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哎呀媽
自從生了女兒,看什麼都容易把自己代入進去。
這不,最近看熱播劇《心居》,特別心疼那個年輕、貌美、乖巧的女孩葛玥。
堂堂高幹獨生女,一心一意甘為普通人妻,嫁給一沒背景、二沒人脈的丈夫顧昕。
原以為恩愛小兩口不爭不比,安安分分經營著彼此的小家。
誰知,丈夫覺得老丈人失勢沒有利用的價值,開始心猿意馬。
一邊假意關心著她懷孕生子的不易,一邊盤算著怎麼和她離婚,背著她出軌別人。
看到這個善良的「乖乖女」遭遇渣男,心裡忍不住替她叫屈。
但仔細想想,這何嘗不是一個警醒。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葛玥的悲劇,追根溯源,多少跟父母的教育有關。
顧昕這個「乘龍女婿」,打一開始是葛玥爸爸選中的。
年齡相仿,為人老實有幹勁,就算背景差點,但也不失是可以好好栽培的「苗子」。
雖然現代人的結合,講究的是情投意合。
但被爸爸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葛玥,在這場婚事面前,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
就連買房子、婚後住哪裡,全是父母的意思。
表面上看,她特別幸運,什麼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可實際,被父母牢牢抓住人生方向盤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按部就班,一點主見都沒有。
所以她害怕失去丈夫,明知道丈夫的心不在她身上,也苦苦挽留。
昔日父母為她鋪墊好的康莊大道,成了明日絆倒自己的坑。
在重大人生抉擇面前,父母的過分干涉和參與,不僅誤判她的人生,還差點斷送了她的幸福。
正如樊登老師在書中講的那句話:
「凡是父母過度地介入孩子的生活,孩子永遠都不會幸福。」
一想到這,我由衷佩服谷愛凌的媽媽。
當時小谷愛凌提出要學滑雪,涉足由男運動員主導的自由式項目,她並沒有同意。
作為滑雪教練,她深知行業對女性的不友好,擔心女兒受委屈,也害怕女兒遭遇危險。
然而在小谷愛凌的堅持下,她選擇了聆聽和尊重。
既然女兒真喜歡,那就支持吧,反正該注意的事項提前告知,避免女兒吃「無知」的虧。
高層次的愛,是提前為孩子分析未來會遇到的問題,但又懂得放手,讓孩子自主做選擇。
畢竟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
給他足夠的物質生活,也要傳授他生存的智慧,好讓他給自己留個心眼,不至於懵懂莽撞。
但關鍵時刻,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他能為自己選好未來的道路,相信他有本事做決定。
這份信任,亦是孩子處世的底氣。
心理學家衛·凱爾凱特勸誡無數父母:
「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根和翅膀。」
論愛孩子,葛玥父母絕對榜上有名,他們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葛玥。
可卻忽略了一點,就是把女兒養在溫室里,根本無法練就女兒抵禦外界風雨的韌性和剛硬。
打小開始,葛玥父母習慣保護女兒,從不讓女兒受半分傷害。
不承想,保護再多,女兒在說話尖酸刻薄的婆婆面前,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處理。
屢屢被冒犯,也只是故作大度,一個勁咽下所有委屈,要麼找父母哭訴,要麼搬回娘家避開。
雖說這麼做,多少能緩解矛盾。
可長期以往,一味地委曲求全,只會讓壞人更囂張,自己更卑微。
真正對孩子的保護,是竭盡所能保守他內心的安全感,但也磨礪他的心理韌性。
好讓他離開家庭這個巨大的庇護所時,依舊可以扛得住突如其來的壓力和不如意的經歷。
西藏一個小女孩,出生左手缺失,只有右手和正常人一樣。
然而她並沒有受身體缺陷的影響,別人能做的事,她一樣能做:
包餃子、洗衣服、刷鞋、縫襪子,甚至還能給妹妹做早餐,綁頭髮。
別人嘲諷她,她不急,只是笑笑:
「管不住別人的嘴,我們可以強大自己的心,大家會做的我也會,大家不會的我還會。」
小女孩的自信、堅強、坦然溢於言表。
這一切,得益於她的父母。
即便她生而不同,可父母並沒有將她緊緊保護起來,也不將她當做特殊孩子看待。
而是勇敢地帶女兒走出去,讓她從小適應外面的世界,教會她如何應對外界的惡意。
的確,父母的保護終究有限。
有些苦,孩子現在不吃,以後走到社會,必自食其果。
與其將孩子養成軟弱的羔羊,不如狠點心,讓孩子做帶刺的玫瑰,讓他擁有保護自己的力量。
劇中有個情節,看的時候不是特別理解。
葛玥在婆家受委屈,婆婆絲毫不理會她的處境和感受。
不僅落井下石,埋汰完她爸爸後,還提出要求,要她和顧昕搬回夫家住。
這要求,任誰聽了都擔心,怕葛玥一天到晚要受婆婆的氣。
可不顧葛玥媽媽反對,爸爸反倒持贊成票。
表示女兒已經懷孕,嫁為別人妻,只有他們夫妻倆好,長輩才會好。
果不其然,婆婆得寸進尺,根本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有多傷人,挑撥兒子兒媳間的關係。
而葛玥最後,也淪落成婚姻的犧牲品。
可以說,這個「乖乖女」的不幸,始於父母,毀於父母。
如果她受委屈時,父母不是叫她一味地忍氣吞聲,而是「硬氣」地回擊。
如果她的感情出現危機,父母能夠及時止損,教她怎麼維護自己的底線,不拿孩子當令箭。
如果……
可惜沒有如果。
一個只懂得與人為善,無底線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永遠感動不了一個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
女兒有一次在學校被同桌欺負。
當時看她回家哭戚戚的樣子,特別揪心。
因為她總是被告知「不要輕易和人起衝突」,所以同桌故意撕爛她的作業本時,她不反擊,只是悶聲抽泣。
後來我想想,所謂的乖巧懂事,不應該建立在被人欺負到頭上來,還笑臉相迎。
於是安慰女兒,告訴她:
「如果下次別人來欺負你,你可以保持你的風度,但一定要捍衛自己的尊嚴。
及時向大人求助,告訴對方『你不可以這樣』,如果對方不聽,你就拒絕跟他來往。」
或許孩子當下並不懂得:善良要長出牙齒來。
但提醒他,無須過分討好別人,自己才是要被取悅的那一個,相信他未來,才能自強自信。
回顧劇中葛玥的遭遇,最大的安慰是:
不管她被婆家欺負,還是被丈夫拋棄,她背後始終有可以倚靠的父母。
其實這也是我特別想告訴女兒的一點。
雖然不知道她今後會遇到什麼樣的人,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但別忘了,父母永遠是她堅強的後盾,是她隨時的避風港。
其實每一個女孩的未來,就如《養育女孩》里說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複雜,危機重重」。
她們的未來註定比父母經歷的更豐富也更艱難。
或許像葛玥這樣的女孩,曾經是父母最想培養出來的好孩子的模板。
但能夠適應真實世界的,一定是內心強大、堅定獨立的「鏗鏘玫瑰」。
所以趁現在,保護她的同時,也要敢於放手,尊重她內心的獨立,允許她有自己的設想。
教她好好對待這個世界,也提醒她堤防身邊的「假惡丑」。
凡事防患於未然,才能賦予我們的女孩面對任何事時,都有一份從容不迫的底氣。
—— End ——
作者:哎呀媽,多平台簽約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