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歌手,唱出我們的沉默。——紀伯倫
在華碩如此密集發布2023年多款輕薄本新品之前,大多數消費者已經很少關注筆記本電腦的設計或者說真正經過思考、洞察然後做出切實提升各項使用體驗的設計了。
在華碩「大美致簡,非凡至遠」為主題的發布會召開的前一天,我很榮幸的獲得了面對面採訪華碩聯合執行長鬍書賓先生和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暨個人電腦事業部總經理李益昌先生的機會。
從華碩在筆記本產品線提出「好屏」戰略開始,重新把用戶的關注目光,吸引到輕薄本改天換地一般的創新設計上來,包括a豆、無畏、靈耀和 ProArt在內的豐富系列產品,做到了用戶需求、使用場景的全面覆蓋,並且在每一個產品系列中都做到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實現,包括ID設計,UI設計,散熱設計,製造材料,永續環保,螢幕技術,軟體深度優化等方面,進行無死角式的顛覆與重建。
大多數真實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希望產品做出的改進,絕大多數只能化為螢幕前的一聲吐槽,在千萬記的螢幕前,變成難以化解的沉默之碑。
筆記本電腦這種極為成熟的生產力工具,體現了工具理性的特徵,也正是因為其過高的成熟度,讓所有基於經驗、架構、生態和用戶習慣之上的創新變得日益艱難。
華碩置於品牌之側的信條「華碩品質 堅如磐石」在我15年前入行時就記憶深刻,這讓我曾經認為華碩是一家堅守工藝標準、製造品質,以質量贏取用戶和市場的公司。
現在,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新觀察和認識一下華碩。在山巔之上都有「設計已死」吶喊聲傳於群山的PC行業,華碩進行著的以設計思維為核心理念,一種向死而生的修行。
每一個河流中的人 都感受到了衝力和水溫的變化
當我們身處的河流水量足夠大,能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因為快速發展的技術使我們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的環境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原先只需要單獨思考的事情,現在要綜合進行思辨。
這並非某一個行業、職業、群體的獨立現象,已經變成了「環球同此涼熱」,表現在筆記本電腦產品的需求上,幾乎所有人都在追求更高效率、更好視覺、更長續航,但表現在不同人的實際境遇中,各種需求都變得個性化、獨特化,有些設計真的成為了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其中眾口難調的程度幾乎前所未有。
而華碩通過拆解、重構、立新,用豐富立體的多條系列產品線,以旁觀者與破局者的雙重身份切入,賦予輕薄本這個需求量最大的PC品類之一新的標準與價值,並且牢牢占據了行業的最前沿。
華碩的設計理念,設計思維,涵蓋了專業與日常,已溶解在用戶使用產品的所有場景中。
當人們喊出PC行業「設計已死,只有服務」時,華碩秉持本真的設計精神,源源不斷的把ProArt、靈耀系列、無畏系列、a豆系列奉獻給每一個普通消費者。
創新精神的剖面可以從華碩的細節談起
時至今日,我們還是會看到很多偽需求設計被運用在產品上,並且設計了浮誇的宣傳語,希望可以更多的割用戶韭菜。這就是不同公司的經營理念差異無限大的地方,做品牌、做產品和賺快錢之間天差地別,華碩成立四十多年來,說穩紮穩打也好,說勇於開拓也好,有持重,也有奮進,但唯獨不會幹一票就走。
以這次最新發布的產品為例,輕至1kg的靈耀 13,厚度做到只有1cm,而且為了讓用戶獲得最好的視覺體驗,堅持採用了OLED螢幕,這款13.3英寸的筆記本給華碩的設計師帶來了難以想像的設計挑戰,為了完成這台全球最輕薄13英寸OLED輕薄本的設計,華碩用了數年時間,以特殊工藝打造了華碩獨有的等離子陶瓷鋁材料蓋板,不僅輕、薄,而且極為堅固,同時具備陶瓷和金屬的特性,在多達26項軍規級測試中表現優異,雖然至輕至柔,又至剛至韌。
艱巨的挑戰遠未結束,普遍在輕薄本機身上做減法的品牌已經成為主流,但華碩反其道行之,在僅有1cm厚度的機身內最大可能的利用空間,把空間設計、材料應用、集成思維發揮到極限,硬是給靈耀13配備了2個全功能雷電 4 USB-C、USB-A 3.2 Gen 2、HDMI 2.1 TMDS、3.5mm 音頻插孔。
當一個年輕、個性的內容創作者,或者一位常年奔波在各地的設計師,不必再多拿一個多接口小尾巴,他會由衷的,深切的愛上手中這台筆記本,並且對華碩品牌有日益加深的偏愛,並且在未來的多個場合,向不同的人講述自己與這台神奇產品的故事,成為所有品牌方可遇不可求的精英級天使用戶。
這種設計細節並非個例,幾乎遍布華碩所有產品上,比如華碩ProArt 創 16標誌性的華碩旋鈕,我身後工位每天都在拍片子、剪片子、做圖修圖的同事已經非常依賴用它以及全面適配後的Adobe全家桶,養成了更個性化,看起來很酷,實際效率也極高的新工作習慣。
那些真正符合用戶精神,帶來認知進化的好設計,絕不應該像地底河流一樣,源於雪山,隱於沙漠,更應該像玫瑰一樣,送人後手有餘香。
追求無與倫比並非唐吉坷德式的盲目自信
在我看來,很多事情正因為難才有其價值,太多人選擇用更簡單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做事,追求一個自我妥協但沒有多少提升價值的結果。華碩在產品設計方面,展現出一種不會停止、絕不妥協又渴求認同的面貌。
不論是雙屏設計、摺疊屏設計,華碩旋鈕還是好屏戰略,每一項在新推出時都驚世駭俗,超前到讓經驗最豐富的媒體記者都要感到:華碩是不是瘋了?
大多數人人為的消費者認知與接受能力,和華碩所認為的,差別真的有這麼大嗎。有多少人能想像時裝展上大膽前衛的服飾設計,可以讓普羅大眾馬上接受並且勇於購買。
這種看法隨著華碩在輕薄本市場的銷售表現突飛猛進,演化成為一種深入觀察的思辨熱潮,人們從吃驚和疑惑的狀態中快速走出,重新探尋華碩成功背後的原因。
明明雙顯示屏會降低電池續航時間,增加物理設計難度,增加故障率,為什麼口中喊著追求長續航,穩定的用戶,樂於購買這樣的前衛產品?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華碩聯合執行長鬍書賓先生說道:華碩一直以來秉持無與倫比的品牌精神。除此之外,在華碩內部已經長期推動著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這樣的理念。從用戶期待的角度出發,包括空間上的,有時間上的。從只純粹注重性能、功能、品質、價格,到注重感性需求,包括追尋自我、個性化,自我的實現,自我的提升的過程。華碩一直堅持設計思維理念,將用戶期待、用戶需求深刻結合在一起,然後所產生的想法思路,跟華碩所專長的技術創新相結合,形成核心競爭力,再具體把它實現出來。
為了印證華碩是否對中國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真正了解,我提出在電商平台,每年有數百萬件帶有散熱功能的筆記本支架被買走,用於提供更多可變角度和高度的使用場景,以及在炎熱季節壓制運行遊戲和大型專業軟體所產生的過高溫度。
華碩對此用戶需求其實早有觀察,並且有對應的「小翹跟」,鍵盤抬升等對應設計,而對於是否會有更先鋒的設計或者外設產品規劃這個問題,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李益昌先生賣起了關子,並表示我所關心和用戶期待的,華碩將在下一步動作中給出答案,這成功的吊起了我的胃口。
文學中的「細節描寫」是決定敘事真實及具有感染力的常用技巧。而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同樣如此,不管提出的願景如何宏達,其所對應的用戶需求才是這些「細節」的血與肉。每一個被實現的設計細節,都是華碩洞察到的無法被「篡改」和「掩飾」的用戶行為邏輯
小結:從華碩本次發布的眾多新品中,我們看到了PC設計正以一種非理性的敏銳性和先進性演進著,「風起於青萍之末」,科技領域有太多大變革就是起自某一個頗具天賦的設計師,某一次夜晚不經意的靈感記錄。在近期多次和華碩產品設計師的溝通中,我同樣被那些執著於探索,搖晃又堅定的設計者精神所感染。也會被胡書賓先生雖然站在視角發散的最高處,卻仍然緊守設計思維是推動企業進步的核心動力所折服。
當人們在討論AI技術是否構成對創造者的損害的時候,華碩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早已藉助新的技術與工具開展創作。AI還不能完全取代人,但它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延伸出的製作能力,可以留出更為廣泛的創作空間。
靈感、思維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棉絮中的火星值得被期待。
回到PC的本位,生產力工具,不僅僅對應工作上的需求,同樣包括內容創作,娛樂遊戲等等,但最終依然以提供性能來解決場景需求為基礎。
我更希望通過這台產品,讓更多的人接近擁有完整的生活,在工作與勞動之外,真正稱得上完整的生活。這種追求生活本質的動力已經逐漸清晰而顯現,讓普通人的生活呈現出勻質、稀釋化、扁平化的特徵。所以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意志不斷集結,用微妙的消費選擇加速影響筆記本品牌方,催生一個又一個可以幫他們實現生活遠景的偉大設計。
一切熟悉的、默認的、常規的事情和產品,都在發生著改天換地一般的改變,這些其實都是源自於設計。而華碩以設計思維為核心,把用戶作為一個個獨特的個體看待,相信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還會有更多值得寄予希望的設計由華碩生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