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業人口都在哪兒?

2021-08-06   聚金吧

原標題:美國失業人口都在哪兒?

美聯儲2020年新版《長期目標與貨幣政策策略聲明》顯示,就業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或變得更為重要:例如將就業目標的位置提前到通脹之前,並對就業目標的表述由「在就業被判斷為過高或過低時作出反應」調整為「在就業低於最高水平時解決就業問題」。

因此就業對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走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本文旨在釐清當前就業市場存在多大的勞動力缺口,勞動力缺口具體來自哪些行業,造成缺口的原因是什麼等問題。

美國就業的矛盾:招聘需求旺,但就業缺口大

疫情可控帶來企業復工,服務業重新開放,新增就業需求旺盛,新增招聘數量創新高。就業市場需求可以用JOLTS職位空缺率、NFIB小企業招聘計劃指數等數據衡量,而上述兩個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可反映目前企業招聘崗位數量大幅提升。

儘管新增需求旺盛,但存量就業缺口仍較大。目前美國就業人數為1.52億人,疫情前1.59億人,仍有約700萬人的就業缺口。

美國失業人口都在哪兒?

與疫情前相比,目前美國就業缺口還有700萬人(=2021年6月就業人口-2020年2月就業人口,疫情前就業人口1.59億人,2021年6月1.52億人),其中因失業導致的就業缺口377萬人,因退出就業市場導致的就業缺口336萬人。與金融危機後對比,危機後就業缺口的峰值為825萬人,其中90%來自失業人口的增加。

導致勞動參與率修復偏弱的原因,一則可能是育兒因素或導致更多的家長、尤其是女性退出勞動力市場。根據美聯儲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專欄的數據,25-54歲女性、男性因照顧孩子而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疫情前分別提升了4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

粗略估計,截至2021年6月,育兒負擔可能較大的是25-54歲女性,其就業缺口(相較2020年2月)有203.5萬人,其中因退出就業市場導致的就業缺口94.3萬人,這一規模大致是因育兒而退出就業市場的女性人口上限。若這94.3萬人全部回歸就業市場,則當前就業缺口可由700萬收窄至近600萬人。

導致勞動參與率修復偏弱的原因,二則可能是部分人口提前退休。55歲以上人口的就業缺口最高,達到202.9萬人,占總就業缺口的近30%,其中因退出勞動力市場導致的就業缺口118萬人。

這或許反映了即將退休的55歲及以上中年人口由於健康、工作能力等原因,主動選擇了提前退出勞動力市場,而這部分人口的就業缺口填補的難度可能較大。

失業人口中,摩擦性失業人口在提升,或暗示就業前景在改善。

在上文提到的377萬因失業造成的就業缺口中,BLS將失業原因分為四類:

失去工作及結束臨時工作(包括各類非自願終止工作的人與完成臨時工作的人口);

離職者(辭職或以其他方式自願離職並立即開始尋找新工作的失業者);

再就業者(曾有過工作經驗,但在開始找工作前有一段時間未進入勞動市場的失業中);

新入職者(過去沒有工作經驗,正在尋找第一份工作的失業者)。

截至6月,因失去工作及結束臨時工作而失業的人口較峰值已修復83%,離職者、再就業者與疫情前相比增加18、50萬人,失業人口結構的這一變化也反映了目前看好勞動市場前景而選擇主動辭職尋找更好工作機會的人口、以及重返就業市場的人口均有顯著提升。

勞動力需求新高之下,失業人口仍高企的原因可能在於:

1)因疫情影響,仍有大量企業尚未復工,目前由於僱主受疫情影響關閉而失業的人口仍有169萬人。

2)失業補貼也阻礙了部分勞動力尋找新工作的意願。

3)公共運輸的削減、疫情帶來的健康安全擔憂等原因也阻礙了部分人口重返就業市場。

隨著疫苗接種比例提升,失業補貼於6月起開始陸續終止,失業人口有望進一步回落。

從族裔與學歷的角度看,少數族裔與低學歷人口失業情況修復更差,反映就業市場修復仍不均衡。白人失業人口已較疫情最嚴重時期修復了80%,而黑人或非洲裔、西語裔或拉美裔、亞裔失業的修複比例則僅有67%、78%、72%左右。

紐約聯儲的就業市場調查也顯示,學歷越低的人口,預期失業後在3個月內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越小,預期未來1年失業率也高於高學歷人口。

從失業率的區域分布來看,疫情防控也不是影響失業率的主因。美國50%的失業人口集中在7個州,且失業率也多高於全國均值,而在這7個州中,僅德州每百人疫苗接種劑數低於全國均值,僅89.9劑/百人,其餘6個州的接種比例均高於全國均值。

如何理解不同行業間就業缺口的來源?

從行業層面來看就業缺口的分布,結構上就業缺口集中於服務、零售與製造業。截至2021年6月美國非農私人部門的就業缺口仍有577萬人,其中休閒酒店業、教育和保健服務業、專業和商業服務、批發零售與製造業占比分別為38%、18%、11%、9%、8%。

而與總量特徵相似,就業缺口的原因也仍是以退出就業市場為主因,特別是四大類服務業(專業和商業服務、教育和保健服務、休閒和酒店業、其他服務業);不過運輸倉儲業和公用事業、金融活動業、零售業、建築業就業人口減少則主要是失業導致的。

從各行業就業修復進展來看,製造業修復偏慢、而服務業正在穩步修復。運輸倉儲業、零售業、金融業、建築業的就業市場修複比例均已達到80%以上;而採礦業、公用事業、信息業修複比例則較低,不到50%。休閒和酒店業、教育和保健服務兩類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服務業,目前正在逐步修復,修複比例分別為74%、67%,製造業修複比例65%,慢於服務業的修復速度。

就業-通脹是否會上演螺旋上升?

考慮到時薪是決定美國CPI和PCE的因子之一,時薪的短期提升會帶來通脹的上行;而疫情後退出就業市場的人口比重又明顯偏高,那麼疫情後是否會出現時薪的普遍上漲推高通脹?

我們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一輪退出就業市場的人口主要受到疫情影響,在疫情緩解後有望較快修復,實際因經濟衰退而退出就業市場的人口僅約100萬人,占就業缺口比重14%,並未高於此前兩輪危機。

因此疫情導致的勞動力短缺會在疫情衝擊消退前帶來通脹的提升,但只要疫情能夠在年內可控,那麼大機率不會影響長期通脹,也較難引起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提前收緊。

美國就業現狀如何影響貨幣政策?

整體來看,目前美國就業市場需求、供給、失業率情況與就業市場健康度均優於2013年Taper前,從這一角度看,就業市場本身不會對Taper形成掣肘。

而如果美聯儲當前關注的「就業最大化和2%通脹目標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能夠在三季度起隨著疫苗實現70%人口全民免疫、救濟金終止、學校複課,勞動參與率與失業率有顯著改善,則就業最大化的實質性進展或有望再進一步。

不過美聯儲或不會因時薪快速上漲帶來通脹壓力而收緊貨幣政策。4月FOMC會議紀要中對時薪的表述反映目前美聯儲尚不認為時薪上漲壓力較大。同時,若隨著供給側衝擊的改善,以及低薪行業就業人數的進一步回升,時薪上漲趨勢有望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