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車諾比核電站,這是最後一部分。
現在我們來談談「石棺」內部的情況,或者說,它也被稱為「掩體工程」。
那麼,我們從一個直觀的示意圖開始吧。
這是4號機組中央大廳的廢墟示意圖。
這個示意圖非常直觀,可以大致了解破壞的規模。
這是著名的4號機組可拆卸模型。
在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4號機組的控制螢幕所在的位置。它位於除氣塔樓區域,因此並未受到爆炸的破壞。
為了幫助理解,我將在示意圖上標出這個位置。
房間G360 - 用紅色圈出。
示意圖中,走廊被混凝土灌滿,和許多其他房間一樣,但仍然存在通道。
這是4號控制螢幕的樣子。
事故剛發生後的一切樣子。設備尚未全部拆除,一切都被塑料薄膜覆蓋。
這是稍後階段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所有的儀器都被拆除了,天花板的裝飾板也被拆掉,還建了額外的隔離牆。
繼續前進。
這是主循環泵房及其泵的照片。
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到,泵房的下部已被混凝土填滿,只能通過泵的上部通道進入。
4號機組另一側的主循環泵房被爆炸完全摧毀。示意圖顯示,那裡都是新建的結構和混凝土。儘管泵本身沒有被爆炸摧毀,但很可能無法進入。
這是機房。
這裡的一部分設備因屋頂坍塌而受損,另一部分設備被封存,目前正逐步拆解。
這是一張設備因屋頂坍塌而受損的照片,另一部分已被封存,正在逐步拆除。
還有更多的照片。
不同的走廊、房間等。
一些機組之間的通道看起來是這樣的。
這是「金色走廊」——一條貫穿整個電站的長廊,連接了所有四個機組。沿著這條走廊分布著所有四個控制螢幕。它之所以被稱為「金色走廊」,是因為其表面覆蓋著顏色獨特的鋁製面板。
當然,在現有的電站中,這一切已經不同了,使用了新材料。
在現有的電站中,一切都已經不同了。新材料的使用已經成為常態。
現在讓我們轉到最有趣的部分——中央大廳。
這是反應堆的頂蓋。
可以看到燃料通道和控制棒通道(СУЗ)。
那些錐形物是事故清理過程中安裝的各種傳感器。
這裡可以看到石墨磚塊。每個燃料通道都穿過這些磚塊。
這些就是相應的視角。
這個窗口是橋式起重機的操作室。
為了便於理解,事故前它是這樣的。
旁邊散落著橋式起重機的殘骸,混雜著屋頂的金屬結構——屋頂桁架。
全景圖。
這是這棟建築的另一個整體視角。
這些照片拍攝的地點是在鼓風分離器房間的頂層(參見示意圖)。這裡本應該是中央大廳的牆壁位置
由於這一側距離反應堆較遠,它受到的破壞最小,如果這樣說算恰當的話。甚至樓梯都保留了下來。
在相對的一側,是倒塌的反應堆殼(РЗМ)及其橋式起重機。
在事故發生前,這個地方是這樣的。
反應堆保護殼(РЗМ)在某些地方穿透了操作間的牆壁。
請注意照片上的光斑(亮點)——這是強烈輻射的結果。
能被摧毀的東西幾乎都已經毀壞。
這裡可以看到原始的混凝土柱,由於爆炸而歪斜。
大概是從這個角度拍攝的。照片上正好顯示了這些柱子。
或者它們在另一個方向的樣子。
附近還散落著燃料通道和石墨堆積塊的碎片。
兩側的牆壁部分倒塌,露出了蒸汽分離器的房間。
各種照片。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所謂的「熔岩」。
本質上,這是燃料、石墨、金屬和用於滅火的沙子融化後的產物。
這種物質滲入了低層的反應堆下方房間,甚至穿透了隔板。它不僅僅穿透了隔板,還沿著管道擴散。
最後,我給大家展示一下現在其他車諾比核電站機組的樣子。
1號機組。
3號機組。
還有一些與某個機組無關的內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