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發布e平台3.0發布 這些改變和升級帶來了什麼!

2021-09-24     超級宇論

一直以來,由於比亞迪在動力電池技術以及電動機技術上的有著長期的積累,所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是有著比其他車企更有利的優勢的。而且作為獨立掌握核心「三電技術」的車企,比亞迪的e平台就是依靠這些技術打造而來。簡單來說,比亞迪e平台就是把新能源汽車最為關鍵的三機、高壓三合一、電池、低壓控制器以及智能網聯繫統進行有效整合和利用的一個整體系統。

就在9月8日這一天,比亞迪e平台再次進化,正式發布了純電專屬平台e平台3.0。那麼3.0與之前的2.0和1.0有多少改變呢?讓我們用最直白的描述,給大家剖析一下e平台3.0代表著什麼。

簡而言之,一共有8個重要的變化:1、e平台3.0標配刀片電池。2、車身、電池一體化。3、全新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4、自主研發BYD OS 作業系統。5、創新八合一電驅動總成,綜合效率超過89%。6、寬溫域高效熱泵系統,冬季續航最大可提高20%。7、800V高壓快充,充電5分鐘續航150km。8、續航突破1000km、百公里加速最快2.9s。

e平台3.0標配刀片電池

首先糾正一個誤區,部分人以為刀片電池是新產生的一種類型,有別於三元鋰電池以及磷酸鐵鋰電池。其實,「刀片」只是單體電池的形狀,本質採用的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將單個電芯進行「扁平化」處理,寬度拉長之後厚度也變得更薄,長寬高尺寸大小縮減為:960mm*90mm*13.5mm。

刀片電池的優點很突出,首先就是散熱好、安全性得到提升。此外,電池內的空間利用率高,當然材料成本也會降低1/4。那麼e平台全系標配,也就說明比亞迪在全車系的電池能量利用率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車身、電池一體化

e平台3.0所支持的車身、電池一體化,在我分析認為是對於刀片電池使用的一個更好的設計支撐。

因為刀片電池雖然有上述的諸多優勢,但由於少了支撐電芯的結構,所以如果車輛出了事故,維修將非常困難。在外力衝擊下,很難保證電芯的完整性。一個電芯受損,其餘串聯的電芯也會受到波及。

所以,在新平台中,比亞迪將刀片電池的強度融合到設計中,刀片電池參與傳力,作為傳力的一部分,提升整車的強度。新平台下車身的扭轉剛度能夠達到40,000Nm,可以有效抑制底盤震動,提升駕駛質感和操控性能,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全新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

e平台3.0將傳統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整合成為域控制架構,分為智能動力域、智能車控域、智能座艙域和智能駕駛域四大域控,有助於提升系統交互效率。

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是指汽車的所有電子和電氣部件,以及其互聯結構和線束連接的總稱。電子架構是汽車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幾乎連接,驅動和控制汽車的所有功能。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新時代,電子電氣架構是汽車智能化的基礎。

過去比亞迪的電子電器部件是分散式布局,存在成本高,管理低效,裝配複雜,設計難度大,售後多發等問題。而比亞迪e平台3.0的「四大域」整合,將能夠有效節約車內空間,減少車身重量並且降低製造成本,最終實現高效的系統交互。

自主研發BYD OS 作業系統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汽車整車廠商大多使用的作業系統都是基於微軟安卓體系下的,當然也有少量採用的是華為鴻蒙系統體系,而自主研發車用BYD OS 作業系統其實已經是超越了汽車製造本身,上升到整車智能作業系統底層的改變。

這是與「域控制」相掛鉤的全新工程,也是巨大的挑戰,即便是老牌網際網路公司騰訊、百度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操作平台。

基於這套電子電氣架構和 BYD OS,比亞迪的產品將能實現更強大的自動駕駛能力,同時新功能的疊代速度,可以從兩個月縮短至兩周,功能疊代周期縮短 70% 以上。

創新八合一電驅動總成,綜合效率超過89%

其實八合一電驅總成在之前的比亞迪海豚(參數|圖片)新產品發布會上就已經出現了,而海豚正是基於比亞迪e平台 3.0打造的首款車型。

在2.0時代比亞迪注重的是單一系統的創新,在3.0時代則進入到多系統的集成設計。最主要的是八合一電驅動總成:集成驅動電機、減速器、驅動電機控制器、PDU(高壓配電箱)、DC-DC(高低壓直流轉換器)、 Bi-OBC(車載充電器)、VCU(整車控制器)、BMS(電池管理器),這八個部分的調整將整個電驅的綜合效率從86%提升至89%。

儘管只有3%提升,但由於電驅動領域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所以每提升1%都很困難。系統效率的提升也使得百公里電耗比同級車降低10%,更好地支撐了比亞迪e平台全新產品1000+續航的達成。

最高續航將突破1000km

上面剛剛說過了高度的電驅集成,標配全球首創的八合一電動力總成,將能夠讓比亞迪的純電動車最大行駛里程突破1000km,這個數字對於目前的所有市面上在售的純電動車來說都是相當巨大的挑戰。

能夠將續航做到1000km+,一方面來源於刀片電池上電池材料和結構布置的創新,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系統效率的提升大眾此前對於磷酸鐵鋰的認知是,能量密度低,電池包容量有限,因此續航里程也相對較低。但是在e平台3.0的支持下,通過進一步集成以及優化,壓榨出更多的續航里程,比亞迪將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續航提升至1000km,顛覆了大家對磷酸鐵鋰續航短的認知。

在此次發布會上,比亞迪也發布了一款概念車ocean-X,而這款車是否能夠成為第一輛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純電動車,我們拭目以待。

冬季續航最大提高20%

冬天是純電動車的噩夢,「20度左右是電動車最理想的工作溫度。簡單來說,環境溫度越低,續航縮水的也就越多。」這是一位汽車電池專家的原話。

冬季,電動車續航衰減主要受動力電池特性、空調和轉動系阻力三個因素影響。尤其是電池方面,本身就是一個化學產品,而化學反應其實都與溫度有關。在低溫狀態下,電池內部的一些電解液會變得更加黏稠,包括鋰離子遷移的速率、材料本身的導電性都會進一步變差,使得電池活性降低,從而影響電池性能和容量揮發,對外表現為動力電池可用容量的衰減。

這也是為什麼在冬天停了一晚的電動車續航里程會下降的原因。

而比亞迪此次發布的e平台3.0首創動力電池直冷直熱技術,可將熱效率最大提升20%,並降低能量損耗;寬溫域高效熱泵系統,打破傳統熱管理系統分立的邊界,可充分利用環境、動力總成,甚至乘員艙和動力電池的餘熱,開源和節流並重,可實現-30℃到60℃的寬域工作溫度,將冬季續航里程最大提升20%。

800V高壓快充 充電5分鐘續航150km

純電動車的另外一個痛點就是充電速度比油車加油慢了很多,市面上的絕大多數電動車,將電量從30%充至80%都需要30-45分鐘的時間。

而誕生於比亞迪e平台3.0的車型將搭載800V高壓充電技術,該技術採用了全球首創的利用電機電控的拓撲復用,以及泵升充電樁電壓和寬SOC大功率充電,實現了充電5分鐘,就能擁有最大150km的續航里程,再一次打破了行業對電動車快充時間的認知。

總結:

從2018 年 6 月比亞迪(參數|圖片) EV 車型的上市,標誌著e平台的誕生,到現在e平台3.0的發布,短短3年的時間內,比亞迪實現了從1.0到3.0的進化,也快速實現了從電動車參與者到領先者角色的轉變。

1.0實現了三電關鍵部件平台化,e平台2.0實現了整車關鍵系統模塊化,而比亞迪e平台3.0則實現了整車架構平台化。同時,新一代e平台還實現了從小型車到大型車的全覆蓋,並將繼續對行業開放共享,有望將全球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進程提速至少三年。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布會上就表示, e平台3.0是比亞迪多年知行合一的產物,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變革中,從上半場電動化轉向下半場智能化的最關鍵布局,是下一代電動車的搖籃,助力全球實現綠色夢想。

在e平台的支撐下,比亞迪在8月份已經實現了新能源車產銷6.1萬輛的業績,股價和公司市值也不斷攀升,有人說這業績猶如做了火箭一般,而在懂行的人看來,這恰恰是比亞迪新的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1626316_11150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