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在《女誡》中對女性提出哪些要求?

2020-03-21   黃猛銅仁報道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和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稱為曹大家(家通姑)。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是第一個巾幗史學家。



班昭在《女誡》中對女性提出哪些要求?
  一、「卑弱第一」:是說女子天生應該是低賤的身份,侍侯老公的命兒,讓女子們都「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有好事也不說,受了氣也不言語,當十足的受氣包,才是好媳婦,好女人。江湖夜雨覺得《紅樓夢》中的賈迎春這條做的最好。
  二、「夫婦第二」中說「夫不御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墮闕」。讓老公管著自己的老婆,雙方遵循所謂的禮義。
  


  三、「敬慎第三」說的更是離譜,前面什麼「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依舊灌輸男強女弱的觀點也就罷了,後面居然說「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褻瀆。媟黷既生,語言過矣。言語既過,縱恣必作,則侮夫之心遂生矣,此由於不知止者也」。意思說夫婦間不能太好,太好了後就會輕慢褻狎,輕褻的事多了,說話就隨便起來。話語過分了,放縱恣肆便會產生,這樣班奶奶就認為是侮辱了丈夫,從而導致妻子無條件恭敬的情況發生改變,就是「非禮」的行為了。看來班家的家教可能一貫如此,怪不得班昭的姑奶奶班婕妤就一臉正氣地不和皇帝同車呢。可是這樣的夫妻,不說不笑,不打不鬧,又有何味,如果後宮妃子都真像班昭教育的這樣不苟言笑十分恭敬地侍侯皇帝,也怪不得有的皇帝悶得發狂要去逛窯子。


  四、「婦行第四」說「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班昭讓女子們也不必才學過人,也不必口齒伶俐,也不必美貌如花,也不必心靈手巧,「女子無才便是德」我看就班昭期望的就只是「聽話、老實」而已。看來以班昭的標準非要讓天下女子都修練成「二木頭」不可。
  


  五、「專心第五」說「禮,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這裡班昭開始灌輸女子不可再嫁的道義,難道班昭自己不嫁第二個老公,就看不慣其他的女人再嫁嗎?此言一出,被後世人發揚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論,流毒無窮。
  
  六、「曲從第六」說「姑雲不爾而是,固宜從令;姑云爾而非,猶宜順命。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是說一切都要聽從婆婆的,對婆婆無條件服從。
 

   
  七、「和叔妹第七」說「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復不可失也。」是說小姑、小叔之類的傢伙們也統統要順從:「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總而言之,讓美眉們一順百順,冤死不開口,打死不還手,任人踐踏折辱。
  


  儘管班昭的《女誡》被人捧為「立言不朽」,班昭也由自幾乎成了廟堂之中的聖像,擁有得享冷豬肉的資格。但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此書卻是教導女子柔順地服從吃人禮教的道德教科書。不過班昭可能也不是因為老糊塗了才寫這個東東的,班家家教可能一直如此,班昭在那個時代秉承家教,也不可能有更新的思想。不過據說當時,她的夫妹(小姑)曹豐生就不同意她的觀點,曾作文批駁《女誡》的觀點,據稱「辭有可觀」,一定另有新奇的見解,可惜文已不傳。看來統治階級對不同的聲音還是予以壓制禁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