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了十年的「漫展投毒」都市傳說,如今還在上演

2024-01-08     游研社

原標題:傳了十年的「漫展投毒」都市傳說,如今還在上演

今年的元旦假期似乎要比往常更熱鬧一些,出行旅遊已成常態,嗅到了初春味道的各大城市也舉行了一系列漫展活動,各路相識或不相識的網友紛紛走出家門,想趁著短暫的假期好好放鬆一把。

但熱鬧非凡的同好交流會結束之後,參展的各位二次元愛好者們體會到的不是自我實現的滿足感,而是擔驚受怕的驚嚇感,一則似是而非的傳聞這些天四處擴散,引發了不小的恐慌:

漫展投毒,聽著像是非常惡劣的大規模刑事案件,然而正當廣大路人還在為二次元群體憤憤不平,希望早日揪出行兇者將其繩之以法時,一些經驗老道,見多識廣的老二次元卻只是冷眼旁觀,向大家分享他們親眼所見的事實:在過去的10年里,幾乎每年都會傳出所謂的「漫展投毒」新聞。

是久攻不克的連環懸案,還是群體妄想在隱隱作祟?屬於二次元的都市傳說,好像還在全國各地的漫展活動中不斷上演。

1

儘管我們很難特定此次投毒事件的具體發源地,但在濟南舉辦的幻櫻動漫展應該是最早被「曝出」存在惡意投毒的活動之一。

無料,日語免費的意思,在中文語境里泛指免費小物件、小商品,此處可理解為漫展上發放的免費小零食

幻櫻動漫展結束之後,例行的返圖環節並未如約而至,取而代之的是參展Coser受傷誤食的真實記錄,中招的倒霉蛋放出血淋淋的照片,不明真相的親友團也跟著轉發,告誡大家提防從漫展上拿回來的無料小零食。

根據網上流出的聊天記錄來看,這些包裝成零食的致害物通常內藏刀片、曲形針等尖銳物,一旦入嘴,輕則出血刮傷,重則醫院病床。

與此同時,零食的種類也是千奇百怪,奶糖棒棒糖軟糖硬糖,犯案人員像是有著異樣的強迫症,一定要在每種類型的零食里塞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在一傳十十傳百的信息流通過程中,大家發現這事好像沒那麼簡單,越來越多的受害者曬出他們吃到刀片的親身經歷,小零食里藏著的危險物品也逐步升級,不再局限於物理層面的金屬利器,有人更是聲稱他們吃出了安眠藥、愛滋血液等離奇物品。

至此,漫展投毒一事開始從原先的濟南擴散至全國各個省市,甚至,有消息稱已有參展人員不幸離世,一連串言之鑿鑿的聊天記錄仿佛在告訴你,這些傳聞並非危言聳聽。

先不論作案動機,單從技術層面來看,往零食里塞刀片並非不可能,零食流通量巨大的萬聖節就經常出現類似案件,比如兩年前的佛羅里達州,當時一名8歲的女孩就曾被一片藏在巧克力包裝里的刀片割破嘴部,索性這名小女孩並無大礙,不過警方也因證據匱乏,難以尋覓真兇蹤跡。

又是你,佛羅里達

考慮到咱們聊的是二次元,自然也要列舉一些來自二次元的例子。

看過《寒蟬鳴泣之時》的二次元朋友應該都還記得,在動畫第4集裡,主角圭一吃下了友人上門送來的飯糰,卻在咀嚼時感到一陣刺痛,圭一把嘴裡的飯糰吐出來才發現裡頭藏了根尖銳的縫衣針,暗藏殺機的友誼不免讓人感到一陣脊背發涼。

模仿犯罪並不稀奇,受《寒蟬鳴泣之時》的啟發在現實里模仿作案聽上去也挺像那麼回事。

但問題在於,當漫展主辦方撥打了報警電話,當地警方出動尋找事件真相時,那些投毒事件中的受害者,卻又在一夜之間集體消失了。

2

1月2日,漫展投毒事件爆發後沒多久,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找到了身處輿論中心的幻櫻動漫展工作人員,對方給出的回覆是:「已在第一時間報警,當天上午當地警方也已立案,可是聯繫到一些所謂受害人,發現照片都是不真實的,受害人也找不到。」

找不到受害人顯然有些不合常理,要知道就在幾天前,全國範圍內都出現了躺在醫院的參展二次元群體,翻閱當時社交平台留下的相關信息,你能找到成堆的中毒受傷實拍圖,每位受害者都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警示漫展無料的危害性。

而在警方正式出動之後,事態迎來了轉機,先前還在呼籲大家提防投毒事件的微博帳號選擇了刪帖跑路,原先鬧得沸沸揚揚的受害者事例如今只剩下寥寥數起,絕大多數網友應該都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的氣息。

如今在小紅書上搜索「漫展刀片」只剩下了4條結果

不久之後,一些來自事發當事人的闢謠消息陸續傳出,清一色的道歉模板,高度雷同的心理原因,似乎最近幾天發生的事從一開始就只是鬧劇一場,而網際網路放大了這場鬧劇中最令人不適的那部分要素。

當然,也有部分網友堅持聲稱他們身邊真的出現了受害者,只是魚龍混雜的跟風造謠與警方媒體的調查工作做得不夠充分,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沒有被及時找到。

不過根據部分漫展負責人的言論來看,他們已經儘可能聯繫了每一位在網上表明自己中招的受害者,結果卻是沒有結果,要麼是主動認慫承認造謠,要麼就是拒絕提交信息配合報警。

在《寒蟬鳴泣之時》的解題篇,作者以全新的視角回答了飯糰藏針的真相,原來主角圭一患上了會使人精神錯亂的雛見澤綜合症,強烈的恐懼感放大了疑神疑鬼的幻覺,錯把辣椒帶來的痛覺當成了針扎的刺痛感,由此產生了誤會,並最終釀成悲劇。

顯而易見的是,現實世界可沒有那麼玄乎的病症,儘管小部分受害者可能真實存在,但諸多證據表明漫展投毒其實更像是三人成虎的以訛傳訛。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自然是,究竟是誰,出於什麼目的,自導自演了這場二次元的年初大戲?

3

十幾年前,中文網際網路流傳過很多匪夷所思的都市傳說,其中有一條是勸誡大家留意網吧座椅上尖銳物,說不定你就會被沾染了愛滋病毒的針頭扎傷,當年甚至還傳出過相關新聞報道,而這與如今二次元群體遭遇的漫展投毒事件似乎有些不謀而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這類都市傳說式的傳言少了很多,不過在二次元領域,漫展投毒確實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樣,漫展投毒的新聞在過去的10年里一遍又一遍地不斷重複,儼然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漫展傳統保留項目。

2020年的新聞

很多網友憑直覺認為,漫展投毒的造謠行為是部分二次元群體為了博取流量,吸引關注度,以此為契機售賣同人產品獲取利益,這也許是原因之一,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如果你認真看過這些「受害者」的發言投稿,大概會注意到「現充」這個高頻詞彙,他們喜歡在現充前面加上「壞」「臭」之類的修飾詞,暗指現充群體才是投放這些危險物品的罪魁禍首。

現充原意為「在現實世界中生活得充實的人」,通常會作為一個與刻板印象里的「二次元群體」區分開來的名詞——但從原則上來說,兩者並無本質上的糾葛,更多只是作為一種缺乏現實意義的身份標籤出現。

或者,換句簡單點的話來說:部分二次元群體區分異己的手段就是稱呼對方為「現充」。

甚至有的人會稱coser為「現充」

所以回到本文的主旨上來,既然部分事主如此不待見現充,那麼他們是懷著陰暗的心態,出於對所謂「現充」的厭惡而選擇了造謠嗎?

這樣武斷的定論顯然還是有失偏頗,如果查閱過往期漫展投毒的相關記錄,你八成會注意到每當此類事件發生,發言者抨擊的對象每次都有所不同,從對家再到三次元明星的粉絲,似乎「現充」也只是個臨時的靶子,大規模集體「叫魂」的背後另有隱情。

人是很複雜的動物,很難說這麼多人同時謊稱自己中毒受傷的原因究竟為何。但如果一定要找個可選答案的話,可能在集體無意識的驅動下,「扮演一位受傷患病的弱者」這一行為,本身也成了漫展上大型Cosplay的一環。

漫展終究還是社交遊戲。所謂的「漫展投毒」,從部分事主的傳播心理來看,或許是一種社交媒體上、基於身份認同的抱團取暖——當然,即便大部分傳播者可能只是在鬧著玩,卻並不妨礙「投毒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更是濫用了他人的善心。

這不是頭一回出現漫展投毒的新聞,在可預見的未來里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大家在面對陌生人塞過來的零食時確實要多留幾個心眼,但也要謹記,網絡並非法外之地,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拿來做編故事的藉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5989427e6a54ac9fe84b627115486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