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一朝長醉入夢,步步高終是繁華落盡一場空。
在2022年創出25.44億元的巨額虧損後,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再度顯示,步步高歸屬凈利潤預虧損3.6億-4.9億元,同比下降1752.48%-2349.22%,步步高虧掉自2008年上市後的全部利潤。
如今的步步高,深陷老賴、高負債、巨額虧損等諸多困境,難以喘息。
中國零售三十年,格局曾經涇渭分明,北有物美、大潤發,南有永輝、華潤、家樂福,而中部、西南地區就是步步高的天下。
2008年,步步高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民營超市第一股」,創始人王填一躍成為湘潭首富。
只是2020年起,這個曾經在西南地區稱王稱霸的商超巨頭,卻開始走下坡路。2021年,步步高創出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凈利潤為-1.84億元。2022年更為誇張,凈利潤同比暴降1281.40%,虧損額高達25.44億元。與此同時,步步高的營收已經連續三年處於負增長。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以銷售總額計算,在2021年中國超市TOP100榜單中,步步高還能排在第十名,但到了2022年步步高已跌出TOP20。
誠然,近幾年線下零售行業承壓較大,多數超市百貨零售企業都陷於虧損之中,2022年永輝超市凈虧損高達27.63億元,但步步高營收規模不及永輝超市的十分之一。除疫情原因,新消費方式也對行業帶來不小打擊。
不過,步步高的衰敗,並不僅僅是大環境所致。
早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步步高營收創歷史新高197.25億元,創始人王填直呼:「實體零售迎來新的窗口期」,便開啟瘋狂開店模式。不久後的疫情,將步步高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2019年時步步高的帳上現金就已不充裕,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14億元。
錢去哪了?被王填用來投資了商業地產。據公開信息,步步高在2008年-2017年期間,已累計投入超41億元在房地產項目。2022年末,步步高總資產279.06億元,其中約150億元為投資性房地產,而這些資產已基本用於銀行借款抵押。
創始人王填曾坦言,「這兩年,公司投入40多億現金,新建了三個購物中心,但因國家融資政策調整,導致相關項目一直沒有在銀行貸到款,造成了現金流緊張。」
不過,現實情況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慘烈。截至2023年3月,步步高貨幣資金9.46億元,但同期僅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這三項就超百億元,更別說還有幾十億元的應付款。
在深交所關於2022年年報問詢函回覆中,步步高承認,因重資產投入較大,導致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流動資產占比較小,而流動負債占比過大。這是步步高首次公開承認這一戰略失誤。
遮羞布徹底被揭開,曾經的商超「西南王」淪落成萬人唾棄的「老賴」。
企查查顯示,截至8月11日,步步高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案件7件,涉及金額325.86萬元;因「企業自身未履行法定義務」被限制高消費案件20件,涉案總金額2467.24萬元;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強制執行案件高達113件,被執行總金額1.32億元。
客觀地講,步步高並不屬於安於一隅且不懂變革的企業,在面對新消費時,它也曾多次嘗試轉型。
在電子商務衝擊線下零售初期,王填曾嘗試電商轉型,2013年6月推出全球購平台「雲猴網」,只是投入近10億沒掀起任何水花,最終於2017年被無奈關停。
但這不是結束,2018年初步步高迎來騰訊、京東的聯合入股,分別持股6%、5%。得益於網際網路大佬支持,補足了步步高並不擅長的雲、AI等基礎設施技術。2019年,步步高推出線上下單小程序「步步高Better購」,直至今日該小程序仍為步步高線上銷售的主陣地,但具體營銷數據步步高在財報中並無相關披露。
然而,這場與巨頭的聯姻並沒有給步步高帶來本質的改變。多年過去,社區團購、生鮮電商等概念不斷更新,巨頭親自下場搶占戰略高地。2022年4月,騰訊、京東減持步步高,二者持股均降至5%以下。
生鮮電商方面,步步高同樣有所嘗試,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推出「小步優鮮」。不過,面對這個「燒錢搶市場」的賽道,對於彼時本就資金捉襟見肘的步步高來說,顯然最終也只能成為「陪跑選手」。
錯判了地產行業的發展周期,又未能跟上新零售轉型的趨勢,這或許就是步步高久久無法翻身的原因。
2022年,步步高開展重大戰略調整,其實就是一場業務全面收縮的自救行動,多地店面大面積關停。
2022年年報顯示,步步高全年關閉扭虧無望門店139家,並在下半年做出戰略收縮調整,即超市業務全面退出四川和江西市場。截至2022年末,步步高超市業態門店205家,百貨業態門店41家。
或許是大範圍的關店讓消費者產生恐慌,亦或是尚在營業中的門店出現貨架空置、供貨不足的情況。「步步高超市經營不善,即將倒閉」的傳聞不脛而走,一度登上熱搜。大批消費者拿著充值購物卡入店搶購。但仍有不少消費者因門店突然關停,導致充值卡餘額退款無門。
不僅是消費者,供應商同樣出現「要款無門」。
2022年末,網絡上流傳不少供應商向步步高討要貨款的視頻,「我們都有幾十萬貨款沒回」「2021年9月的貨款都沒回」。除此之外,有商戶反映,此前想要在步步高新開的商場租賃展位,但卻久久未開業,想要要回之前交的「進場費」,當時的負責人早已離職,找不到可以商談退錢的人。
「如今步步高很多舊店都陸續被關停,更別說之前選的新址」。
雖步步高第一時間公開闢謠倒閉傳言,表示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但難堵悠悠眾口,各種負面聲音接踵而至。
昔日「大船」已滿目瘡痍,創始人王填選擇套現離場,徒留一個爛攤子給了湘潭國資。
2023年1月,步步高公告稱,湘潭產投產興併購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湘潭產投)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8639.04萬股,占步步高總股本的10%,步步高集團將放棄其剩餘所持步步高全部2.16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4.99%)對應的表決權。
這也意味著,湘潭國資正式成為步步高實際控制人。此筆交易,王填夫婦套現了5.18億元。2023年3月,步步高集團減持套現9229.21萬元。兩次交易,王填夫婦合計套現超6億元。
6億元賣掉彼時60億元左右市值的步步高,想必對於王填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不過,無論誰來掌舵,如何改善經營都是首要問題。如今王填上岸了,易主後步步高的命運又將如何?
以2019年同樣易主國資的老牌商超「人人樂」為例,被西安國資接盤後,雖在2019年-2020年扭虧成功,但2021年後又身陷虧損沼澤,依舊在盤活計劃中苦苦掙扎著。
回看步步高,2023年以來國內消費環境明顯好轉,但步步高的經營狀況似乎依舊沒有多少改善。2023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滑68.79%至10.43億元,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455.53%至-9975萬元。而根據近期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虧損面將擴大至3.6億-4.9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地方國資不可能一味向步步高投入巨額資金,也不可能背著沉重的包袱前行,首先要想好的就是怎麼樣消解債務壓力。
「如今看來,龍牌食品申請重整的舉動也許與這樣的考量相向而行」。
2023年7月,步步高的債權人龍牌食品以步步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湘潭中院申請對步步高進行重整。
公開信息,龍牌食品和步步高分別於去年5月和7月相繼簽署《購銷合同》等協議,雙方約定龍牌食品向步步高提供貨品,由步步高在相關門店銷售。截至2023年3月16日,步步高拖欠龍牌食品貨款共計364.22萬元。
根據深交所上市規則,若「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公司股票將面臨退市風險警示。但對於剛剛易主國資的步步高來說,業內認為並不會落得破產清算的下場。對於如今已深陷債務和流動性危機的步步高來說,重整似乎是企業「盤活」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步步高樂觀認為,通過重整解決流動性問題。「對資產、負債和經營業務進行合理調整,卸下債務負擔,優化經營方針,將有助於公司盤活資產,恢復正常營運」。
不過,根據8月7日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截至目前,步步高尚未收到法院關於受理重整申請的文書。即便未來順利獲得法院受理,如何盤活資產也是一大難題。此外,多次轉型失敗,逐漸脫軌的步步高,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也是未來一大挑戰。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