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的戰俘營被稱為「地獄」,蘇聯戰俘曾上演驚人「大逃亡」

2019-10-20     武器正能量

在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對待各個國家的戰俘上並非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而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德國喜歡用種族主義差別對待俘虜來的世界各國的戰俘。在對待英美法等國戰俘時,德國會完全按照《日內瓦公約》的要求給予這些戰俘相應的優待政策,甚至有一些戰俘會再次受到徵召,為納粹德國效力。因為美英法等國軍隊的士兵大都是雅利安人種,在希特勒的納粹宣傳中雅利安人被當做擁有高貴血統的高等種族。不過法國軍隊投降時也有一些殖民地國家增援而來的外籍黑人俘虜被當作低等人種直接處決了,而在波蘭投降的軍隊中,有大量的猶太人戰俘也是直接遭到了德國人無情的處決。

而此外在對待蘇聯的戰俘時,雖然直接處決的情況相對較少,但是等待蘇聯戰俘的依然是生不如此和隨時都可能降臨的死亡。被德軍俘虜的蘇聯戰俘無法享受到雅利安人戰俘能獲得的《日內瓦公約》的權益,他們大都被安排做各種大強度的苦力,稍有不服從管教和奴役的往往就會被殺一儆百,可以說也是飽受磨難和九死一生,蘇聯戰俘們將德軍的戰俘營稱之為「地獄」。殘酷的戰俘營生活也使得很多戰俘千方百計想要逃出,但是最終真正能夠逃出生天的卻寥寥無幾。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技多不壓身」,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會的東西多並不會有什麼害處,而有的時候,往往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益處。

成為戰俘後,身命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更不用提什麼尊嚴了

人們現在經常喜歡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肯定不是絕對的,這裡面往往錯綜複雜,不能一概而論。實事求是的講,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和對待,有的時候是時勢造英雄,有的時候是英雄造時勢,人所具有的極大的自由意志在不斷改變的時勢中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人發出第一聲吶喊和質疑,那麼也許某一天量變就能最終形成質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連綿的戰火中,蘇聯誕生了很多國家英雄,其中甚至包括一名被德國俘虜的戰俘,這位名叫米哈伊爾·佩特羅維奇·德維納塔耶夫的蘇聯空軍飛行員的事跡,完全可以堪稱英雄造時勢。

年輕的蘇聯飛行員德維亞塔耶夫

1944年7月,前蘇聯殲擊機飛行員德維納塔耶夫在利沃夫上空激戰時被德軍擊落遭到俘虜,此前他曾經擊落過9架德國軍機,堪稱是一個經驗豐富、戰果輝煌的王牌飛行員了。被俘後德維納塔耶夫成功騙過德軍的審查,被德軍當作一名和部隊失散又弄錯方向的蘇聯步兵來對待,被俘3個月後這位蘇軍功勳飛行員就被德國人送到了烏塞多姆島作為苦力來輔助和支持佩納明德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老年時期的「德維亞塔耶夫」滿身的榮譽

佩納明德研究中心從1937年開始就進行了有關V-2飛彈的研究工作,德國首席火箭專家偉納·馮·布勞恩一直在主導相關的研究工作,而被發配到這裡的戰俘勞工也有數萬人,整個佩納明德研究中心最多時擁有15000多人在此工作。由於烏塞多姆島擁有大型的機場,盟軍的轟炸機時常會光顧這裡,在一次盟軍的空襲中,研究中心100多位研究專家喪生,但是關於V-2飛彈以及「瀑布」、「蝴蝶」等防空飛彈的研究工作並未就此停止。一直到二戰瀕臨結束,蘇聯軍隊正是得到了德維納塔耶夫等人的彙報,才掌握了德軍先進武器的研製計劃,並先於英美盟軍搶占了烏塞多姆島和佩納明德研究中心,並派出大批蘇聯專家前往,從此蘇聯便接手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和已經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

德軍的V-2飛彈雖然裝備部隊並用於實戰,但當時技術並不成熟

但是在1945年的3月德維亞塔耶夫駕駛德國HE111轟炸機飛到蘇聯之前,這一切其實還都是未知數。當時身為一名戰俘的德維亞塔耶夫成功的混入了在機場附近工作的勞工隊伍,並且結識了同樣想要逃跑的兩位蘇聯戰俘索科洛夫和克里沃諾戈夫,此後他們秘密組建了總共10人的逃跑團隊,並制定了一個通過海上坐船逃跑的計劃。不過由於德國人在戰俘營周圍的看守很嚴密,而且就算僥倖能逃到外面,也無法躲過烏塞多姆島的波羅的海海岸附近的嚴密把守,更不要說憑空再弄條船和大量食物來。經過分析大家認為幾乎不可能逃出,但德維亞塔耶夫大膽提出開走德軍機場上用於試驗的HE111轟炸機,不過所有小夥伴聽完德維亞塔耶夫的奇思妙想後都認為那只是痴人說夢,他們甚至開始懷疑德維亞塔耶夫是否已經精神錯亂,因為並沒有人會開飛機。

德軍HE111中型轟炸機

而當德維亞塔耶夫向所有人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後,大家又變得欣喜若狂,他們開始憧憬能夠有朝一日逃出德國人為他們打造的地獄,回到自己的祖國。而德維亞塔耶夫雖然是一名了不起的空軍飛行員,但是他並沒有真正駕駛過德國飛機。當佩納明德研究中心的機場遭到盟軍轟炸機的空襲後,德維亞塔耶夫便在清理和維修機場的過程中通過德軍飛機的殘骸來收集零部件了解飛機的技術信息。但是德維亞塔耶夫依然不知道HE111轟炸機的引擎加熱操作,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次盟軍空襲後的清理過程中,德維亞塔耶夫拿著清理工具爬上了一架HE111進行清理工作,而這架飛機正在進行引擎預熱準備工作,就這樣藝高人膽大的德維亞塔耶夫爬到機翼上目睹了飛行員進行引擎加熱操作的整個過程。

被盟軍轟炸機炸得面目全非的佩納明德研究中心

在佩納明德研究中心,只有吃午飯的時候,德國人會在聽到午飯的鈴聲後全部放下手頭上的工作一股腦的湧入食堂吃飯,而這時就是最好的開走飛機逃亡的時機。但是前兩次嘗試依然沒有成功,即使是飯點時間依然會偶爾有一些機組人員和機場地勤在機場逗留,在經過兩次失敗的嘗試後,終於等來了一個機會。一天中午的飯點,機場裡靜悄悄,不過機場內並非空無一人,依然有一名德軍守衛,克里沃諾戈夫殺死了這名德軍守衛,一行五人順利進入機場,而此時另外五位團隊成員還對今天的逃跑計劃一無所知,非常果敢的克里沃若戈夫又換上德軍守衛的衣服去通知其他五個人。

V-2飛彈在佩納明德發射場進行發射試驗

而德維亞塔耶夫在接近一架HE111轟炸機後發現,飛機門是鎖著的,於是他打了一個洞將手伸進去打開了飛機艙門,但是當他們進入駕駛室時又驚出一身汗,飛機上的蓄電池竟然被拆卸了下來。而這時克里沃諾戈夫和其他五人也趕到了,於是大家開始去機房和倉庫尋找蓄電池。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放在一個推車上的蓄電池,並順利發動了飛機將飛機飛上天空,而此時機場的德軍守衛開始用槍和機炮進行攔截,可惜為時已晚。但是德軍殲擊機很快就追了上來,德維亞塔耶夫迅速將飛機飛進一大片密集的雲層中間,並順利甩掉了德軍的殲擊機。不過在德維亞塔耶夫駕駛HE111到達蘇聯控制區時,卻遭到了自己人猛烈的防空炮火的阻擊,德維亞塔耶夫駕駛的HE111雖然機翼中彈,德維亞塔耶夫卻憑藉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將飛機迫降在了雪地上。

被蘇聯防空炮火擊傷迫降的HE111

這10位開著德軍轟炸機成功逃回蘇聯的勇士在被蘇聯士兵帶走後,移送給了「內務人民委員會」,以排查他們是否可能是來自德國的間諜。其中有7人在完成審查後很快又加入到了蘇聯軍隊服役,但其中5人在二戰結束前光榮的犧牲了,而其他3人的審查時間則相對漫長一些。德維亞塔耶夫的英勇壯舉對蘇聯人最大的貢獻在於有關V-2飛彈和佩納明德研究中心的情報價值,正是1945年3月德維亞塔耶夫的彙報,蘇軍才搶先一步收割了佩納明德的所有研究成果,僅僅半年後的1945年9月,德維亞塔耶夫跟隨蘇聯軍工專家謝爾蓋·科羅廖夫一起在V-2飛彈的基礎上進行了R-1飛彈的研製,並在1957年謝爾蓋·科羅廖夫的力薦下獲得了國家「蘇聯英雄」的榮譽。

講述德維亞塔耶夫真實事跡的不同發行版本的《逃離地獄》

而多年後,德維亞塔耶夫根據自己當年的親身經歷撰寫了一本書,就叫做《逃離地獄》。當戰火日漸遠去,人們應該留下一些關於他們的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Q26m0BMH2_cNUgMJ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