給頂爛了。
其實,在《西遊記》原著中,李天王的這座寶塔確實一次都沒使用過,更捨不得用到孫悟空的頭上。至於為什麼,這還得從前面提到的,哪吒用砍妖劍擋住了李天王的斬妖刀談起:
「天王大驚失色,噫!父見子以劍架刀,就當喝退,怎麼返大驚失色?」
因為哪吒跟李天王有著深仇大恨!
這事啊,還得從哪吒剛出生的時候談起,在西遊記中,哪吒出生時是自帶名字的,都不用麻煩李天王:
「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
本身手掌中帶字的孩子就不常見,關鍵是這傢伙出生第三天的時候,趕上「三朝兒禮」,這小子呢,不願意在家裡的大木盆洗澡,非要跑去大海洗,這一去,惹禍了:
「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本來這小子洗澡動靜就大,人家龍王太子找他理論,他還要抽人家的筋,這到哪說理去?
八、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況且這還是李天王家的小王爺,四海龍王跑玉帝那一告狀,李天王扛不住了!
保兒子吧,那自己的官位可能就丟了,搞不好仍受牽連,不保兒子吧,孩子他娘在旁邊哭得死去活來的。
倒是哪吒比較懂事,一人做事一人當,竟然自己把自己搞死了,拆肉還母,拆骨還父:
「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逕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
就這魄力,連周星馳電影《功夫》裡面的火雲邪神都怕:
「我發起狠來的速度,連我自己都怕的!」
這哪吒把自己剮了以後呢,越想越氣,是啊,當父親的竟然不保兒子,於是跑到西方極樂世界找佛告狀去了。這個佛呢,也可憐他,竟然用碧藕為骨,荷葉為衣,給哪吒重塑了肉身。
重塑了肉身之後的哪吒,開始了練級打怪之路,踩著九十六洞妖魔的屍體,把武力值點滿了。這之後,才開始向自己曾經的父親,也就是李天王挑戰:
「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
更匪夷所思的是,哪吒的大哥金吒,二哥木吒,竟然全程圍觀,既不發表意見,也不阻攔報仇,任由哪吒胡來。
最後李天王實在沒辦法了,只能跑到靈山求助如來:
「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
九、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為什麼如來給李天王一座寶塔,哪吒就不敢妄為了呢,是這座塔法力高強,還是另有玄機?
按照書中的說法,哪吒是被一個佛重塑的,而李天王是去找的如來,那麼這個佛是不是就是如來佛祖呢?
如果是的話,那麼作為哪吒的再造之師,他只需要將哪吒喚到身邊,囑咐幾句就行了,為什麼要送李天王一座寶塔呢?而且,這座寶塔中每一層都有佛,這個佛又是誰,為什麼讓哪吒喊這個佛為父?
更重要的是,如果如來佛祖幫忙緩解了李天王跟哪吒父子倆的冤讎,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天王還忌憚哪吒?
「今日因閒在家,未曾托著那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卻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黃金寶塔,托在手間……」
如果如來佛祖送給李天王的這座寶塔,僅僅是象徵意義,象徵著這是哪吒的父親。那麼不管李天王是托在手中,還是放在堂上,這種象徵意義都存在,那他整天托著豈不是失去了意義?
如果說這座寶塔法力強大,每一個佛都能發出如來神掌,以此震懾哪吒,不讓他輕舉妄動,這倒也說得過去。可是這未免也太荒唐了些,況且全書中也沒見李天王使用過這座寶塔,究竟有沒有這麼大法力,也是個未知數。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座寶塔裡面,藏著讓哪吒忌憚的東西,擔心會被李天王毀掉。
十、
其實,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關鍵字不是後面的寶塔,而是前面的舍利子,且是玲瓏剔透的舍利子。
而舍利子從哪來的?
只有高僧圓寂之後,才會產生舍利子,而且這種玲瓏剔透般的極品舍利子,必然是佛的級別才能產生了。
而能讓哪吒忌憚的佛,並不是如來佛祖,而是他的再造佛,也就是說,再造哪吒的佛,和李天王找的如來佛,並非一個人!
道理很簡單,當初如來還不是佛祖的時候,他剛修成六丈金身,結果就被孔雀一口吞了。後來他想幹掉孔雀,結果就被其他神佛阻止:
「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也就是說,那時候的靈山,其實有很多佛,如來佛只是其中一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如來佛祖才剛剛上位,成為靈山的掌門人,實際上,在這之前,他都沒機會參加蟠桃盛會,也不屬於五方五老之一。
因為那時候的佛老並不是指他,而是指燃燈古佛,關於這個問題,我之前有過詳細的闡述,這裡就略過了。
因為救哪吒的那個佛,圓寂了,至於為啥圓寂,這是個大問題,容我(楊角風)日後幫大家解答。總之,如來佛祖搞到了這個佛的舍利子,並裝進了這個寶塔中,只要哪吒敢造次,那就毀掉這座寶塔,讓其成為不忠不孝之人。
所以,李天王手中托著的寶塔,並沒有多少法力,如果非說有的話,那就僅僅是可以毀掉舍利子的這麼個機關。
這玩意只能用來威脅哪吒,對其他神仙或妖怪來講,其實是一點用都沒有!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