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不會都癌變

2023-06-24     保健時報

原標題:黑痣不會都癌變

近日,「黑色素瘤」登上熱搜,引發關注。據媒體報道,《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亞軍張恆遠因患黑色素瘤去世,年僅37歲。其實,黑色素瘤早在《非誠勿擾2》上映時就曾受到過關注,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就因腳底長了晚期黑色素瘤舉行了一場人生告別會,引起了身上長黑痣的人極大的焦慮。

不是所有黑痣

都會變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也稱為惡性黑素瘤,是一種來源於黑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湖北省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史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黑色素瘤95%發生於皮膚,轉移擴散極為常見,是最致命的皮膚癌。由於黑素細胞還存在於身體多個器官,因此黑色素瘤也可原發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以及眼葡萄膜和結膜等部位。黑色素瘤可以由先天性或獲得性良性黑素細胞痣演變而成,或由發育不良痣惡變而成,也可以是新發生的。

那麼,只要是痣就是黑色素瘤嗎?通常所說的痣也稱為黑素細胞痣,是皮膚黑素細胞過度增殖形成的良性新生物,屬於發育畸形,幾乎每個人都有。儘管痣可以演變為黑色素瘤,但絕大多數痣終身保持良性。統計數據顯示,71%的黑色素瘤可能是新發的,僅29%起源於預先存在的痣。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痣來源的黑色素瘤占比僅為8.4%。另外,痣轉化為黑色素瘤的風險與年齡和性別相關,儘管年長男性皮膚上的痣演變為黑色素瘤的風險更高,但總體癌變率仍很低。

我國黑色素瘤

多發於掌指、足底或甲下

中國的黑色素瘤患者幾乎占了亞洲一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黑色素瘤與肉瘤內科主任醫師郭軍介紹,與歐美國家人群的病灶主要來源於軀幹和頭頸部皮膚不同,我國患者的黑色素瘤病灶多來源於肢端皮膚(四肢末端不覆毛髮的位置),約50%的患者發病位置集中於掌指、足底或甲下,且多數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

在歐美國家,黑色素瘤大部分都屬於皮膚亞型,這種亞型常與日曬等紫外線的照射有關。而我國黑色素瘤的構成相對更加複雜。我國的黑色素瘤以肢端或黏膜亞型為主,其中肢端亞型占比約為42%,黏膜亞型占比約23%,其餘在歐美黑色素瘤人群中常見的這種皮膚亞型,在我國黑色素瘤患者中大約僅占到1/4。而相比皮膚亞型,肢端和黏膜亞型的預後更差。因此,我國黑色素瘤臨床治療相對歐美面臨更大的治療挑戰。

識別黑色素瘤

記住「ABCDE」

A——非對稱(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與另一半看起來不對稱。

B——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樣具有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輪廓。

C——顏色改變(color 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為單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現為污濁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藍、粉甚至白色等多種不同顏色。

D——直徑(diameter) 色素痣直徑>5毫米或明顯長大時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對直徑>1厘米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檢評估。

E——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

建議大家按照上面的原則定期檢查自己身上的痣,一般建議3~6個月檢查一次,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50bf668b96898bc2dbcd10cf90c05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