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8月,電動汽車「火了」,電池廠商掉進親手挖的坑裡

2021-08-24     GoLight

8月,一年中最熱的月份,出個門都能感受到來自太陽的「深切關懷」,更不要說完全暴露在陽光下的汽車了。在這些車裡面,電動車又是最難以忍受「烤驗」的群體,它們做好了起火、自燃的最壞打算,在炎炎夏日中瑟瑟發抖。

最終,還是有一台車忍不住了,在充完電之後停到地下車庫中時,徹底爆發了。這是一台老款特斯拉Model S,8月22日在廣州天河區某小區車庫自燃。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時,整個地下車庫被濃煙籠罩,車底還伴有火光。自燃,特斯拉的噩夢之一,再次將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品牌推向熱搜。

特斯拉自燃,本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這次,特斯拉自燃還不夠,還要拉上一個「陪葬」的。旁邊的寶馬車慘遭Model S(參數|圖片)毒手,受到了牽連。而寶馬車主,據傳是某知名公司的副總裁,這就很有意思了,寶馬車主先是在朋友圈極力譴責特斯拉「燒一賺一」的行為,接著在當晚特斯拉公關人員趕到現場並希望將車輛拖走時,寶馬車主與特斯拉車主同時予以拒絕。

面對起火,一向鎮定的特斯拉顯然有些著急,火速趕往現場,立即叫好拖車,在車內溫度還很高時為車輛蓋上車罩,以及不承認這是自燃,使得特斯拉在事件發生後顯得局促不安。而特斯拉客服則回應稱,服務中心已經接手處理,後續可能拖到服務中心進行檢測。

還記得一年前的8月,一台Model3(參數|圖片)在國內某高速上行駛過程中發生自燃。特斯拉對此回應稱,起火原因是路面的金屬角鐵狀物體撞擊底盤,導致電池受損,並非自燃。在特斯拉看來,電池受損後的自燃根本不是自燃。如此狡辯,不勝枚舉。看事情發展的軌跡,估計現在這件事依然會被特斯拉不痛不癢地掩飾過去。

不過在整個8月份,「大火」的又何止是特斯拉,其他車企的表演也同樣惹人矚目。

01

比亞迪:刀片電池都無法阻止的「自燃奇觀」

在Model S自燃的前幾天,8月18日中午時分,在廣西南寧一(參數|圖片)場旁的巷子裡,一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這附近都是民房,一旦火勢蔓延損失將十分嚴重,當時車主還在午睡,鄰居及時提醒並叫來了消防,才控制住了車輛燃燒。

據車主反映,這輛比亞迪新能源車剛開了一年,並沒有什麼異常,這次突然冒煙並自燃,他也感到十分意外。火撲滅後,這輛車的後備箱都燒穿了。至於為什麼會突然起火,原因還在調查中。

去年初比亞迪就發布了號稱「永不起火」的刀片電池,但一起自燃並不能斷言刀片電池不好用,畢竟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才宣布將在全系新能源車型中標配刀片電池。這位車主的比亞迪新能源車已經開了一年,大機率不是刀片電池,畢竟首搭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EV去年7月中才上市,八月份只交付了一小批。

如果說這次自燃並非刀片電池的鍋,那麼接下來的幾起自燃,就很難找到合適的理由了。

8月7日下午,蘇州崑山一台比亞迪D1(參數|圖片)自燃,燃燒過程中還伴隨著爆裂的聲音,濃煙瀰漫想不吸引人注意都難。消防趕到現場,用雙高壓水槍費了很大勁才把火撲滅。起火原因,據說是比亞迪D1與前方貨車掉落的大鐵塊發生碰撞,引起前艙起火。

8月6日深夜,一台比亞迪漢EV在路邊熊熊燃燒,值得一提的是,當晚還下著雨。之後比亞迪回應稱,車輛是由於車主駕駛不當,掉進了下水井導致起火,並未透露具體車型。

8月5日凌晨,疑似比亞迪某車型在中山一4S店內突然起火。

不到一個月,傳出這麼多起起火事件,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安全傳說似乎有些立不住腳了。而這些事故被曝出來,與7月底那件反響較大的碰撞試驗也有一定關係。7月25日,懂車帝在自家平台上發布了一則視頻,裡面是比亞迪漢EV高速對撞極狐阿爾法S的測評,在視頻中,比亞迪漢EV在靜置48小時期間突發自燃。這件事引起了廣泛討論,是近期以來對比亞迪刀片電池提出的最嚴峻挑戰,雖然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但在一些人心中,或許刀片電池並沒有以前那麼安全了。

02

LG化學:電動車起火,我來背鍋

新能源汽車自燃,不僅關係著車企的口碑和名譽,對動力電池廠商來說,也是一個重大挑戰。

近日,通用汽車宣布召回7.3萬輛雪佛蘭Bolt(參數|圖片)電動車,由於該款車的電池可能同時存在電池陽極撕裂和隔膜皺褶兩種生產缺陷,起火風險驟增,因此宣布召回。

關鍵是,這並不是通用第一次召回這款車,早在去年11月份,通用汽車就已經在全球召回了6.9萬輛雪佛蘭Bolt。到了今年7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警告Bolt車主:在充電後不要將車輛停放在家裡。通用汽車不得不花了8億美元,再次召回去年11月曾召回過的這批車。

而8月份這次召回,更是令通用汽車非常惱火,預計將花費10億美元。而這一切都因為電池存在生產缺陷,通用汽車只能將矛頭轉向雪佛蘭Bolt的電池供應商——LG化學

採用了LG化學軟包電池的雪佛蘭Bolt,在全球已經發生了多起起火事故,通用汽車因此認定,LG化學電池存在缺陷。而與LG同為韓國企業的現代汽車,恐怕也深為認同,因為現代也前後因為起火隱患,大規模召回了其旗下KONA EV電動汽車。

在公告中,通用汽車已經明確要求LG化學來補償8月份召回的10億美元。但這只是LG化學噩夢的開始。

8月14日,一輛大眾ID.3在荷蘭發生自燃,這也是ID.3這款車在全球的首次自燃,除了熊熊大火之外,大眾ID.3還在燃燒過程中出現了五次爆炸,每次爆炸都伴隨著濃煙。

這款車目前尚未在國內上市,預計在8月底成都車展首次亮相,年內上市。

據透露,大眾ID.3國產版將搭載寧德時代的電池,而海外版大眾ID.3配備的則是LG化學提供的電池,也就是說,此次在荷蘭自燃並爆炸的ID.3,矛頭再次直指LG化學。

據渤海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在軟包電池領域,全球TOP 20車企中,有13家車企選擇了LG化學,其全球地位不言而喻。在與中國企業的較量中,LG化學上半年也頻頻發力,一度趕超寧德時代。

不過,在一味擴張的同時,LG化學的電池質量卻「多地開花」,並且讓車企蒙受巨大損失,LG化學的電池擴張之路,恐怕也該緩一緩了。

寫在最後

在這個8月,新能源車企事故不斷。蔚來的自動駕駛風波剛剛過去,特斯拉起火便接起了熱搜大旗,網友戲稱為「圍特救蔚」。而另一邊起火不斷的比亞迪,即使「寶刀」在握,也無法頂住這嚴酷的8月,令人有些許失望。

「自動駕駛誇大宣傳」的話題剛遭到大眾譴責,「電池安全虛假營銷」的熱搜就要提上日程?這對車企和電池廠商來說,可能都是接下來要反思的重大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5430597_12111796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