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三大汽車廠商分別公布了7月份銷量數據。
其中,豐田汽車7月在國內的銷量達17.02萬輛,同比上漲2.8%。1-7月累計銷量為114.1萬輛,同比增長24.2%。
從近兩個月的銷量來看,豐田受晶片短缺和原材料供應問題的影響並不算很大,銷量依然在穩步增長,豐田在供應鏈方面的控制上無可挑剔。與豐田的強勢增長相比,本田和日產就有所不及了。
數據顯示,本田7月份在中國銷量為108,139輛,同比下降20.9%;1-7月累計銷量為894,672輛,同比增長119.5%。其中,廣汽本田7月份銷售了62,030輛新車,1-7月累計銷售426,654輛;東風本田7月銷售46,109輛,1-7月累計銷售468,018輛。
可以看出,本田7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兩成,這與晶片短缺有很大關係。在6月份,本田在國內的銷量就下降了17.0%,為118,168輛,7月份持續走低。今年3月以來,本田在北美、日本的工廠多次宣布短暫停產,理由都是「缺芯」。如果缺芯問題一直持續,那麼本田的產銷將受到很大影響。
日產相比於本田,依然稍微遜色。日產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板塊,在7月份共銷售95,783台新車,同比下降20.8%。1-7月累計銷量為802,133台,同比增長11.8%。
其中,乘用車方面,東風日產7月銷量為79,328台,包括日產品牌的73,072台和啟辰品牌的6,256台。輕型商用車方面,7月份銷量為15,364台,東風汽車獨占11,664台,鄭州日產為3,700台。兩大板塊的銷量都出現了近兩成的下滑。
不過,第七代天籟(參數|圖片)
ALTIMA(參數|圖片)和
軒逸(參數|圖片)系列,為日產轎車銷量做了很大貢獻,1-7月分別以78,441台、289,966台的成績,實現了44.3%、15.4%的同比增長。在SUV市場,
逍客(參數|圖片)和
奇駿(參數|圖片)不負眾望,1-7月累計銷售分別達90,924台、83,066台,共同推動了東風日產SUV的增長。
日產整體的下滑,主要受疫情、原材料短缺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其中,晶片短缺依然是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全球晶片短缺,給各大車企造成的損失不可計數,然而,市場對汽車晶片的炒作卻變本加厲。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終於出手了,對哄抬價格的汽車晶片經銷商立案調查,打壓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行為。這一手重拳出擊,對國內晶片市場的供應大有好處,不管是自主車企還是外國品牌,晶片短缺壓力都將有所緩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1639800_12111796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