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年輕人要上班了,誰來帶娃?

2020-02-15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非常時期,希望企業與職工之間、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多點體諒和溝通,多點理解和擔待,攜手努力,共渡難關。

作者 |白晶晶

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2020年的寒假一延再延。上到大學,下到幼兒園,各地各級學校紛紛推遲了開學時間。對懵懵懂懂的「熊孩子」來說,寒假突變寒假Plus,難免偷著樂,但不少大人有點快「扛不住」了。

前幾天,「在家抗疫一天被罵八百回」上了微博熱搜。有網友做了表格,反映宅家期間,不同的家庭成員是如何度過一天的,其中老婆的一天——「起床、打掃衛生、輔佐作業、做飯、罵老公、罵孩子、睡覺」,老公的一天——「起床、挨罵、玩手機、睡覺」。雖說有一些「奶爸」也是居家帶娃小能手,但恐怕對多數家庭來說,誰來帶娃都是讓人頭疼的難題。

難在哪?第一,娃在家,就要有人照料其吃喝拉撒,要陪玩,要防止出現意外,要輔導做作業。僅最後一項,就足以「勸退」或惹怒不少平時慈眉善目的家長們。

第二,「熊孩子」是家長們居家辦公的最大挑戰。有家長感嘆「原來我這麼愛上班」,有家長花式吐槽「家有熊娃」——「我坐凳子在家上班,孩子站凳子上蹂躪我的頭」「比線上培訓更可怕的是線上培訓有同事開麥,然後孩子在哭」……

第三,孩子在家,家長要配合完成延期開學期間學校布置的一系列「打卡計劃」,勞動、手工、運動、讀書,樣樣要拍照,項項要打卡。一邊忙著在線完成工作的家長,一邊還要忙著微信群給孩子作業打卡,生生被逼成了千手觀音。

許許多多「小家」的煩惱彙集在一起,就成了「大家」的社會問題。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陸曉播發出倡議,「在防疫工作特殊時期,每個家庭成員都要肩負起照顧孩子的共同責任。如果家庭中有長輩能夠看護孩子的,建議優先請長輩看護,讓年輕人安心去工作,一起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這個建議當然很溫情。這場全民戰「疫」,確實需要人人都出一份力。尤其是,眼下不少單位、企業都在逐步復工復產。作為家庭中堅力量的年輕人,需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履行職場人和社會一分子的職責,這也是對抗議防疫的一種支持。照顧還在過寒假的孩子,對於父母們來說,成為有心無力的事。這時候,動員家裡的老人看護孩子,是一種比較實際的辦法。

但現實是,平時能照看孩子的老人,此刻還會繼續照看。但不是所有家長,都有老人幫帶孩子的待遇。這一群體的孩子,該怎麼辦?這也是戰「疫」大局的關鍵一環,需要更多政策為家庭兜底。

日前,上海市總工會、工商聯、企聯給出了四種解決方案,呼籲企業按需執行: 一是企業儘可能採取彈性工時、遠程辦公、居家辦公等措施,使職工兼顧工作和子女看護。二是無力做到第一點的企業,可以自設福利假,或者職工之間調班輪休、使用帶薪年休假等辦法。三是職工家庭有條件的,鼓勵採取家庭成員幫助、家長輪流的方式,看護未成年子女。四是鼓勵企業與職工就看護未成年子女期間的工資問題進行充分協商。目前,陸續有地方出台類似政策。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太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讓太多人作出了犧牲。無論是企業,職工還是家庭,都深知此中甘苦。非常時期,希望企業與職工之間、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多點體諒和溝通,多點理解和擔待,攜手努力,共渡難關。

※ 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gzSHABgx9BqZZIs1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