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後,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並非智商和學區房!而是這3條

2024-06-02   全能辣媽plus

大家好,我是探長~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並擁有一片光明的未來。

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智商和教育環境,比如學區房,是決定孩子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於是便把所有的積蓄和精力都投入在學區房、孩子的智力投資上,想要得到高回報。

但結果卻事與願違。

我舅媽當初為了她的兒子大宇,可是沒少下功夫。

在大宇3歲那年,舅媽選了一家國際雙語幼兒園,沒少花錢交學費。

孩子該上小學的時候,她又去買了一個學區房,說是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

而孩子上初一的時候,成績不理想,她又花大價錢,買了一套更好的學校的學區房。

她認為孩子在好學校上學,成績就能上去,可是,換了學校之後,大宇的成績還是提不上去。

於是,她就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一對一輔導,花錢如流水。

最後,孩子中考失利,沒有考上高中。

這樣的結果簡直讓她難以接受,幾年的付出如同打水漂一樣,瞬間崩潰的舅媽衝著兒子嚷:「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學,買房、上補習班,為了你,我省吃儉用,衣服都不捨得買一件,你居然考這麼點分兒!真是太過分了!」

其實,大宇也很想考好,但就是怎麼都考的不理想,換句話說,他不是學習的料,但舅媽就是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大宇打小就喜歡畫畫,但舅媽卻把所有的畫筆都扔了,怕因為畫畫影響學習;

大宇還喜歡打籃球,但是舅媽卻說打籃球沒前途,不讓他出去玩兒。

從小被限定、自己喜歡的都被拒絕,這樣的生活,想想就非常的難熬。

「為了讓孩子學習,把他的興趣愛好都停了,但到頭來,學習沒有學好,興趣愛好也沒了。」

這樣的結果,相信是很多家長和孩子都經歷過的。

真正能夠影響孩子長遠發展的,往往是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長大成年之後,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並非智商和學區房!而是這3條:

從小尊重孩子是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自尊心的基石。

每個孩子的花期不一樣;

開出花的顏色和形狀也不同;

因此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軌跡。

尊重孩子,意味著認真對待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情緒和偏好。

我們聽取和尊重孩子的觀點,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能教會他們如何尊重他人,這是社會交往中的一個重要能力。

其實,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其成功的核心能力。

很多孩子上了補習班之後,成績非但沒有提升,反而還下降了,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的能力。

上課聽不懂,下課有補習老師把知識點串起來,長期以往,孩子便失去了自己總結的能力,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導致成績一直上不去。

而孩子如果能從小學會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在未來面對挑戰時,才會表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鼓勵孩子探索其興趣愛好、設置學習的小目標和階段性任務、進行自我檢查進度等方式,來引導孩子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孩子的自信心是他們達成目標和克服困難的動力。

自信的孩子;

往往更願意接受新挑戰並在失敗中敢於持續嘗試。

父母的支持和鼓勵,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正面反饋,可以顯著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我們也可以給孩子設定可達到的目標,如果孩子成功了,我們可以來個有儀式感的祝賀。

這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成功的體驗,進而增強其自信。

支持和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

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持久的學習動力。

當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得到正面的體驗時,他們的學習動力也會大大地增強。

我們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並提供必要的資源,進一步激發和支持孩子的探索精神。

如果孩子的成績並不理想,那麼我們就要改變策略,尊重孩子的興趣點和發展軌跡,一步一步找尋適合孩子的成長路徑。

辣媽語錄:

長遠來看,一個孩子的成就與否,更多地取決於他們的性格特質、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支持興趣愛好的培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有價值更自信。

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應對未來的挑戰,也有助於其形成完整和健康的人格。

家長們,你對於學區房有何看法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