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自撰墓志銘,被網友質疑「抄襲」,專家:只是借鑑而已!
當代書法家既能在大眾間有知名度,又能被業界認可推崇的,啟功先生當推首位。第一屆「蘭亭獎」頒獎典禮,他榮獲「終身成就獎」,迎來了聲望的最頂峰。如果大家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啟功體」身影和他的題字,人們還將他與歐陽中石、李志敏合稱「北京高校三大書法家」。
雖然地位高、聲譽好,但啟老從沒有「飄」過,而是一直低調做人、樂觀處世,對後輩也多提攜輔助,堪稱「德藝雙馨」。最能代表啟功才氣和性情的書法作品,當屬他的《自撰墓志銘》了,此文撰寫於1977年,當時啟功65歲。
這篇銘文以戲謔口吻總結了自己的一生:「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諡曰陋,身與名,一起臭」。
自己撰文、自己書寫,對於書法家來說也算是一件比較浪漫的事。啟功以雅致精秀,用筆圓活的「啟功體」行楷書寫完後,便將它保存了下來。2005年6月30日,啟功與世長辭,遵照遺願墓碑上刻下這篇銘文。很多人感慨他心胸廣闊看得開,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他這篇墓志銘看著眼熟,甚至有網友直言他是「抄襲」。
抄的是國學大師夏仁虎先生的《自撰墓志銘》:「家金陵,祖大禹,仁無文,虎不威。好讀書,不泥古,為文字,鮮可取。曾仕官,無所補,老而歸,無所苦。自題碣,識其所」這種三字一句且押韻的格式確實非常像。
夏仁虎,字蔚如,號嘯庵,1874年生於江蘇南京,他是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收藏家、書法家和文學家,《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是他的兒媳,而啟功先生的老師郭風惠,與夏仁虎也是至交好友。
不過,專家認為這並不是抄襲,首先,啟功在書稿末尾寫道:「韻腳上去通押六讀如溜見顧亭林唐韻正」,也就是說他真正參考的是顧炎武《唐韻正》的押韻方式,最多也只能說是借鑑了夏仁虎先生的墓志銘,但不能算是抄襲。其次,這種三字詩形式的文體古已有之,最出名的就是《三字經》《弟子規》,這種句式也不是夏仁虎原創的。
回到啟功這篇自撰墓志銘,它為我們提供了最真實的「啟功體」用筆、結字特點。如今市面上偽托啟功之名的書法比比皆是,已經到了難以辨別真偽的地步,而最可信、最自然的無疑是這些信件、書稿和手札,造假的「重災區」是那些對聯,不誇張的說,99%可能都是假的。
大家對啟功自撰墓志銘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