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錯過了什麼?

2023-09-15     張書樂

原標題:拼多多錯過了什麼?

用不到五年時間實現GMV破萬億的拼多多,在直播間裡卻遲遲找不到節奏。

拼多多錯過了什麼?

今年以來,拼多多加大了對直播業務的投入,試圖在這張大餐桌上分一杯羹。

1~3月,多多直播相繼啟動了「新超星計劃」和「百產計劃」以招募商家和主播入駐拼多多。

近日,拼多多在首頁底部一級入口新增「直播」一欄,原先的「多多視頻」退居二線。

媒體注意到,相較於抖音、淘寶等平台的直播,目前入駐拼多多直播的品牌相對較少。

以銷售量在拼多多直播排名前三的品牌珀萊雅為例,該品牌僅在拼多多直播間上架了售價為9.9元、14.9元等低價中樣產品,且拼多多直播間畫面里僅主播一人,沒有配備其餘助播。

事實上,拼多多發力直播並不晚,只是一直都很佛系。

2020年4月,前NBA球星馬布里化身「馬主播」,在拼多多完成了直播電商首秀。

一個多小時的直播里,馬布里秀了一波花式籃球,分享了NBA往事。

但最終只賣出不到160件商品,場觀只有兩萬多人。

此後,拼多多一直有直播,但一直都和沒有差不多。

此刻發力,拼多多還有希望嗎?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拼多多不是不想拼,是實在拼了也多不起來。

表面上,直播作為電商的一個渠道,已經成為貨架電商的一個標配。

在淘寶開路,京東重新入場的同時,拼多多全力跟進不足為奇。

畢竟,讓用戶有足夠多的購物渠道和體驗選擇,是貨架電商的盈利剛需。

但拼多多確實有心無力,這是「人設」問題所致。

目前而言,拼多多直播業務應該用波瀾不驚來形容,整體並無亮點,只是一個貨架延伸的渠道。

造成這一現狀的難點在於:

儘管拼多多其實早在2020年就開始發力直播,但整體上並沒有放在重點位置,只是一個戰略補位。

以至於在友商的直播帶貨越來越用力過猛之時,拼多多無論是在流量傾斜、主播入駐還是貨品選擇上,都還停留在初創階段,落後較多。

而長時間的落後,僅僅靠短期的引流、引MCN,卻沒有自己特有的商品體驗(不止是低價),很難讓用戶持續留量。

一個點很值得注意,即:

目前在拼多多上直播的品牌和商家較少,多位賣家反饋是農產品和珠寶類直播數據較好。

為何會如此?在於:

拼多多的特點本就是低價、高仿和五環外,這使得其在直播上有天然的bug,即主播用自己的人設背書商品,卻很可能造成翻車。

反而是農產品這種非標準化的商品,或珠寶之類品質價格和產地等差異性極大的物件,不易翻車,也容易被主播所接受。

所以,拼多多如果不能在品質電商上提供足夠的貨源,其直播依然難成。

同理, 低價是直播的一個利器,但拼多多本來就主攻下沉市場,價格卻在此時成為了拼多多進擊直播的障礙。

總體來說,價格不是拼多多直播的法寶,品質才是。

消費者體驗直播帶貨,所謂全網最低價,依然是在品質電商的基礎上,而非一味的求低。

何況直播帶貨本質上是口碑營銷、人設營銷,如果不能提供品質保證,拼多多直播的天花板清晰可見。

現在拼多多想在直播上發力,可能的突破路徑則是:

引入專屬自己平台的低價且品質靠譜的商品,先從單品類、單爆款入手。

通過主播進行帶貨,形成和友商在貨品上的差異化、品質上的同質化和價格上的極致化,或許可以打開一條通道。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546fb16198650e888b72793b7aee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