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東京奧運會上,一場由日本主導的「氫能秀」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對氫能的開發和利用,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燃燒的奧運火炬,奧運村的熱水系統,運動員入住的氫能社區,「氫能」無處不在。
氫能,被稱為「21世紀終極能源」。日本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全球領先。就拿這次奧運會來說,運動員往返奧運場館和奧運村的交通工具,是由豐田提供的4000輛氫能大巴;氫能奧運村,世界上首個以氫能發電、供熱的小區,是由日本家電巨頭松下提供的技術;奧運村附近的加氫站,為大巴、小汽車提供加氫。
不過,看起來風生水起的日本氫能產業,在2021年迎來了重挫。
年初,日產暫停與戴姆勒、福特共同開發燃料電池車的合作,6月份本田關閉日本狹山工廠,停產氫燃料電池車 Clarity,兩家車企專注於電動汽車的研發。只剩下豐田還在堅持氫燃料電池路線,其氫燃料電池車MIRAI已經發展到第二代,續航里程達850公里,但量產依然是個問題。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將達到1000萬輛至1500萬輛,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量將是目前的10倍。可以看出氫能源未來一片光明,這恐怕也是豐田堅持下去的理由。
雖然日本車企在氫能源布局上紛紛被勸退,但中國越來越看重這個龐大的市場。目前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央企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如國家能源集團、中石化、中石油等等。在大批央企的帶動下,加上「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國家對氫能源的支持,國內氫能產業開始蠢蠢欲動,山東、浙江、福建陸續出台氫能產業園、加氫站等建設規劃。
在2020年北京車展上,東風、上汽、廣汽紛紛發布自己的氫能源樣車。今年3月底,長城汽車也發布了氫能戰略,並宣布推出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與此同時,中石化宣布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光伏龍頭企業隆基股份也宣布入局氫能。不少機構預測,氫能源產業將會是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目前,國內燃料電池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相比五年前下降了60%,並且氫能源小車只要三分鐘就能充滿氫,加氫一次續航可達600km。氫能源汽車,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