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全球經濟面臨共同挑戰 金融業需加強合作

2023-12-11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全球經濟面臨共同挑戰 金融業需加強合作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日前,在「2023年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會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葛海蛟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多重不確定性的共同挑戰,開放與合作是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金融業需要加強合作推動解決各方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中國金融業開放創新為全球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葛海蛟分析指出,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突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復甦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局勢更為緊張,極端天氣頻發,對當前各類經濟活動持續產生影響;二是全球市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頻繁,政策利率短期快速提升,改變了金融市場定價機制和資金配置方向;三是全球治理規則運行和多邊主義框架調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葛海蛟認為,這些不確定性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歷史經驗證明,越是在動盪變革時期,越需要各國積極作為、攜手合作。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變化,縱觀人類歷史,開放與合作是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他表示,中國始終是多邊主義堅定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近年來,中國著眼於國際社會的迫切需要,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別是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創新為全球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具體來看,一是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和普惠性大幅提升,對推動中國和全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金融業積極落實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製造業強國等國家戰略,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助力小微企業發展;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全球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截至2022年年末,中國政策性銀行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貸款合計超過3萬億元,大型商業銀行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貸款餘額2.3萬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累計批准項目227個,融資額近440億美元,帶動資本近1500億美元。世界銀行估計,相關合作將帶動全球貿易增長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

二是中國金融業穩健運轉,對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作出積極貢獻。中國銀行業不斷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堅持合規穩健經營,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安全網建設,持續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進程,完善區域金融互助機制,在新冠疫情期間為部分高脆弱度國家提供人民幣緊急流動性支持,對於穩定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改革,推動構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多邊治理框架。2009年以來,中國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展,積極參與和推動新興領域的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最近召開的首屆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上與歐盟和其他27個國家聯合推出《布萊切利宣言》;將「綠色金融」首次引入G20議程,聯合發布《「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創新金融合作方式

葛海蛟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金融深度交融,各國進一步加強金融開放與合作,對世界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將為各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他建議,未來,全球金融業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解決當前各國發展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一是創新金融合作方式,完善投融資機制,激發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當前全球各國普遍把綠色、數字、科技等新興領域作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新的重要方向,全球金融業應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相關領域,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應加快推動全球綠色轉型合作,加大對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動全球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通過設立數字轉型專項貸款、數字產業發展基金等多種方式,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新動力。構建適合科創企業發展特點的全生命周期融資支持體系,助力全球前沿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

二是加強國際政策協調,降低跨境風險的傳染和蔓延。全球金融業應積極推動各國政府加強國際貨幣政策的溝通和協調,提高政策的連貫性、可預期性。推動完善國際金融安全網建設,強化區域性貨幣合作安排,提高發展中國家應對流動性危機能力,推動建立一個更加穩定和有彈性的國際貨幣體系。深化國際金融監管協作,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總量、結構和流向的研判分析,積極運用最新金融科技和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資本流動的穿透式管理。

三是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解決治理體系碎片化、割裂化問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經貿規則,倡導以積極的談判和磋商消除國際經貿分歧,降低商品、資本、技術跨境流動壁壘。積極推進新興領域的金融標準和規則制定,在碳交易所建設、碳定價、碳排放核算、ESG評價標準和信息披露、金融數據跨境傳輸等方面加強國際互動,促進國內外規則協調統一。持續完善國際支付清算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聯通各國跨境移動支付系統,提升國際清算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便利性。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ac08cf3aab0a8d7376127cd590d5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