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起最近的熱播劇《狂飆》時,她突然扯了句題外話」過年期間,有個遠房親戚來拜年。
我坐在旁邊聽了會兒,這個親戚有1個兒子,1個女兒。前幾年,他家的老宅拆了。去年7月份,分了兩套安置房。
其中一套他打算和老伴單獨住,剩下的一套現在誰都不給。等到老了,不管兒子還是女兒,誰對他好,給他養老,他就把房子還有自己的存款給誰。
唉,我聽得心裡實在是彆扭。」
我詫異地問道「他這樣說,還算是拎得清呀。總比那些把房子票子給兒子,老了卻要靠女兒的強吧。」
沒想到朋友說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我也理解。關鍵是他說話的語氣,讓人十分不舒服。總覺得好像別人惦記他的東西一樣「。
好吧,我大概明白朋友的意思。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父母覺得,反正房子票子在自己手裡,養老肯定沒啥問題。
這種想法沒毛病,但就怕有些人總是將「誰對我好,我就把房子和錢給誰」這種掛在嘴邊,給子女打預防針。
也許他們沒有壞心眼,只是害怕被子女嫌棄,所以想要用房子和錢作為籌碼和誘餌,來讓自己成為」香餑餑「。
當然,也有人說這話的時候,帶有威脅和拿捏的意味。
可是有句話叫永遠不要利益和金錢面前考驗人性。如果老人動不動就在兒女面前念叨這句話,很容易走向這2種結局。
假孝順的子女往前湊,真孝順的子女被逼走
當老人說出」誰對我好,我就把房子票子給誰「這樣的話後,那些真正發自肺腑的子女,基本上是沒啥想法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贍養父母是自己的本分。即使父母沒有房子和存款,他們也心甘情願對父母好。
當父母說多了這種話,他們甚至會感到很反感和為難。因為心地善良的人,最不願別人曲解自己的做法。
他們不想讓其他的兄弟姐妹覺得自己想要搶房產,但又不能不管父母。無奈之下,只能儘量減少去看望父母的次數。
而那些假孝順的子女則恰恰相反,他們慣會甜言蜜語和各種小算計。
他們深諳「登門檻效應」,先找藉口住進父母的房子裡,比如孩子要上學,自己的婚房是小產權,而父母的房子屬於學區房。讓父母先把房子過戶給自己。幾年以後,再重新過戶給父母。
等拖家帶口搬進父母家後,他們就開始「溫水煮青蛙」。整天給父母灌輸自己搬過來,是為了方便照顧二老的觀念。
當老人放鬆警惕心後,有些人會要求管理老人的錢。比如讓老人將退休金的銀行卡交給自己,美其名曰害怕老人丟了,自己拿著還能幫著理財。
實際上,老人從此花錢就不方便了。他們每個月只給父母幾百塊錢,想花多點都沒有,根本沒有自主權。
而且這種假孝順的子女,臉皮還特別厚。整天變相啃老,讓父母當自己的錢包和免費保姆。
就這還不知足,等時機成熟後,他們又會找藉口說房子太擠了,住不下。讓二老搬出去,自己則徹底霸占房子。
唉,這樣糟心的晚年,根本就沒有幸福可言,不被啃死就已經是萬幸了。
子女結仇,怨恨父母不公平
「誰對我好,我就把房子和錢給誰」這種話說起來輕巧,但實施起來卻很容易產生矛盾。
因為如果所有的子女付出都很多,對老人都還不錯,而子女較多,老人的房子只有一兩套。到時候,根本就沒辦法分。
畢竟孝心是沒有標準和無法衡量的,誰都覺得自己很孝順。那麼,無論把房子和錢給誰,都沒法說服其他子女。
到最後,直接的結果就是手足交惡,同時還會對父母心存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