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季度上新8~10款爆品,深扒朱光玉背後的供應鏈!

2023-08-25     火鍋餐見

原標題:每季度上新8~10款爆品,深扒朱光玉背後的供應鏈!

導語:

當下的火鍋品牌都是創新大師,無不為上新絞盡腦汁。

就連人氣品牌朱光玉,也連連在新品上按快進鍵,期望用新吃法不斷刷新顧客的體驗值。

而頻繁的上新背後,實質是供應鏈的實力支撐。

臭豆腐牛乳冰、方腦袋西瓜冰

朱光玉又一批新品刷屏全網

一直以來,朱光玉都是個上新大戶。每月一小上新,每季度一大上新。

近日,長沙首店上新臭豆腐牛乳冰以及火鍋味小龍蝦。對於臭豆腐牛乳冰這款「黑暗甜品」,有網友稱,爆汁臭豆腐融合牛乳,口感豐富有層次。此外,方腦袋西瓜冰、流浪火鍋杯也刷爆社交媒體。

臭豆腐牛乳冰、火鍋味小龍蝦

不久前,朱光玉上新了兩款被稱作「顯眼包」CP的紙皮燒麥,綠色紙皮燒麥餡料為鮮肉和香菇,紅色紙皮燒麥餡料為醬肉和馬蹄。讓人意外的是,朱光玉的粉絲們開始在網上留言「站隊」,並為自己喜歡的口味打call。

紅綠紙皮燒麥

從中可以看出,除了產品有顏值以外,把餡料掰開揉碎去介紹,讓用戶自發討論,也是朱光玉新品迅速打爆的一種方式。

然而,產品上新,也並非是為了上新而上新。

光玉大盤菜

眾所周知,今年上半年隨著眾多新品牌開出,不少門店紛紛靠打折來爭搶顧客。朱光玉則是推出了兩款新品光玉大盤菜(12葷+12素)、一鍋千絲宴(5葷4素)。

對顧客來說,是用產品組合的方式打造出產品的價值感;對於門店來說,這樣的上新方式有足夠的毛利空間。從而避免了單純地打價格戰。

對於每個季度都會上新8-10款新品的朱光玉來說,產品上新都有哪些邏輯?

·30%流量產品,即能夠帶來流量,顧客感興趣的一些新產品。從各平台抓取熱度,再適配到火鍋業態。

·30%作為原材料波動,從而進行替換,保證門店的毛利。

·剩下的部分則是基於大數據,把銷量較低的產品進行替換。

總體來說,看似上新頻繁的火鍋店,背後卻是本著市場需求、不確定因素,以及產品歡迎程度等眾多考量。

然而,不可迴避的是,在眾多區域高度內卷化的當下,火鍋店階段性上新已經成為基本面,但產品的創新性、執行力、門店上新的同步性,以及持續供應的效率等都指向了供應鏈的作用。

那麼,產品上新都需要哪些支撐力?

產品的創新靠供應鏈支撐

1、市場驅動,向供應鏈「要」好產品

無論是火鍋涮菜還是甜飲品,朱光玉總能保證其穩定上新以及穩定出品。

其實,每一道菜品背後都有一個品牌內部的流程化體系。比如他們的研發思路是先由接觸一線、懂流量的市場部首先提出產品需求、研發方向,經研發中心做出小樣,再由產品委員會試樣,通過後進入供應鏈產品庫,向各門店輸出。

也就是說,當把顧客的、市場的需求放在前置位置時,接下來的研發轉換成產品才能產生商業價值。

2、讓組織力可支撐、標準化可執行

把新品推向門店,怎麼樣讓夥伴能夠高效地去完成?這裡有兩個關鍵性因素:人力組織調配、門店的可標準化執行

在早期,朱光玉就曾提出了在內部把人才團隊打出來,去扶持和協作各門店。

在當前的人員組織層面,朱光玉把管理的顆粒度做得更細,僅讓一名駐區人員管4家門店。拿產品上新來舉例,新品到店後,駐區人員檢驗門店的重心在於出品的標準,而不是檢驗製作的標準。

組織力的精細化與聚焦,讓上新這個動作有了高效管理支撐。

此外,朱光玉火鍋館聯合創始人李揚在火鍋餐見「2023中國火鍋領潮峰會·破內卷大會」上也曾經提到,朱光玉在設計之初就定下,這是一個為了客群不斷推新的品牌。怎樣讓所有門店在上新的時候,在一個時間點都能跟上節奏?

答案是做好標準化。而其核心的關鍵在於供應鏈已經做好大部分工序,門店僅需完成拆袋、解凍、加熱、擺盤。這樣做的好處是,產品出品的可控性,以及縮短了門店製作的SOP。

總體而言,從組織力到後廚的簡單化操作,讓新品在倉-店-桌的流程下獲得高效運轉。

3、打造供應鏈公司服務各門店

對於很多餐飲品牌來說,供應鏈往往是一個部門,朱光玉卻將其拎出來單獨成了供應鏈公司。

李揚告訴火鍋餐見,多年的餐飲經營體感發現,把供應鏈作為餐飲企業的一個部門,很可能存在甲方思維,這樣的邏輯驅動力就有問題。當把供應鏈公司從企業里拆分,所有戰略思考就要以乙方的戰略視角去做服務。

管理體系引發服務視角的變化,也使得產品的上新有了諸多保障。

4、高效、數字化的冷鏈運輸加持

除了上述動作之外,產品到店還需要高效、數字化的運輸來實現。

今年5月,朱光玉火鍋館的首批貨品,在華鼎供應鏈鄭州基地入庫上架。隨後貨品陸續進入華鼎鄭州、上海、深圳基地運營。

以鄭州基地為例,貨品入倉後,按照貨品品類、規格逐一生成專屬信息編碼,隨後整齊碼放到對應的貨位,按照常溫和冷凍-18度的標準分別進行儲存,24小時多點位監測溫度,確保貨物保持最佳品質。

截至8月初,華鼎供應鏈各基地為朱光玉火鍋館配送的冷鏈訂單履約率達100%。

簽約儀式現場

8月24日,朱光玉與華鼎供應鏈戰略簽約儀式。這也標誌朱光玉的火鍋美食藉助華鼎供應鏈運送到全國各地。

創新型供應鏈

讓產品快速從「倉」到「店」

當下的餐飲運送、存儲已經不僅僅是點對點的送貨模式,其實背後早已建立了強大的體系支撐。

那麼,一套規範化,可藉助信息化數字化的貨運、倉儲樣板到底是什麼樣的?

1、倉配網絡發達,滿足多種配送需求

華鼎倉配網絡

以華鼎供應鏈來說,目前在全國已建立15個省級區域倉儲中心,另外有3個倉儲中心正在籌備。

根據火鍋門店戰略布局,實現定製化配送方案。

比如根據火鍋門店的分布,以及接下來想要重點拓展的市場區域,可定製多倉履約配送方案。

第二個關鍵點是,可以滿足客戶的特殊配送需求。

除了共配以外,有的餐飲門店需要專配,即不和其他品牌的貨物混裝。還有餐飲門店需要在指定時段配送,也可以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拆零、分解小包裝等增值服務。

第三個關鍵點是,可以直接送到離門店最近的地方。

與市場車輛通常需要門店到指定地點接貨不同,華鼎供應鏈可以將運送車輛開到距離門店最近的地方進行貨物交接。

像是臨街門店,可以避免因為收貨對門店日常經營的影響。

最後是,打通城鄉毛細血管,走向下沉市場最深處。

事實上,很多冷鏈運因為諸多因素限制,很難配送至鄉鎮,需要多次倒運。

華鼎供應鏈實現了從倉直接到達下沉市場的終端門店。目前,可以覆蓋全國80%的縣鄉區域,特別是華東、華南、華北、華中等區域,均可以送達縣鄉一級。

2、信息技術、數字化雙輪驅動,輔助餐飲企業做決策。

數據分析、信息化、大數據早已武裝供應鏈體系的各個環節。餐飲企業在各倉的存活、運輸,不再是一個孤立的信息點,透過華鼎雲SAAS平台,實現全國倉儲一盤棋。

華鼎供應鏈相關負責人告訴火鍋餐見,以往的倉儲數據,從入庫、出庫、存貨量等每個數據、每個倉是一個報表,然後再由人工篩選核計。而在華鼎雲SAAS平台,顧客可以一眼看出,在全國有多少貨,哪個倉有多少貨,並形成大數據的信息集合。

對於品牌方來說,就能夠實時掌握全國的庫存數據、周轉率等相關信息

華鼎雲SAAS平台實現與貨主、車主的高效匹配,對報貨APP、WMS、OMS、TMS、ERP、POS,以及上、下遊客戶端等8大類18項子系統進行高度融合、全面打通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各類數據,提升了物控的準確率及配送效率,已實現客戶一鍵下單、一鍵支付、一鍵查詢、一鍵收貨等功能

也就是說,這些子系統與客戶的管理系統可以無縫銜接。

其次是依據倉儲大數據,反推上游工廠定製化生產。

在雲平台,除了做線路規劃、倉儲分布之外,其大數據分析還能幫餐飲企業省錢。

比如,一家火鍋企業旗下多個門店要上新,需要從工廠訂多少貨。雲平台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智能化分析,系統會給出相對準確的預估,為品牌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品牌方在生產端的資金占用。

從另外一個層面講,這也讓火鍋餐飲品牌在工廠的柔性化定製更具準確性。

總結來說,創新性的供應鏈冷鏈物流體系,給餐飲企業、門店帶來的不僅僅是貨物的運輸,也是高效、穩定的履約體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e10b23118913cda88a1d8013712dc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