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你們可能不知道靠寫『職業文』大火特火是什麼概念,我們一般只會用兩個字來形容這種人:『書怪』!」——知乎用戶「越來越成熟」評價作者志鳥村。
作者 | 佳璇
編輯 | 石燦
疫情爆發,讓醫療網文作品《大醫凌然》得到了更多關注。其實,早在2018年,這部作品就在起點走紅,是當下最火爆的醫療網文。專業醫療平台「丁香園」曾主動發微博安利,作者志鳥村也漸漸出了圈。
圖源:人民網
由於《大醫凌然》在醫療方面的專業度較高,許多讀者認為志鳥村的本職工作是一位醫生。
這不是讀者第一次誤判。事實上,基於他過去創作的《未來圖書館》《超級能源強國》《重生之神級學霸》,曾有許多人以為他是一位數學老師、石油行業從業者、生物領域研究員……而當種種推測全部被打破,人們開始稱他為「技術流」「硬核作者」。
在網文圈,這種風格絕非主流。但近兩年,他的作品卻一度穩居風雲榜,甚至登頂,引起了一波「職業文」「行業文」的創作潮流,許多作者也開始想要一顯身手。
然而,網友「越來越成熟」在知乎平台發帖道:你們可能不知道靠寫「職業文」大火特火是什麼概念,我們一般只會用兩個字來形容這種人:「書怪」!
志鳥村「怪」嗎?在玄幻修仙、少年熱血盛行的男頻網文圈,他如何走出一條「硬核」「技術流」的創作之路?這個過程是快樂還是痛苦?
帶著這樣的疑問,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去和他聊了聊,以下是他的自述:
邏輯是很純粹的
志鳥村和他的部分書籍 受訪者供圖
我從來不看恐怖片,就算是搞笑風格的也不看。
什麼最嚇人?鬼最嚇人,沒有邏輯的東西最嚇人。犯罪有行為邏輯,神話有故事邏輯,這些都不嚇人。而科學技術是邏輯的藝術,這是很純粹的,我很推崇這個。
大一的時候,我打辯論賽,總是能拿最佳辯手,有一次還把對面女辯手給辯哭了。可後來有點膩了,很多題目沒什麼意思,一個可以中立的問題非要搞得很極端,靠語言技巧交鋒,還要評判打分,這種機制我不太認同,就慢慢淡出了。剛好大一假期鬧書荒,一時興起就開始寫小說。
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往往是最天然的,寄託了人對自我的期待。
我的第一本書叫《21世紀星際走私》,主人公是個數學家。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群體就是數學家,數學真不是一般人能研究的。
我花了大一一年的時間,很認真很努力地學高數,但期末很簡單的卷子,只考了80多分。那時候,我確認自己不是一個天才。
我並不失落,只是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在社會中,我們可能看不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比如下圍棋、學數學,才可以得到答案。在數學的競技場上,就像是武林高手過招,只有無窮,沒有上限。
人和人之間的智商差距,可以比人和豬還要大。如果人生中大部分困難和問題只有100分或120分,那麼數學這張卷子會有1萬分,甚至10萬分。我嘗試過,然後發現自己答不上來。
但在我的小說里,主人公是一個天才,他有很高的天賦,可以在邏輯的世界裡大殺四方。我的第三本書《未來圖書館》,也使用數學模型打造的戰鬥評價體系。在十年前的網文圈,這是相對小眾的設定。
兩部作品下來,我擁有了一批鐵桿書粉,月收過萬。和大神們相比,當然不是多大的量級,但正因為這些書粉的存在,讓我能夠溫飽無憂,我決定全職創作。
以數學為核心寫網文小說,是有局限性的。主人公的成長路徑,大多時候只能通過解決數學難題、發表學術論文得以體現,想要以此為基礎寫一個漫長而有趣的故事,很難。
我尋求突破,卻並沒有走通,遭遇了瓶頸期,直至我讀到齊橙閣下的《工業霸主》。
這部作品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過去很多涉及工業的小說不同,《工業霸主》縮減了主人公「金手指」的程度,提高了對技術本身的專注度,內容很豐富,是這類「工業流」小說的開端。
我發現相比純粹的數學,描寫工業領域有一些更天然的優勢。工業技術的發展,可以生產出產品應用到社會中,互動性更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他寫的是機械工業,我就想試試看能不能有所發展。
於是《超級能源強國》出現了,這部作品我考慮了很多,準備了三個月,大概寫了四版開頭。好在最後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完成了突破,算是當時工業類小說里最暢銷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我真正感覺到自己打通了一條路,一條我很喜歡,市場也接受的路。後來我又寫了《重生之神級學霸》,主人公研究生物,這本書在現實主義題材徵文比賽中,也拿了獎。
到了現在這本《大醫凌然》,我又開始寫醫療行業。提前一年多我就開始緩慢做構架了,正式寫書之前,又用了小半年時間調研,查閱了一百多本醫學書籍、參考大量文獻資料,又在醫院觀摩了好些日子,傾注了很多心血。
從前,讀者們總是對我的本職工作有諸多猜測。有人說我是石油行業從業者、搞科研的「生物狗」、後來又說是醫院的醫生。
其實,我只是個熱愛技術、享受邏輯的網文作者。
「我一直不在這種主流之中」
《大醫凌然》影視化片段 圖源:「閱文IP」微博
男頻網文發展二十年,有一套經過市場反覆驗證、年輕人最喜歡最直接的爽文風格,作者們稱它為「王道」。唐家三少、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那些爆火的神級作者,都將這種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直到現在,「王道」小說依然是市場主流。
我一直不在這種主流之中。
作者能決定的事是很少的,說到底,大家看的還是作品。我沒有刻意地去迎合市場,人們認為的市場,就是真正的市場嗎?市場還會變化呢。我首先要從創作中體會到樂趣,寫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把每一本書當作新的試驗,在自己的興趣領域內開疆擴土,十五年來,我寫了六本書,這些作品的核心表達其實沒有太大變化。
到了這兩年,《大醫凌然》之所以能這麼火,除了我創作技巧上有所進步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和讀者的成長。
這個行業發展起來了。雖然按比例上看依然是「小白」更多,「王道」始終是主流。但與此同時,許多被網文浸潤的讀者長大了,這個市場的「盤子」變大了,就算是小眾作品,讀者數量也足以讓我活得很好。
一直以來,我都能感受到網絡文學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十年前,作者們糾結的問題和現在有很大不同。那時大家對收益相對滿意,更擔心的是無法維持。在一個行業的起步階段,作者們都是新人,是年輕人,沒有誰在這條路上完整地走過一遍,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賺眼前的錢容易,那十年呢?二十年呢?網文作者是不是青春飯?甚至這個行業會不會死了?那時候,有不少白金作者賺到了一筆錢,就離開這個行業,不再寫書了。但我沒有,因為我的預期不同,我覺得網絡文學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網文太有趣了。如果在遊戲、電視劇、電影、漫畫、網文之間,讓我選一個作為娛樂項目,我一定會選網文,到現在也是。這麼有趣的東西,大家怎會不需要它呢?新人不斷湧現,腦洞不斷豐富,作者們寫出很多過去根本想像不到的小說。這樣蓬勃的生命力,讓我相信我可以在這裡待很久很久,何必急於一時。
如今我已經34歲了,寫了十多年網文,算是個老作者。可我仍然覺得,行業還年輕,我也還年輕。我還在成長期走上坡路,而且並不渴望巔峰的到來,因為巔峰的快感只會持續一兩天罷了,現在的我每天都能看到進步,這個階段是最快樂的。
痛苦普遍,美好稀缺
志鳥村的家鄉蘭州 圖源網絡 攝影/網友「山野夕照」
男頻網文圈,作者和讀者間會有一種默契,那就是不寫悲劇,最後總歸要完美大團圓。
對於這點,我是很認同的。作為娛樂,網文應該給讀者提供快樂。為了讓讀者記住,而在作品中加入不必要的痛苦,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自私。
金庸何必要讓尹志平玷污了小龍女呢?我不喜歡這個情節。難道不這麼寫,就沒法刻畫愛情了嗎?我不想讓讀者痛苦或提心弔膽,讓故事向比較自然的方向發展,有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這就可以了。
但這並不是因為我不能接受痛苦。恰恰相反,我覺得人的一生中痛苦是普遍的,尋求痛苦再容易不過,可美好卻十分稀缺。
從小到大,我看了很多書。從小學開始幾乎是天天看,兩三天就會看完一本,現在每天也會看6到8個小時。上次搬家,6個鐘點工,單是整理我的書架就花了4個多小時。而在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書、人物傳記等等。以史為鑑,讓我更習慣更輕鬆淡然地去看待這個世界。其實多數人身邊經歷的、大家以為很重要的事情,從歷史上來看一點都不重要。人的生活和命運,往往與社會和國家息息相關。
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里,會有很多悲慘的事發生。就像是近期爆發的疫情,國外爆發的蝗災,這些事在歷史上不斷反覆。人們已經很痛苦了,不需要我在網文中創造痛苦讓他們感受,我只想提供那些簡單而又純粹的快樂。
我自己也一樣,主動迴避了這個世界中許多複雜的部分,追求著平淡單純的生活。以網文作者為職業,讓我有更多時間宅在家裡看書寫作,陪伴家人。
網文作者無疑是自由的,但同時也是一個365天無休的職業。無論何時都可以碼字更新,讓這個群體變得過於自律,我不想把自己繃得這麼緊。
現在的我,待在家鄉蘭州,和父母隔著「一碗湯的距離」。他們住14層,我住18層,每頓飯都是團聚。每年出去旅旅遊,在山上和朋友住上一個月,工作之餘也可以散心。我不會強迫自己一定要幾點起,也不想太過透支自己的身體。我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跟著這個行業一起前進就好。「志鳥」就是精衛鳥,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一顆石子一顆石子地搬運,但實在無須填平大海。
這種感覺,和我初二那年很像。
那時候,每天放學,我坐公交車只坐半程,再沿著黃河走上一個小時,散步回家。那條路叫濱河路,新修得很漂亮,風吹得我很舒服。我會天馬行空地想像,慢慢地走,感受這些美好,直到盡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cFrmXABjYh_GJGVe2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