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永遠不要活得像個落難者

2023-10-14   洞見

原標題:致自己:永遠不要活得像個落難者

致自己:永遠不要活得像個落難者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等待別人施以援手,不如大大方方與命運交手。

有朋友曾問作家蔡瀾:

你一向待人隨和,跟街邊小販都能聊上幾句,你到底有沒有不喜歡的人?

蔡瀾回答說:有,最不喜歡那種長嗟短嘆,又不積極改善生活的消極主義者。

生活中,有人逢苦必訴,落難即頹;有人從不賣慘,不指望別人為自己撐傘。

前者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弱者,後者活成了自己的靠山。

01

  • 別人能同情你一陣子,但不會同情你一輩子。

早年我家樓下,有一家夫妻開的早餐店。

兩口子為人實誠,做生意良心,生意一度很紅火。

可天有不測風雲,老闆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去世,店裡只剩下老闆娘苦苦支撐。

剛開始,熟客們見她可憐,想著幫襯一把,於是經常帶著朋友過來光顧。

可沒過多久,這家店卻開不下去了。

因為老闆娘成天愁容滿面地抱怨。

不是哭訴自己死了丈夫有多可憐,就是哀嘆生意不好做……弄得客人們如坐針氈。

久而久之,大家都默契地選擇了不再光顧。

老闆娘實在撐不下去,只得閉店回了老家。

作家晚睡曾說:

「哭嚎、抱怨、逃避,並不會使煩惱變小,反而會讓自己失了分寸,被別人看穿了弱點。」

人生實難,我們會遇到種種不如意之事。

一味把心裡的垃圾倒在外面,換不來你想要的慰藉,恐怕還會招致反感和嫌棄。

你跟別人抱怨工作難,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拿著豐厚的薪水,不過是在他面前顯擺;

你感情不順,對朋友大吐苦水,次數多了,對方也會煩躁想要逃離。

別人能同情你一陣子,但不會同情你一輩子。

四處訴苦,不過是用海水解渴。

少點傾訴,多些自渡,當你走過最暗的夜,自能等來明亮的天。

02

  • 別人或許會扶你一程,但無法渡你一生。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有哪些令你醍醐灌頂的人生真相?

有個高贊回答說:求人如吞三尺劍,靠人如上九重天。

以落難者身份等待別人幫助,你等來的可能不是仗義相助,而是冷漠與寒涼。

知乎博主@李兆言說過他父親的故事。

幾年前,父親的事業如日中天,朋友絡繹不絕。

可後來行業沒落,父親的生意一落千丈,還背上了巨額債務。

他陪著父親,挨家去借錢,四處賠笑臉,卻也四處碰壁。

有位曾受過父親不少恩惠的兄弟,錢是答應借,利息卻高出銀行兩倍。

父親一咬牙,抵押房產辦了貸款。

還完欠款當晚,父親仰面飲完杯中酒,博主也懂得了什麼叫「登天難,求人更難」。

知名主持人老梁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凡是求人,都是仰頭伸手,別人不一定能看得起你,也不一定就會真正幫助你。

人,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動物。

當他們在考慮是否要給你幫助時,心裡都有一個明確的價碼。

人弱時,沒有可交換的利益,自然沒有貴人出現。

黃渤成名前受盡白眼,無一人相助,郭德綱三闖北京,睡過櫥窗,沒有任何人施以援手。

人在低谷時,本能地想尋求幫助。

可真當你急需有人拉你一把時才突然發現:

朋友不來譏笑你,已經是最大的情分,旁人不來奚落你,已算是最大的仁義,

所以落難時,不要等待別人的救贖。

人世苦海,獨木難支,你唯有自己把自己打撈上岸。

03

  • 能活得讓人羨慕,就不要活得讓人同情。

我的朋友圈裡,有位出了名的拚命三娘。

早年餐飲經濟爆火時,她獨自一人開餐館,起早貪黑,苦活累活一人咬牙扛完。

有了一些積蓄後,她擴店、僱人,沒幾年時間,便買下三處房產。

後來的幾波投資潮,她也陸續入局,資產翻了好幾番。

旁人羨慕她殺伐果斷,她卻搖搖頭苦笑說「都是被逼出來的」。

細數她的奮鬥史,其實也是一部辛酸史。

父母早逝,她和哥哥相依為命,從小便受盡白眼。

長大後成家,看似老實的丈夫出軌,瞬間變無賴,獨吞房產將她和女兒趕出家門;

娘家沒了靠山,婆婆袖手旁觀,孤立無援的她,只得奮力突圍,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很喜歡這麼一段話:

「在煙燻火燎的生活中,我們經歷著生活的磨難,最終才明白,所有的苦楚,只能靠自己來治癒。」

年歲漸長,越發欣賞那些有韌勁兒的人。

他們不自憐、不自棄、不求人,永遠不會讓自己活得像落難者。

藝術家秦怡這一生,遭遇過諸多無常。

幼時被遺棄在育嬰堂,後被姐姐接回家,才算有了棲身之所。

成年後,婚姻生活也是一波三折。

第一段婚姻遇人不淑,第二段婚姻丈夫酗酒成性,最疼愛的兒子患上精神疾病。

她自己更是多次患癌,多次手術,常年在病床上度過。

落到這般境地,她是最有資格四處哭訴,以弱者的姿態等待別人救贖的。

但她卻沒有。

她悉心照顧生病的丈夫20多年,為精神不穩定的兒子找到興趣作為支撐。

而她自己,淡看苦難,笑對生活,在藝術創作路上步履不停。

哪怕到了93歲,她還在寫劇本,當女主角,遠赴高原拍電影,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傳奇。

早前看過這麼一句話,印象頗深:

但凡能活得讓人羨慕,就不要活得讓人同情。

弱者等待別人的垂憐,永遠無法走出生活的泥沼。

而強者都選擇將磨難嚼碎,喂大自己的心智與格局。

張愛玲在散文《雨傘下》中,說過一個寓言:

下大雨時,有人打著傘,有人沒帶傘。

沒傘的挨著有傘的,竭力想鑽到傘底下去躲雨。

可是雨順著傘的邊緣不斷流下來,反而比外面的雨來得更加兇猛。

擠在傘沿下的人,不僅沒躲到雨,頭髮和脖子都被雨水淋濕。

生活風雨交加,人生苦樂相隨。

身居幽暗的日子裡,不要期期艾艾顧影自憐。

等待別人施以援手,不如大大方方與命運交手。

點個贊吧,從此不抱怨、不依賴,做命運的掌舵者、自己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