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成了被保護的對象

2024-08-10   愛上體育

中醫是中華文明沒有斷代一直傳到今天的一種醫學,我更願意說他是一套哲學,一套符合中國人思維,符合中國人日常思考做事的一套指導思想。中醫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有大醫醫國之說,那為什麼到了近些年,中醫竟然淪落為需要被保護的對象。

如果從來不缺英雄,英雄多的讓我們目不暇接,哪怕到了清代以及民國我們依然可以聽到很多中西醫結合的大家,張錫純,葉天士等等,中國更是有秀才學大夫快刀切豆腐一說,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根基,學中醫,簡直就是信手拿來,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中醫的發展受到這麼大的打擊。

接上面的話題,秀才學大夫快刀切豆腐,第一中醫的發展需要土壤,那就是我們學習文化的土壤,我們的學習從學習文言文轉到了白話文,所以很多的文獻我們就看不懂了,或是沒有機會再深入的拜讀了,因為多了一層翻譯過程,就好像哪怕我現在六級英語都過了,依然看報紙還是要看中文的,又翻譯一遍確實是影響涉獵,而好的醫學醫學經典,本身就是文言文著作,學習起來很不方便。

其次人們的生活改變很大,城鎮文化,目前都是豐衣足食,想像一下我們看李時珍的圖片,看孫思邈的圖片他們往往都是背著藥筐走在山林間,採藥製藥,一個好的大夫首先要對藥物了解完全,都說用藥如用兵,現在好多大夫對藥物的產地來源,形狀,還傻傻分不清楚,就不用提如何炮製了,或是如何炮製分別能有什麼可靠的功效了,只是簡單的學學傷寒論就用經方,悟性差一點的或是不認真學習的,可能慢慢的臨床上就成了開西藥的大夫。好的大夫都是先從單味藥物開始認識學習,然後再組方才能對病對症起到作用,不然就是大部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今天開的膏方大會,名老中醫王老一再強調,好的膏方大師必須的藥師+醫師。其實好的中醫就是這樣的要求,現在大家都不去採藥,或是學習的園林里就種那幾種藥物,剛畢業的黃芪,黨參分不出來,當歸赤芍不明白,這不是浪費學習的時間嗎?

我們目前學習的方式改變了,現在學習的語數外,理化生,全部都是被標榜為詢證科學,簡單的來說就是可證偽,比如一個公式比如進化論,這些都是目前可證偽的科學,這就是我們目前大部分的人的思維,但是中醫有其不可證偽的方面,比如經絡能否看見,更是被循證醫學牽著鼻子走,比如非要說其有什麼成分治療什麼病等等,那老百姓是不是會更想著,我只吃這個提純的成分不就可以了嗎,何必吃這麼苦的藥物?對不對,所以現在我們越詢證就越把中醫往溝裡帶。今天我們參加膏方大會,一位朋友問到蜂蜜糖尿病病人不是不能吃嗎?王老怒了說,你是西醫就不要學膏方,你要是學膏方就不要有西醫的思維。不然你什麼也學不好。

也許不是鴉片戰爭打開我們的國門,我們可能現在中醫自己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但是不至於像今天一樣的斷代,中醫真的是世界的寶庫,我們需要認真的去發掘,但是我們首先要學好中醫,學好經典,不能瞎忽悠,前陣子加入了一個中醫群,裡面幾十位大夫,看著5歲的小孩兒腹部鼓脹,絮叨了半天,您能不能與時俱進一點,這一看就是肝腹水,您需要去醫院讓小病號住院,利尿恢復肝功能,而不是一群人不知道是什麼病,竟然一個人說大概是肝病,真的傻逼。這哪裡是中醫不行,這就是一幫傳承的人不行,學習醫學的必須的是身上沒有戾氣的,有悟性的人,而學習中醫更要進行一對一的傳授,在古代完全就是老師找徒弟,哪裡像今天一樣,是個人就要學中醫,都把經典學壞了,還把中醫的名聲給搞壞了。希望國家繼續增加學習中醫的門檻,不然真的是貽害中醫,毒害中醫。

今天作為國人,希望國醫能夠得到更好的弘揚,希望大家一努力吧。希望中醫不會牆內開花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