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當前集團化辦學教育改革的整體布局下,一所學校要想脫穎而出,實現質變,秘訣何在?
這一問題,也許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在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看來,這個答案一直都是教師和課堂。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秉持著「認真辦一所學校,辦一所認真的學校」的理念,在「新課程,新教材」這一「雙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連續5年深耕課堂建設,把課堂還給學生。為了更好地推動課堂變革,近年來,學校的師資隊伍也不斷壯大,高學歷、有市區級影響力的教師人數逐步增加。學校成立博士教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工作室,搭建老、中、青共同發展平台,努力培養教書育人的「大先生」。
10月27日上午,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在敬德書院舉辦了 「青藍工程」及「依據課標·用好教材·設計學」項目啟動儀式。這也意味著,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在教師和課堂建設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開啟了教育創新與質量提升的新篇章。
0 1
教師和課堂——學校突破性發展的兩把「金鑰匙」
「整肅衣冠,恭敬內心,誠敬篤志,禮拜至聖先師......」在敬德書院老師的引導下,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的老師們在敬德書院至聖堂行拜師禮,青藍工程正式開啟。
啟動儀式上,師傅和徒弟簽署結對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與期望。徒弟們向各自的師傅敬獻茶禮,每位徒弟親手奉上一杯清茶,並伴隨著深深的鞠躬,以此來表達他們虛心求教、勤奮學習的堅定決心。師傅們也寫下對徒弟的期望與祝福回贈徒弟,這份回禮不僅承載著他們豐富的教育智慧,也寄託了對新一代教師的美好祝願。
一口清茶、一句師傅、一張卡片,把老師們的心和心連了起來,也把他們對教育事業的追求激發了出來。
在新的起點,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黨總支書記楊寶華也對老師們提出了新的期望。楊書記表示,希望 老師們站在高位上看待自己的職業。老師不僅要備好課、教好學,更要思考這些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它們究竟能給學生帶來什麼。楊書記還強調,教師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多讀書,多學習,與時俱進,不能做無源之水。
「如果教師只是把已有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帶孩子解幾道題,考幾次試,教育的意義將大打折扣,教師的職業也會失去應有的精彩和價值」。同時,楊書記也希望師傅不僅要教新老師教學基本功、教學方法,還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引導、關注、關愛青年教師,為他們的成長道路上點亮一盞明燈。
師徒結對儀式後,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依據課標·用好教材·設計學」項目也正式啟動。
課程教學中心副主任李佳介紹,這個新學期初,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在落實先學後教理念的前提下,持續深耕課堂。從初一到高三,從教研組長骨幹教師到青年教師行政幹部,堅持不懈地走進課堂,深入課堂聽評課近千節,關注每一次新的嘗試研判每一處課堂變化,琢磨每一種課程的設計。
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們互相學習、共同探討,逐漸從我們要講什麼,講到什麼程度,轉而思考學生要學會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此外,學校還組織清華附中本部、教師進修學校、北京教育學院的專家教學團隊共同學習新課標,通過對學科的學習領悟、分析和細化,結合教材,診斷學情特點和已有的基礎,在找准學生學習發展點和障礙點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實現從關注教師如何教,向學生如何學的轉變,從學科教學向課程育人的轉變。
楊書記表示, 課堂是一所學校的重要陣地。為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連續5年持之以恆地開展落實「先學後教」的課堂教學理念,落深、落實、落細課標要求,深耕課堂改革,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課堂轉型變革。此次教師隊伍建設和課堂建設的兩項重要舉措,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把學校建設成為一個孩子們都嚮往的幸福校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這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0 2
「師帶徒」、成立教師工作室......
推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王嫻老師博士畢業後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二年。作為一名新老師,王嫻老師表示,很多新教師在剛參加工作時,面對從學生到老師這一身份的轉變,可能都會遇到適應環境的焦慮、站穩課堂的壓力、班級管理的難題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自己目前還能從容應對,積極陽光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很大程度都有得益於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前輩教師們的開導和幫助。
「每一次聽師父的課或者被師父聽課,每一次和前輩班主任老師探討處理學生問題,都能從中學到新的教學方法,緩解自己消極的情緒,並找到處理問題的辦法」,王嫻老師說道。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把建設一支素質高、專業強、情懷深的教師隊伍作為學校「十四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建設課程、深耕課堂」為抓手不斷地推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學校藉助集團專家的力量培養教師隊伍,並吸納多方人才加入。學校制定了「師帶徒」制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骨幹教師管理制度等,對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了積極幫助。特別是對於青年教師,在有校內教學師傅指導的同時,藉助校外專家的力量對青年教師進行專業引領和指導。
今年4月,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由清華附中承辦,成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成員校。學校秉承著「認真辦一所學校、辦一所認真的學校」的宗旨,在清華附中教育集團的助力下,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特色發展。
加入清華附中教育集團以來,學校在人才引進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上更是加大力度,與清華附中本部建立「師帶徒」、共同教研、共享資源、互進課堂等制度。
同時,學校的師資隊伍也不斷壯大,近年來,有20餘名碩士、博士學歷的青年教師加入,高學歷、有市區級影響力的教師人數也逐步增加。 學校成立博士教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工作室,搭建老、中、青共同發展平台,努力培養教書育人的「大先生」。
今年9月,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在海淀區「四有」教師評選中榮獲了育人先進個人、優秀「四有」教師標兵、優秀「四有」教師等多項榮譽。
0 3
落實「先學後教」理念
演好課堂變革「連續劇」
學生每天要在學校上8節課,課堂上到底快不快樂?安不安全?收穫多不多?如何讓「學習」真實發生,引導學生自由、主動、有效學習?
......
這些都是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的老師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啟動儀式上,項目組負責人徐琳老師和王艷玲老師分別分享了《植物細胞工程複習課》和《八年級(下)英語閱讀設計》的教學案例,展現了學校在「依據課標·用好教材·設計學」上的探索實踐。
徐琳老師表示, 「課標的落腳點是素養」,在進行課程設計時,結合學情制定課時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並依此來設計教學環節。王艷玲老師認為, 要想對教學設計有更深入的了解,首先要做好文本解讀。同時通過課堂總結與作業布置,以及進行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來固化教學成果。整個教學設計中,緊緊圍繞課標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設計了項目式學習的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來自清華附中的正高級語文教師邱曉雲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為主題,為在場的老師帶來一個豐富、生動的語文教學設計。邱曉雲老師強調了課標的重要性,從走進文本到泛讀再到精讀,循序漸進。同時邱曉雲老師也提倡要走出文本,避免套路化,通過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遊戲、競賽等形式,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許學生的認知、水平只走半步,但是對老師而言卻要走很多步。老師把路鋪下去,帶著學生不斷地往前走」,邱老師說道。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執行校長羅長文表示,一個「工業時代」的老師如何去教好「智能時代」的學生,是老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上,要從「滿堂灌」到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來推動深層次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 『先學後教』的理念只是我們課堂變革這部『電視連續劇』的第一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建立讓學生自信的課堂,賦予他們成長的力量,激發他們的生命力」,羅校長表示。
據了解,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求知求真」的三縱五維課程體系,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高考成績大幅提高,學校的區域內影響力顯著增強。
編輯 | 京教君
內容來源 |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京城教育圈進行編輯整理和內容補充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
點分享
戳在看
求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