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李白浪漫、杜甫現實,是對兩人作品整體風格而言,如果硬要從那麼多作品中選一篇或幾篇為代表作,未免有失偏頗,與其如此,咱們還不如說說什麼叫現實,什麼叫浪漫。
李白和杜甫,是唐詩中的兩顆雙子星,一個詩仙、一個詩聖,說起唐詩,繞過誰也不會繞過這二位,說起這二位,有一定會拿出來做一番比較。
我們說李白浪漫,實際上在我看來,所有詩人都是浪漫的,所有的詩詞、文學作品,都是有感於生命的,可是隨著人生際遇和性格的不同,當他們走在浪漫與現實的十字路口,感受到了生命中不一樣的精彩,才有了不同的風格。
李白毫無疑問是個天才,賀知章甚至說他是天仙下凡,驚呼謫仙。李白的天才表現在他的不受約束,一生熱愛放縱與自由,世俗的條條框框無法束縛他,而他也在一次又一次打破束縛的過程中,不亦樂乎。
有很多人喜歡李白,要學習李白,但是他們只看到了李白身上的狂放和飄逸,覺得那真是神仙啊,過李白一樣的生活一定很爽,但問題在於,這些人大多缺乏李白的理想,也不是天才,他們只能學李白打破規則,最後學得一敗塗地,把自己學近了局子裡。
規則可不可以破壞,世俗能不能夠打破?當然可以,但前提是,你在破壞之前,要能創造出比原本的規則和世俗更有價值的東西。
普通人不要學李白,普通天才都不要學李白,沒有那樣的才華與理想,有什麼資格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說起來可能很悲觀,但人的資質,很大程度上是生而註定的。
杜甫就不一樣了。
杜甫的家庭,註定了他不能太浪漫,而是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從杜甫往上追溯十三代,有個叫杜預的先祖,此人文武雙全,曾給《左傳》作注,三國末晉滅東吳,率軍伐吳的就是杜預。杜甫頗以此為傲,曾多次在詩中提到這位先祖。
近一點,杜甫的曾祖杜依藝,做過河南貢獻縣令,杜甫就出生在這裡;其祖父杜審言就很有名了,也是唐朝著名詩人,對五言律詩這一詩歌體裁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總體來說,家庭的薰陶影響了杜甫的人生,他曾經在給兒子寫的生日祝詞中就有這麼一句: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宗武生日》
你瞧瞧這口氣,作詩就是我們家的事,普通人敢說這一的話嗎?
杜甫的成長,不僅有傳統文學的薰陶,更有傳統道德禮教的薰陶,比如另一位先祖,南北朝時期的杜叔毗,名列《孝義傳》。
由此可見,杜甫的家族,是一個講孝義的家族。
正因為有這樣的家族傳統,所以杜甫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像李白那樣飄逸絕塵,而是選擇了關注民間疾苦。
後世稱杜甫的詩為「史詩」,如果詩與孝義的思想不是深入杜甫身心,他又怎會寫書三吏、三別這樣的詩篇呢?
杜甫的詩,不僅是文學作品,更能讓我們從文學中,窺探一段歷史,這便是杜甫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