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歡麻煩別人的人,招人喜歡

2023-10-07     富書

原標題:那些喜歡麻煩別人的人,招人喜歡

作者:逃熙(富書作者)

脫口秀演員李雪琴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從來不開口求人。

一開始,她以為那是一種高尚品格,直到後來,她才明白,增強友誼的有效方法,就是「麻煩別人」。

人和人之間關係的本質,就是相互麻煩。

很多人以為不麻煩別人,就不會有人際關係的煩惱;到頭來會發現,雖沒了人際煩惱,也沒了人際關係。

《人性的弱點》中有句話:「如果想讓交情變得長久,那你得讓別人為你做一點小事,這會讓別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沒有人能孑然無依地度過此生,適當求助,非但不會惹人嫌惡,還能讓人感受到被珍視、與人為善的快感。

懂得麻煩別人的人,招人喜歡。

麻煩別人,是關係建立的開始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彼此之間沒有麻煩,關係就無法建立。」

人與人之間,沒有麻煩,就沒有關係。

在一些人的觀念里,請求幫忙就是給別人增添負擔。

但有了麻煩與幫助,雙方才會有正面交集,彼此開始基於信任互動,一段好的感情也會有好的開端。

美國著名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有一位政界勁敵。

這位議員總是想方設法和他唱反調,甚至公開咒罵他,公眾都對兩人的關係看不下去。

換做一般人,肯定會對這位宿敵避而遠之,或是同樣猛烈抨擊對方了。

可深懂人性的富蘭克林,不但不回擊這位議員,竟還麻煩這位議員幫他辦事。

他得知,這位議員家中有一本十分珍貴罕見的書,便寫了封便箋,說自己非常想一睹為快,請求對方借書給他。

不但不躲遠點,還麻煩對方,這一舉動讓大家大跌眼鏡。

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位議員竟真的把書借給了他。

而富蘭克林也在還書時,附信一封表達自己的強烈感謝。

當二人再次碰面,這位議員不但沒有疏遠富蘭克林,而十分熱情主動地和他打了招呼。

兩個人的關係,也竟就此由陰轉晴,在後來發展出了珍貴的友誼。

其實,麻煩別人並不一定會招人討厭,反而可能是關係建立的開始。

因為麻煩別人,是你在主動釋放開啟關係的信號,是你願意敞開心扉信賴對方的標識。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人甘願活成一座孤島

你不言,我不語,兩個人的關係就永遠是平行線。

當你開始用恰當的方式,降低姿態主動求助,對方也會感到被信任,就容易對你心生好感。

錢鍾書先生就曾提起,自己開啟戀愛關係的訣竅,就是向對方借書。兩個人因書結緣,一借一還,有來有回,人際關係就產生了。

彼此間有了交集,達到一種「你需要我,我想著你」的狀態,感情也就自然而然的越來越深了。

麻煩別人,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開啟交往的方式。

心靈與心靈之間,本就像兩個遙遠的星系,甚至如不同的宇宙。

只有一個人開始主動打破平行宇宙的界限,積極製造連接與交匯點,才能夠逐漸深入對方的內心,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

不敢麻煩人,關係越走越遠

《蝸居》里有句台詞:「感情這個東西,你就得常動。越動就越牽扯不清,牽扯不清就會爛在一個鍋里。要總是能分得清你我他,就生分了。」

于丹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談到自己母親的故事。

那時,他們一家剛剛搬到了一個陌生的新環境。

因為與左鄰右舍都不認識,見了面相當尷尬,互相不說話,甚至心生敵意。

直到有一天,于丹的媽媽突然帶著她去鄰居家裡借一勺鹽。

僅僅是一勺鹽,母親都對鄰居千恩萬謝。

于丹還以為家裡一點鹽都沒有了,卻赫然發現家裡明明還有兩袋鹽。

後來母親有兩隻老母雞,也給借鹽的鄰居送去一隻,以表人情。

母親也帶著于丹向另一戶鄰居去借一根蔥,即使家裡明明還有兩捆蔥。

不過,在這之後,于丹發現,居們和自己家竟熟絡了起來,以後鄰居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想著于丹。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用麻煩別人的方式,讓關係越走越近。

像于丹媽媽這樣,一勺鹽,一根蔥,即使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主動麻煩別人,也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被需要,打心眼裡生出成就感和幸福感。

網友分享過自己和發小漸行漸遠的故事。

兩個人曾經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可以聊到天荒地老。

但後來朋友成為了博士研究生,自己過上了平平無奇的生活,兩個人交集越來越少。

自己明明到了朋友的城市,卻不敢再麻煩朋友。

明明曾經5毛錢一分鐘的電話,願意聊到傾家蕩產,如今不限時長的語音通話,自己卻漸漸沒有勇氣打給對方了。

李笑來在《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中說:「絕大多數有效關係都需要其中至少一方主動,兩個都被動,那就只能慢慢斷了聯繫。」

人際交往中,彼此都不主動續寫故事,就會漸漸失去溝通與聯繫。

兩個人都怕麻煩對方,相互之間的連結就會與日減少,感情就容易越來越疏遠。

這樣麻煩別人,更招人喜歡

胡適就曾告誡兒子:「人和人之間,一定要謹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擾,這樣才能不惹麻煩。」

我們在麻煩別人的同時,需要知道,別人幫助你並不是他的義務。

要讓對方感到舒適、心甘情願地幫你,是一門學問。

麻煩別人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分寸感,及時反饋,懂得感恩。

1、麻煩別人,需要有分寸感

周國平曾說:「『麻煩』一旦失去了分寸,不僅不會增進感情,反而會成為一種打擾,讓人想要遠離。」

麻煩別人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尺度。

一些容易自己解決的問題,儘量優先麻煩自己。

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任何關係都有不可逾越的邊界。

對於有些涉及隱私,或過於難以實現的苛刻請求,儘量不要麻煩他人。

麻煩別人,要適度,親密而有間,用正確的姿勢麻煩別人,禮貌又不失分寸,別人才會容易心生好感。

2、麻煩別人,需要及時反饋

貴人幫助你後,也需要知道自己的幫助效果如何,知道自己的施助有沒有意義。

所以當你接受了他人的幫助,可以及時回復反饋給他事情的進展狀況,

或者可以告訴他,你在得到幫助後的收穫和成長。

在他人在幫助你後,看到你按照他的指導去做事、有所成長,以後他會更願意幫你。

這樣一來,不但你的需求被解決,對方也會更有成就感和意義感,從而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3、麻煩別人,需要懂得感恩

《小王子》中有一句話:「記住那些對你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不那麼做的。」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也沒有人願意一直無條件地施加幫助,

交往中,需要珍惜和學會報答那些幫過你的人。

一直單方面的付出,是會讓人逐漸心累的。

接受別人的幫助後,可以找個機會,回饋給對方差不多對等的回

兩個人之間相互幫助,有來有往,投桃報李,兩個人的感情才會更持久。

有句話說得好:「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人生在世,沒有人能夠完全孤舟航行,何必活得那麼形單影隻,孤立無援。

適當地麻煩別人,並不是一種添亂,而是用勇氣邁出人際交往的第一步,積極主動地建立心靈的連結。

會麻煩別人的人,反而招人喜歡。

因為相互麻煩,彼此信任,用真誠搭起橋樑,用善意牽連紐帶,人與人才能走得更近。

作者簡介:逃熙,富書作者,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7b7d79eab06e29a31f2d94bddd3a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