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人眼中,唐肅宗李亨恐怕是最不幸的皇帝之一。
當太子期間,他接連被李林甫和楊國忠蹂躪,連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當了皇帝之後,又被老婆和宦官欺負,最後竟然被驚嚇而死。
但李亨其實又是一位幸運兒,當年在儲君大位之爭中,本來毫無勝算的他,居然邁過二哥李瑛、十八弟李瑁的幾道關卡,神奇地笑到了最後。
比如,他能來到這個世界就堪稱「神助」。
01. 李亨神奇的出生
景雲元年(710年)的一天,時為皇太子的唐玄宗屏退侍從,悄悄地在自己的書房架起一口爐子熬制中藥。
大唐帝國的太子爺怎麼還要親自干這種粗活?沒辦法,他熬的藥不能被外人知道,因為那是一份墮胎藥,給新婚的楊良媛準備的。
咦?太子的女人懷孕是好事啊,幹嘛要墮胎?難道這孩子是楊良媛「捎帶」進宮的?
怎麼可能呢?楊良媛沒問題,問題在唐玄宗身上,他害怕姑姑太平公主知道這件事。
太平公主?她知道又怎樣?難道這孩子跟她有仇?不是太平公主與孩子有仇,而是與唐玄宗有仇。
這年年初,姑侄倆攜手作戰幹掉了韋後、安樂公主,並將唐睿宗李旦推上了皇位,而唐玄宗則因為特殊的功勳,被父親破例立為太子。
但唐玄宗和太平公主都是權欲極強的人,二人各立山頭,很快成了死敵。太平公主一直試圖慫恿唐睿宗廢掉唐玄宗,改立寧王李成器。
太平公主浸淫政壇幾十年,黨羽遍布朝野,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門下,唐玄宗在她面前只能韜光養晦。
偏偏唐玄宗有個「小愛好」被太平公主踩住了尾巴——好色。
那段時間唐玄宗像做賊一樣,將那些「親愛的們」養在宮外當「小三」,儘量避免被外人知道。想想前朝太子楊勇是怎麼死的?前車之鑑吶。
「小三」還比較好藏,可是孩子沒法藏。這兩年唐玄宗開始進入「收穫季節」,那麼多孩子,你總不能說是「樹上長的」吧?
為了不給太平公主留下話柄,唐玄宗咬咬牙,決定讓楊良媛墮胎。
屋內煙氣繚繞,藥味瀰漫,唐玄宗思緒放飛,飛著飛著就睏了,睡著了,還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一個身披鎧甲,手執兵戈的天神從天而降。估計這位天神太無聊,一把打翻了唐玄宗剛剛熬好的藥。唐玄宗只好又重新熬制,還沒出鍋,又被天神打翻,如此往復三次。唐玄宗氣得正要動手「打神」,卻驚醒了。
好奇怪的夢喲,快,傳張說。
張說時任宰相,是唐玄宗的密友。聽罷唐玄宗的夢境,他大喜:「這孩子是天命啊。」
唐玄宗好激動,這孩子有天命,自然他爹也就有天命,那豈不是說只要這孩子在,我李隆基就一定能戰勝太平公主嗎?這哪是孩子,分明是護身符啊。
於是,聞著中藥味,急得在媽媽肚裡打滾的小傢伙安心了。第二年他來到人世間,即唐玄宗的皇三子,後來的唐肅宗李亨。
02. 李亨與李瑛的「馬拉松之戰」
李亨想占據「天命」,有人不同意,此人就是領先半個身位的李瑛:對不起,我比你年長。
唐中宗景龍年間,時為臨淄王的唐玄宗外放潞州別駕,在這裡他收納了一位色藝俱佳的趙姓「娼女」(女藝人)。第二年,此女就給他生下一子,取名李瑛。
由於王皇后無子,未來的接班人只能論敘齒,按長幼之序,李瑛比李亨有優先權。
可是李瑛是次子,皇長子呢?很不幸,唐玄宗的長子李琮在一次狩獵中被猴子抓破相了,早早被淘汰出局了。
第一輪比拼,李瑛勝出。
有「天命」的人當然沒那麼容易繳械投降,楊良媛一個漂亮的「大迴旋」就幫兒子扭轉了局面,她將兒子送給王皇后撫養,李亨從庶子瞬間變身為嫡子。
史書對楊良媛的這個做法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楊良媛膽小,決得自己才進宮就生兒子,容易遭人嫉恨,試圖通過巴結皇后以自保;另一種說法是,占卜結果表明李亨「不宜養」,自己不宜養也不能扔了吧?於是乾脆送給皇后。
我覺得更大的可能是楊良媛為了兒子的前途忍痛割愛,只要兒子變成嫡子,他就是唯一的繼承人,這是百年大計,很划算。
於是第二輪比拼,李亨又以「准嫡子」身份反超李瑛。
雖然王皇后對李亨視如己出,但奇怪的李亨的嫡子身份竟然一直沒有得到承認。史書沒交代原因,我個人猜測有兩種可能:
一是唐玄宗已經厭倦了王皇后,產生了廢后的心思,因此不想讓自己的「護身符」跟著遭殃。
二是王皇后依然心存幻想,都是女人,她們能生我也能行。萬一自己生了,領養的李亨反倒是個麻煩,不如拖一拖再說。
這一托,出事了。王皇后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差,李亨變嫡子的可能性就這麼被拖沒了。
第三輪比拼,李瑛再次反超。
與此同時,趙美女卻成了唐玄宗的心頭肉。
趙美女雖然出身不好,但很符合文藝青年唐玄宗的胃口,所以他們母子倆都深得寵愛,趙家父兄也因此陡然富貴。
雖然當初唐玄宗礙於趙美女的身份,一直將他們母子養在宮外,但自從先天元年進宮後,母子倆的地位急速提升,趙美女從沒有身份的「小三」,迅速進位為「麗妃」。而楊良媛生了一子一女,才撈了個「貴嬪」。
第四輪比拼,李亨被李瑛遠遠甩在身後。
先天三年正月,終場哨聲結束,皇次子李瑛笑到了最後,他被唐玄宗正式冊封為皇太子。
可是我們都知道,事實上最後坐上龍椅的不是李瑛,而是李亨。那麼,李亨又是怎麼鹹魚翻身的呢?
03. 李亨與李瑁的終極大戰
其實搞死李瑛的不是李亨,而是另一個人——壽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堂侄孫女,一個長得非常漂亮,性情乖巧,善於琢磨人心,又擅長陰謀詭計的女人。
隨著唐玄宗步入中年,楊良媛、趙麗妃等美女們都逐漸紅顏逝去,年輕的武惠妃迅速成了他的新寵。
武惠妃有多受寵?我們說一個數字就可見一斑,她一共為唐玄宗生了四子三女,將其她嬪妃遠遠甩在身後。
後宮的女人一旦受寵,第一件事就想著奪嫡,畢竟嬪妃與皇后的地位差得太懸殊,太子與王爺更是天地之別。
開元十二年,王皇后被廢,給武惠妃騰出了空間。然而,王皇后的不幸遭遇,以及武惠妃的武家人身份,讓大臣們空前團結,堅決反對唐玄宗立武惠妃為後。
武惠妃見皇后之位一時難以到手,便將目標調整為替兒子李瑁謀求太子之位。她勾結李林甫、楊洄,誣陷太子「陰結黨與」、「將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
唐玄宗對武惠妃母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心早就偏到臀部了。於是他勃然大怒,動了廢黜太子的心思。
虧得賢相張九齡竭力反對,唐玄宗的廢太子計劃才被迫中止。
不久張九齡被罷相,武惠妃將心腹李林甫捧上相位。在武惠妃、李林甫、楊洄等人的策划下,爆發了一場離奇的「捉賊案」。
武惠妃以宮中出現盜賊為由,令李瑛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身著鎧甲,佩劍入宮捉賊。三人腦短路,沒細想就准照執行,不料卻被武惠妃誣陷為入宮「謀異」。
唐玄宗心一橫,不光宣布廢黜了李瑛,還將他們兄弟三人同時殺害,史稱「一日殺三子」。
就這樣,當了二十二年太子的李瑛悲慘落幕了。
人在做天在看,壞事做絕的武惠妃在接連除掉王皇后、李瑛之後,既沒能當上皇后,也沒能看到兒子當上太子。
就在三王遇害不久,武惠妃得了怪病,總是「看見」李瑛兄弟的冤魂纏著她不放,當年就病死了。
武惠妃死後才幾個月,一件讓人既感到解恨,又極度鄙視的事發生了:她寶貝兒子李瑁的老婆,竟然被唐玄宗霸占了!
這件驚天醜聞的爆發,事實上意味著李瑁已經被踢出了皇儲候選人的名單,於是李亨憑藉年齡優勢毫無爭議地當上了太子。
武惠妃: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為他人嫁衣,羞煞。
李瑛:走在前面的往往不是先鋒,而是先烈,遺憾。
李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天命就是天命,謝謝啊。
04. 皇嗣之爭是一場無法避免的悲劇
唐玄宗是一個「黑白分明」的皇帝,前半生他英明神武,歷經艱難險阻,讓大唐帝國走出了長期的皇權動盪,並開創了偉大的「開元盛世」。後半生他耽於聲色,變得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手葬送了大好河山。
這個關鍵轉折點,表面上是天寶十四載的「安史之亂」,其實早在開元中後期就已經顯露端倪,跡象早就表明,這場皇嗣之爭無可避免。
唐玄宗一生有七十多個女兒,史書留下記錄的妻妾就達到四十人之多,這些數字沒幾個皇帝能超過他。
歷史上皇帝好色不稀奇,但像唐玄宗這樣,不顧吃相地對兒媳下手的皇帝還真是獨一份。
更要命的是,唐玄宗還將個人的喜好帶進政治生活,做出了太多不理智的舉動。比如廢掉王皇后、廢掉太子李瑛、冤殺三子、偏信安祿山、過度放縱楊家人……
這表明,唐玄宗本質上就是個「文藝人」,感性大於理性,難以遏制個人的私慾。
人一旦失去理智,做出什麼瘋狂的舉動都不意外,因此從人格特性上講,唐玄宗就不適合當皇帝。
再加上前半生的成功,又助長了他的極度膨脹,自認為是個「聖人」,做什麼都是對的,自信反而成了他助紂為虐的幫凶。
這麼一看,還不如當初他被太平公主幹掉,如此一來,世上或許留下一段「賢王李隆基」的不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