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
對於找對象的人來說,一旦第一步錯了,那麼第二步第三步會錯上加錯。若是找錯了對象,還要結婚,那就錯得離譜了。
問題是,大家工作都很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深度挖掘對方的一切情況,甚至是懵懵懂懂就跨入了同住的那一步。
也有一些年輕兒女,通過相親節目、親戚朋友介紹,匆匆忙忙見一面,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什麼都在加速,找對象也不例外。但是我們不要急著相愛,學會以下幾種識人的方式,了解對方,再做決斷。
01
打扮,見態度。
要去相親了,女人喜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來,這還是習慣。
若是女人看過男人的照片之後,不想有過多的交往了,但是礙於親戚朋友的一片好心,不好意思不見一次,就會顯得很敷衍,儘量讓對方「看不上自己」。
男人對打扮不太熱衷,但是為了愛情,也會有一些動作,表示「慎重其事」。
在心理學上,認真打扮,就是「孔雀屏效應」。就像孔雀一樣,展開自己的羽毛,吸引另一半。
以貌取人,雖然不精準,但是找對象的態度,是一覽無遺的。
一個比較靠譜的人,會用兩種態度見面:打扮樸素,給對方真誠;用心打扮,給對方好印象。
02
吃飯,見人品。
庸者吃飯,就是吃吃喝喝;智者吃飯,就是謀局。
很多年輕人,喜歡在飯局上,邊吃邊聊,還帶上雙方的親戚朋友。偶爾也有帶著父母一起去參與相親活動的人。
如何設立一個飯局,是情商的體現,更是對長輩的孝順,對大家的關愛之情。
作家亦舒說過:「下了班已經筋疲力盡,誰還有興致刻骨銘心的談戀愛?還不是胡亂找個女伴吃飯看戲之類,洋的看膩找土的,如此而已。」
似乎,很多年輕人,都如作家說的那樣,享受一頓飯都難。如果你遇到的人,是這樣的姿態,那麼他對感情是不重視的,或者說,是很自私的一個人。
人品好的人,會提前問一問,有哪些人陪同參加飯局;在點菜之前,會過問大家的習慣;在吃飯之後,會主動買單。
飯局之後,那個主動安排大家回家,並非常注重安全的人,是很靠譜、細心的人,值得青睞。
03
進屋,見家風。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說過這樣一番話:「到他家裡去,看看他家裡的環境。看家裡是放著書,還是高端的酒,還是很多人抽煙......人最了不起的,就是他的警覺性很高,因此要利用起來。」
分析大師的話,就能得到兩個結論。
第一,家庭的擺設,可以看到家人都喜歡幹嘛,喜歡喝酒抽煙的人,不如喜歡讀書的人。
第二,利用自己的警覺性,能夠洞察到家庭的氛圍,聽到家人的聊天,知道家庭的風氣。
正所謂,「買豬看圈,娶妻看娘」。
可現實的找對象,不能說彼此不熟悉,就到對方家庭里做客。
別擔心,我們有辦法,「隔空打牛」,從一兩次相處的過程中,就知道對方家庭的情況。
在交談中,不動聲色地引導對方談及家庭的打扮,家人的情況,然後牢記在心。
故意聊到房屋的裝修風格,家裡的擺設,父母如何做家務等。一個家庭的模型,就冒出來了。
也就是說,通過拉家常,能知道家庭情況,相當於是「進屋做客」。
一個乾淨整齊、有書香、好習慣的家庭,說明父母是勤勞的,家庭是溫馨的。若下次去做客,也能感受到好家風。
另外,我們還可以談到家人之間的關係,看家人之間,如何互幫互助,又如何處理家庭大事,慎重選擇扶弟魔、媽寶男。
04
工作,見格局。
古人留下一句諺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仗義的人,看起來很有氣派,為了朋友,兩肋插刀。而這樣的關係,往往是虛偽的,多為感情用事,對生活失去了理智。
負心的讀書人,主要是說古代的一些窮秀才,一旦中了進士,就忘記了糟糠之妻。令人可恥,也不值得幫助和依靠。
交友、讀書,都和工作息息相關,都是促進未來發展的根本。不做是不行的,但是做得不對,更不行。
我們見面的時候,要互相介紹情況,工作和收入情況,是不能迴避的。再細化一下,就看到「讀書和交友」的態度了。
遠離那些為了所謂的事業,到處結交狐朋狗友的人;最好是拒絕那些把讀書當成「功利」的人。
為了方便工作,結交靠譜的同事和朋友;為了修身養性,提升自己,多讀一點書,這樣的做法才值得點贊。
05
了解對方的情況之後,要如何進一步發展?若是不願意交往了,如何捨去?
關鍵是做到四個字:好聚好散。
買賣不成仁義在;緣分不成,情誼在。彼此都不得罪,見面之後給一個準信,也不耽誤去見下一位。
兒女找對象,是完全自由?還是父母要旁敲側擊?
父母千萬不要置身事外,也不要橫加干涉。在兒女找對象之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方法和經驗說透了,給兒女正確的三觀,多一些識別人的方法,就很好了。
通過兩代人的一起努力,社交的面寬了,看人的方法多了,溝通的時候也多了,成家立業就輕鬆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結婚無小事,找到有情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