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粗暴」的回答,試圖刷新物理學和認知科學的底層基礎

2023-08-19   返樸

原標題:一個「粗暴」的回答,試圖刷新物理學和認知科學的底層基礎

這是一本比《黑客帝國》更燒腦的科普書,作者結合量子力學和生物進化論,用邏輯、實驗和計算機模擬,嘗試從根本上顛覆物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底層基礎。它不僅讓人對物理學產生全新的感覺,還試圖刷新每個人對習以為常的世界的最基本認知。踏上這趟智力冒險之旅,它將激盪你的大腦。

《眼見非實》,Donald Hoffman著,唐璐譯,湖南科技出版社

撰文 | 瞿立建

月亮在沒人看它的時候還存在嗎?這是愛因斯坦在思考量子理論的意義的時候提出的問題。你會如何回答這個貌似淺顯的問題?

不管物理學家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霍夫曼(Donald Hoffman)在他的書《眼見非實》中給出了粗暴的答案:當你不看它時,它不存在。

霍夫曼進一步指出:我們所有的感官,包括眼睛,根本感知不到客觀實在。

這從何說起呢?我們不滾下樓梯,不跑到疾馳的汽車前,不抓蛇的尾巴,不吃爛蘋果,這不都是基於感官帶給大腦的信息嗎?為什麼說感知不到現實?

霍夫曼說,我們的感官向我們展示的不是客觀實在,而是虛擬現實。我們不需要帶頭盔去體驗虛擬現實,我們時時刻刻在體驗虛擬現實,還是免費的。

為了說明感官虛擬現實,霍夫曼將之類比為電腦桌面。

你電腦桌面上各種各樣的圖標,比如你處理的文件在電腦上的圖標是藍色矩形,你可以移動它,修改它,刪除它。這個圖標是客觀實在的文件嗎?你的文件是藍色的嗎?位於圖標所在位置嗎?是矩形的嗎?當然不是,這些統統都不能描述計算機文件。電腦桌面是你操作電腦的介面,不展示計算機的「真相」,計算機的真相是電路、軟體、電子運動等。

現在想像一下你的感官,你看到的每一個物體,你聞到的每一種氣味,你感受到的冷熱,也只是圖標而已,並非世界的客觀實在。感官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用戶介面。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個用戶介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旨在引導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生存下來,即獲得適應性,而非讓我們認識世界的真相。

霍夫曼甚至還論證出,感知出真實對生存沒有幫助,甚至有害,嚴重到令生物滅絕。

這個結論叫做適應勝過真實(FBT)定理。

之所以稱為定理,因為這是一個數學結果,是霍夫曼利用進化論中的一個定量理論——進化博弈論論證出的結果。霍夫曼在不使用數學的情況下,非常通俗易懂又不失精彩地展現了進化博弈論的邏輯魅力。

各種感官,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和味覺等,只是騙我們還不夠。如果我伸手去抓一個西紅柿,這個西紅柿不是一個外在的可以吃的東西——相反,這種觸覺體驗只是對另一種圖標的操縱。我們感知自己的身體、時空的維度、小如夸克大如恆星,也是如此。我們就像生活在黑客帝國中。

是不是令你感到沮喪、幻滅?大可不必,生活嘛,最重要的是開心。霍夫曼專門用一章的篇幅,講「感官搜尋適應度,而非真實」這個觀念如何應用到生活和商業中。這部分內容饒有趣味,又很實用,對於你拍照、安排售貨櫥窗、廣告創意等活動都會有所啟發。

不管世間一切到底是不是錯覺,消費主義文化卻是實實在在的。

霍夫曼聲稱,空間、時間和物體也不是客觀實在的。物理學家答應嗎?

霍夫曼從量子糾纏談到廣義相對論,證明物理學不否定感知介面理論。霍夫曼論證表明,根據物理學,時空和物體在不被感知時是不存在的,時空註定消亡,世間一切物理對象當然也是一樣。如果時空不是客觀實在的基石,那什麼才是呢?信息,針對適應性的數據壓縮和糾錯。

熟悉物理的讀者,閱讀霍夫曼這一部分內容,一定對物理學產生全新的感覺。當然,不是說是本書帶來的這種感覺一定完全正確。

對於物理學家非常珍視的對稱性,霍夫曼說,「對稱揭示了我們如何壓縮和編碼信息,而不是客觀實在的本質。」世界上沒有客觀存在的對稱性?作為一個物理學習者,我是難以接受這個觀點。

霍夫曼還說,萬物存在是因為我們對宇宙的觀察以及與宇宙的相互作用。信息,而非粒子和時空結構,才是世界本源。霍夫曼也引用了很多物理學家的名言來支持這些大膽的觀點,但絲毫沒有引用相反的觀點。要說物理學家沒有人反對這些觀點,我是不信的。這一部分的處理不太平衡。

霍夫曼這部分內容還是很精彩的,我相信對於物理專業工,霍夫曼也很有啟發性,但是,我感覺從物理學基礎到感知介面理論,邏輯上略微不連貫。

也許霍夫曼太急於將他的感知理論建立於物理學基礎之上,畢竟物理學是更硬核的科學。但是,一邊拿物理學說事,說物理學不支持被感知的東西的實在性,一邊卻又說世界本源在意識。感覺有點擰巴。

對於物理學,本書還有更勁爆的話要講。霍夫曼說既然物理不能解釋意識體驗,時空和一切物體反而是意識的圖標,那麼意識作為一種科學大統一理論的基礎,才是自然且合理的。

這部分內容是是本書最精彩的兩部分之一(另一部分是從進化博弈論得到適應戰勝真實定理),給人的智力挑戰體驗帶來興奮感。霍夫曼提出了一種「意識自主體」(conscious agents)理論。根據這種理論,不僅人有意識,黑猩猩也有意識,植物也有意識,電子也有意識,夸克也有意識,世間一切都有意識,都是意識自主體,宇宙就是意識自主體結成的社會網絡。意識自主體結合在一起,構成各種層級的意識自主體,比如人類就是比黑猩猩更高級的意識自主體,這個結合過程一直進行,有可能產生能力無限的自主體,即上帝,也即有可能開創科學神學。

霍夫曼指出,任何思想體系要得到認真對待,應該用我們最好的研究方法——科學方法——來檢驗。但是對於霍夫曼提出的意識實在論,書中沒有說如何檢驗,也沒有提出可檢驗的預言,沒有提出意識實在論勝過物理實在論的判據。我感覺這個觀點的可證偽性是個問題,如果不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霍夫曼展望的,從意識實在論推導出量子引力,甚至最終能解釋進化論和人類心理,乃至創立科學神學,只能是奢望。

當然,這是科普書,不能太吹毛求疵。好在書里附有詳盡的參考文獻,也許霍夫曼的學術論文里會有更嚴密的論證。

科普書讀的就是一個思維的樂趣。本書是霍夫曼在認知領域近年來取得的最新成果的通俗介紹,全書行文非常絲滑,讓你不知不覺中,從最熟悉的生活場景走到了學術最前沿。

對於中文翻譯版科普書,大家吐槽最多的點就是翻譯太差。本書譯者唐璐老師已經出版科普譯作10餘部,且橫跨很多領域,完全駕馭得了本書,也確實再次呈現出一部上佳譯作。

本書內容從進化論跨越至現代物理,是一趟引人入勝的科學之旅,觀點鮮明,論證燒腦,顛覆直覺,是一趟智力冒險之旅。還記得《黑客帝國》里的紅色藥丸與藍色藥丸嗎?現在你也有機會做出一個這樣的選擇。不讀此書,相當於選擇藍色藥丸,閱讀此書相當於選擇紅色藥丸。你會如何選擇呢?

【作者簡介】

唐納德·霍夫曼(Donald Hoffman),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認知科學教授,科普作家,致力於研究意識、人工智慧和哲學。是《環球科學》和《前沿》雜誌撰稿人,他的研究被《大西洋》《連線》和《量子》雜誌廣泛報道。

掃碼可購書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