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心中的「亞聖」,一手「館閣體」精彩動人,如今沒人能寫出

2023-08-30     書法網

原標題:乾隆心中的「亞聖」,一手「館閣體」精彩動人,如今沒人能寫出

乾隆心中的「亞聖」,一手「館閣體」精彩動人,如今沒人能寫出

晉唐時期王羲之利用「秀逸」穩登書法高峰,被李世民捧上「書聖」的寶座,但到了晚唐顏真卿發現書壇風格單調的弊病,開始突破「秀麗」之風,用渾厚寬闊之筆,打開書壇的朴茂陽剛之氣,因此被後世奉為「亞聖」,不過在乾隆心中,「亞聖」可不是顏真卿,而是清代一位戲曲家。

此人就是張照,其書法起初以明代興起的董其昌為宗,中年之後臨摹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法帖,學到前人的創新之法跟率真筆勢,但是為了順應清代「館閣體」的潮流,他不得已用靈動圓融的風格書寫「館閣體」,在不懈的努力下成為清朝「館閣體」的代表。

可能看到這裡的「館閣體」,大家會認為其字沒有可學之處了,因為在大眾的刻板印象中「館閣體」用筆十分平正規範,雖然外表秀美清麗,但是練久了就會衍生出僵硬死板之態,因此追求書法藝術的學者,見到它就避之不及,但是張照的「館閣體」與他人不一樣。

他以米芾用筆的沉著多變之法,開創了精到開張、渾厚淳樸的楷書,使這一手「館閣體」精彩動人,筆筆蘊含古法跟鮮活之氣,絲毫沒有刻板之態,雖然今人對其書法有所不恥,但真論起實力來,這種水平如今沒人能寫出來,因為當代人對於古人的理解有所缺失,無法充分掌握用筆的婉麗靈動之變。

甚至有人的水平就連呆板化的「館閣體」都達不到,就更不用說如此富有藝術性的創新「館閣體」了,當然也正是這種風格吸引了清代三朝帝王,尤其是乾隆最喜愛其字,曾評價曰:「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羲之後一個,舍照誰能若,即今觀其跡,宛似成於作,精神貫注深,非人所能學。」

這句話是說張照的書法雖然從米芾、董其昌發跡而來,但他摒棄了先輩的缺點,例如米芾書寫迅疾痛快,因此點畫有時會以省略為主,這種技法從藝術氣息上看,卻是暢快奔騰,但對於學書者來說,不太容易臨摹參透,於是張照以較為清晰直率的筆勢,把米芾行筆節奏的韻律之美寫出。

而董其昌則是以淡雅生秀為主,內在的筋骨有所缺失,練習起來會產生纖弱飛浮之感,於是張照加以顏真卿的渾博筆勢,在輕靈的基礎上強化筋骨之力,因此在乾隆看來,其字乃「羲之後一個」,成為他心中的「亞聖」,而且張照的「館閣體」並非他最精妙的書藝展現。

他的行草才是其字巔峰狀態,例如他的《蘇東坡詩卷》,點畫提按翻折精彩紛呈,字體結構聚散有度,既有渾厚奔放的氣勢,還有流美優雅的風韻,墨色濃淡交替富有層次性,不會給人一成不變的淺顯之感,被後世戲稱為清代「第二牛」的書法家。

您對張照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c2eba4e9e8e1bddbcb4961d16ced5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