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肖全:我的少數民族朋友
關於雲南,攝影師肖全說他只是個過客。兩年前,肖全搬到雲南定居,用更多的時間,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2023年春天,肖全從西雙版納出發,沿著國境線一路向北,沿途經過了景邁山、瀾滄、西盟、鳳慶、騰衝、德宏、隴川,在少數民族村寨里,用手機影像的方式保留下了這一旅程中的《我的少數民族朋友》。
點擊拍攝
靜觀民族的信仰與傳承
布朗族的古茶樹繼承人科蘭芳帶著肖全上山,去看她家1800年的古樹,是一顆家族世代守護的茶樹。去年遭到破壞,很多枝幹被砍,阿芳講述這件事的時候,將耳朵貼在古樹的傷口上, 她說,「我可以聽見它的痛苦。」
就在這棵千年茶樹邊,肖全拍下了科蘭芳與茶樹。
在布朗族,茶是信仰。每年在普洱景邁山舉行茶祖節,每一位族人會背誦茶祖叭岩冷留下的訓話: 「我給你們留下牛馬,遇到災病會死掉;留給你們金銀財寶,擔心你們會用完;只有給你們留下茶樹,子孫後代才會取不完,用不盡。「
正如這棵古樹一般,雲南境內25個少數民族都有著悠長的歷史,但均面臨著文化傳承的困境,基諾族的基諾大鼓、拉祜族的蘆笙舞、佤族的木鼓舞,各種記錄著民族基因的音樂和舞蹈,都在為數不多的傳承人手中維繫著。
岩相太是佤族木鼓舞的傳承人,在這個用頭髮跳舞的民族,木鼓被視為至高無上的通天神器,他們用雄渾的舞蹈形式,用木鼓與天神對話。
到達村寨的時候,岩相太正在帶著外孫拉琴,3歲的小外孫岩抱拿著一個德(佤族樂器)在一旁伴奏。但傳承是否可以延續,是岩相太回答不了的問題,等外孫長大,必然是一場新的抉擇。臨別時,肖全為岩相太一家拍攝了全家福,並祝福他們的音樂能夠長久地滋養這片土地。
沿著雲南邊境線的探訪,肖全將鏡頭對準少數民族村寨中生活的普通人,記錄他們的肖像與日常,這背後也是文化的傳承。肖全一次次地按下拍攝鍵,感慨,「你看,這是他打開世界的鑰匙。「
而這些照片,也是讓外界走近這些少數民族的鑰匙。
一路拍攝到出冬瓜村時,肖全碰上了一位德昂族老人王主保,被老人邀請回到家中。老人從箱子裡翻出了一張用手絹包著的老照片------這是一張合影,影像里的肖像已經難以認清。
肖全為老人拍下了更多的照片,給老人留作紀念。
影像的意義從未像此刻如此地清晰。世事變改,我們也曾憑藉記憶希冀某些人或是某件事能夠不朽,但通過照片,我們增添了一種超越時間的媒介。
對準人物
用相互凝視塑造影像的權力
1995年,肖全隨楊麗萍拍攝電影《太陽鳥》的劇照。他第一次來到雲南。28年過去了,影像留下了當時的記錄。
也就是在鏡頭的不斷凝視下,肖全讓「他們的一代」直達現在,語言也許可以阻隔信息的傳遞,但影像的交流總是直抵人心。
1986到1996的十年間,肖全拍攝了眾多文藝工作者的工作日常,集結成為攝影集《我們這一代》。而這些面孔作為歷史中的一個個定格,在閃亮的年代留了下來。
有人說,肖全拍誰,誰就有了一生中最好的照片。這多少也佐證了,為他人製造影像,其實是一種巨大的「權力」。
在完成了黃金時代的記錄之後,肖全卻將鏡頭對準了普通人,在為聯合國拍攝一個公益項目《2032:我們期望的未來》中,他輾轉昆明、洪都、重慶、成都、深圳等城市,記錄下不同地方風情的中國民眾,希望通過對普通面孔的記錄,從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的視角,展現真實生動的時代故事。
從「我們這一代」的時代視角到《2032:我們期望的未來》,再到如今用手機鏡頭對準生活在雲南的少數民族朋友們,從大畫幅到手機拍攝,肖全用實踐,佐證了人像攝影愈發豐富的意義。
人像拍攝的不僅是影像,是從拍攝對象拓印下來的」時間「痕跡,它包含著時間對人的塑造。人像攝影,也能在拍攝者與被拍者相互的觀察與試探中,留存下攝影師個人印記的作品。
在拍照的過程中,我們將自己投入到與世界的關係之中,正如肖全的鏡頭之下,少數民族的朋友們已經不僅僅是他們個人,更是他們眼中關於某種信仰的堅定,手上關於某種技藝的傳承,也早已蘊含了來自未來的某種欣慰,或是某種懷念。
曾經,昂貴的攝影設備,複雜的拍攝技術,讓這樣製造影像的權力掌握在了極少數人的手中,而如今,隨著手機攝影的普及,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擁有了創作的「權力」。肖全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說 「今天我們有手機,有這麼好的拍照功能,很多人都透過手機好好地觀察這個世界,觀察周圍親人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包括他們打麻將、跳廣場舞。這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情緒表達和溝通傳遞,我覺得非常了不起。」
隨時隨地,關注當下,記錄生活,是人們用手機捕捉影像的動力,也是vivo長久以來的堅持,通過人性化的專業影像體驗,vivo正在用技術賦能每一個人,讓更多人體會到手機影像創作的樂趣。
「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對人類情感的溝通、生活的多元探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由衷地讚嘆這件事。」從2018年群山峰壑間的張掖,到2020年雲霧蒼山下的喜洲,再到如今神秘多彩的雲南,肖全用vivo更新著自己的移動影像表達,也作為vivo手機大賽的評委見證了每一雙攝像頭背後的眼睛,對生活與文化的觀察和表達。
「拿起手機,再加一張」 ,vivo希望人們在不斷豐富相冊的同時,更不斷豐滿自己的人生體驗,讓攝影這種超越時空的語言,在一方天地里構建出一幅以個人為中心的影像記憶。
成為媒介
「人人都是創作者」
今年是vivo發起手機攝影大賽的第三年,三年間,vivo在移動影像技術的創新更迭從未停歇。
尤其在今年,最新發布的vivo X90 Pro+推出了「蔡司雙焦段人像鏡頭」,著重提升了對於人像攝影的表達,並且在「2023 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升級了專門的「人像」賽道,邀請創作者,以人為視角,捕捉影像故事。
《花兒朵朵》來自高峰 2021 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人像單元獲獎作品
在肖全的手中,vivo X90 Pro+為每一位被訪者留下一張影像,也投射出他在雲南這片土地的信仰與傳承。而在我們手中,vivo X90 Pro+也將同樣為我們留下溫存到造像,成為我們認知當下從而超越當下的媒介。
《望》來自Kyaw Kyaw Winn 2021 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人像單元獲獎作品
「2023 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目前正在向世界各地的vivo手機用戶徵集作品,鼓勵創作者通過豐富多元的影像表達,展現生活中最真切的人文情感。
除了攝影師肖全,今年大賽還邀請了蔡司攝影專家Bertram Hoenlinger、蔡司移動攝影大使 Francesco Gola、攝影藝術家及策展人榮榮、vivo影像副總裁於猛等四位來自國內外不同領域的攝影師與專家擔任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