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先生曾在其《書法十講》中說到:「書法應俱備的條件,不外乎神氣、筋骨、血肉六個大字。三者之中,如果有一方面出現缺陷,作字便有毛病了。」
並且他還圖文並茂的例舉出了二十八種病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今天,我在白蕉先生的基礎上再拋磚引玉,重新詳細整理了一套「書法病筆」,並用白話做了講解注釋。
掌握好這一套理論,無論是從書法技法還是鑑賞能力上,都有極大的幫助!同時,歡迎各位轉發,讓更多人受益。
一、點的病筆
1.凹腹:落筆時筆鋒偏向上兜,著重於先解決背部,沒有沿中線向兩邊鋪毫。
2.牛頭:筆法不明,把模糊當渾厚,疙疙瘩瘩,形同牛頭。
3.蔥頭:筆鋒入紙太輕,鋪毫不足。
4.拖尾:下半部缺少回鋒之筆,出鋒不夠輕捷。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素材取自漢翔書法教育)
二、橫的病筆
1.粗頭:落筆過重,或者不明確橫畫運筆應直落筆而成。
2.長喙:落筆隨便,留出細尖部分,形同鳥嘴。
3.柴擔:兩頭頓得太重,腰不實,通體彎,形同柴擔。
4.橫折木:缺少收筆動作,形似折木。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素材取自漢翔書法教育)
三、豎的病筆
1.釘頭:落筆過重或直落筆時交代不清,成釘頭狀。
2.尖頭:沒有逆鋒取勢,寫時太隨便。
3.折木:犯了偏鋒運筆的毛病,收筆也沒有回護收鋒,像折斷的木片。
4.竹節:首尾頓得過重,中間過細,形同竹節。
正確示範
歐楷示範(素材取自漢翔書法教育)
四、鉤的病筆
1.尖鉤:豎畫寫好後,沒有提和蹲的動作就急速轉鋒作鉤。
2.垂鉤:出鋒時遲疑而下垂所致。
3.散鋒:筆鋒未調整好,就匆忙挑出。
4.蜂腰:寫「乙」字鉤時落筆太重,轉彎處太快太細。
正確示範
網絡文章公益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我們尊重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