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 天涼好個秋!立秋時節有哪些講究?

2019-08-08     武漢科技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8月8日3時13分迎來「立秋」節氣。

立秋

天涼好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

立秋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早晚時分雖多了一些涼意,但依舊暑熱未消,今年的立秋仍處在"三伏"內的"中伏"和"末伏"時段,民間有「秋後一伏熱死人」的說法,「秋老虎」的威力讓人們在熱中又多了一份燥。

所以,立秋並不意味著馬上就降溫了,真正意義上的涼爽秋天還需一段日子才能到來!

立秋分三候

一候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這時候的蟬,感覺到陰氣上升,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淒切。

立秋時節風俗多

立秋日這天,我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趕秋」等習俗。

湘西花垣、鳳凰和吉首等地的苗族人,有立秋日「趕秋」的傳統,這一天也叫「趕秋節」。屆時,族人們穿上盛裝,歡聚到秋坡上,打鞦韆、吹蘆笙,歌舞歡娛。隨後,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豐收的祝福,祈望秋來好收成。

與立春時的「咬春」習俗對應,一些地方流行立秋日「咬秋」。清《津門雜記·歲時風俗》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也有的地方,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以清除暑氣、避免痢疾。立秋日吃瓜的習俗在南方一些地區也有流行。

立秋後,人們要避涼取溫,適時改變夏日習慣,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東北一些地區,循守立秋後不再下河游泳的禁忌,避免因水涼引發抽筋的危險。飲食方面,許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俗。遼寧南部地區,立秋日除了多吃肉類之外,還要攤麵餅吃,早年間還儘量找比自己胖的人一起進餐,以便為自己「貼膘」。

立秋時節重養生

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被稱為「長夏」。「長夏應脾而變化」,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易導致食慾缺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這個時節的養生保健要格外注意。

立秋後,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不要熬夜。日常飲食中,少吃生冷、辛辣、油膩之物,宜多食梨子、銀耳、百合、葡萄、石榴、芒果等,可滋陰潤燥,養肺健脾,護肝生津。如果已有「濕邪」侵入,在日常飲食中,還可增加一些利水滲濕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天氣涼爽,人也清爽

不妨多走到戶外

欣賞世間大好景色吧!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

編輯:趙趙

- END -

根 據 你 的 喜 好

還 有 這 些 精 彩

操控體驗衛星 見證「北京時間」報時 探秘中華龍脈秦嶺——與科學家同行,科考親子夏令營

為啥別亂摳肚臍眼?原來 肚臍眼連的根本就不是腸子

第四屆湖北 · 武漢城市圈科普信息化高峰論壇圓滿召開

肚子脹氣怎麼辦?妙招教你一身輕鬆...

白衛生紙和黃衛生紙 到底哪個好?是時候告訴你答案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勇傳和著名作家董宏猷點燃武漢市第六屆中小學生科普徵文活動頒獎典禮激情

武漢市第六屆中小學生科普徵文獲獎名單公布!快來看有沒有你?

武漢地鐵16號線要通到湖北這個城市?有個好消息

關注我,我們一起愛科學

喜歡就加 點「好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Uo1cmwBvvf6VcSZmc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