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榕江路》第七章 仰望黎明 之三:眾教授拍案為正義

2023-11-24     嗨南寧

原標題:《風雨榕江路》第七章 仰望黎明 之三:眾教授拍案為正義

第七章:仰望黎明

三、眾教授拍案為正義

話說西大進步學生在榕江宣傳延安的聲音,被當局視為洪水猛獸。據說就有小報告打到了教育部。教育部部長朱家驊來電飭令嚴查,並轉來一份黑名單。校長李運華不敢有違,不想李校長有個秘書,卻是中共地下黨員,叫黃煥秋,廣東人,他進諫言道:「校長,抓不得,我們現在客居貴州,沒有靠山,事情搞大了不好收場。」李運華一聽,覺得有理,便復電教育部說:「廣西大學沒有地下黨,只是學生鬧事,不過是年輕人的脾氣。」於是,事情得以緩和。

西大學運還牽連到漢民中學。漢民中學的學生經常去廣西大學串聯,看牆報,聽報告,十分活躍。但任中敏校長作為一個老國民黨員,毋庸諱言,當時他在政治上不贊成共產主義,但他也不緊貼蔣介石的三民主義,他宣傳更多的是愛國,因而對學生從事政治活動聽之任之,甚至還在全校做了「關於南北朝」的國是報告。廣西學學生籌備召開民主大會,響應中共號召,當局黑名單上也有漢民中學的老師和生,如初二十班導師賴普文。軍閥楊森的特工科長找到任校長,曆數賴老師的罪狀,如與廣西大學學生串聯、在學校散發傳單、煽動學生鬧事等,要加以逮捕。任校長則為賴辯解,事後將情況向賴悄悄透露,囑他謹慎,但並未限制他的自由。1949 年後,賴普文曾任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副局長(見《任中敏與漢民中學》第 97 頁)。

其實在榕江時,廣西大學師生中就有若干地下黨員,只是沒有建立組織,缺少橫向聯繫,比如黃煥秋先生就是。此前李崗在廣東參加地下黨時,黃煥秋曾是南方地下黨的領導人之一,是李崗的領導。1942 年 5 月的「南委事件」中,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組織部部長郭潛被捕叛變,南委所轄的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工委及主要交通站相繼被破壞,兩廣地下黨活動處於低潮,紛紛轉入農村或外地進行隱蔽工作。其中黃煥秋奉組織安排,到廣西大學做校長秘書,李崗、林密等則考入西大農學院讀書。李崗先生曾對筆者說,當時西大一些地下黨和進步學生乾的事,他都事先請教過黃煥秋,包括學生大會的《民主宣言》的最後定稿,黃煥秋是親自參與修改的。1949 年,黃煥秋回到廣東,先後任過共青團華南工委書記、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參加會議的學生雖然在地下黨人的巧妙斡旋下,得到了保護,但是,另一場鬥爭卻是又起硝煙!

作為一校之長的李運華,雖然沒有按照朱家驊的電報抓學生,但為了擺脫干係,隨後召開了院、系領導會議,嚴肅批評學生的行為,還列印出了一個與民主大會針鋒相對的聲明,上有各系主任和部分教授的簽名,並正傳給一些沒有簽名的教授簽署。

然而,那些簽名卻是此前各系主任和部分教授參加一次討論貸金的行政會議的簽名。張冠李戴,移花接木,自以為高明,沒想到惹上了罵名。

首先就惹惱了農學院院長汪振儒。

汪振儒,桂林人,在清華大學生物系讀書的第二年,就參加了李大釗領導的北京學生集會,強烈譴責帝國主義炮擊大沽口的罪行,集會後移至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政府前,段祺瑞部下竟然下令開槍,當場打死學生四十七人,打傷一百五十餘人,即有名的「三·一八」慘案。據說段聽聞此事後「吃不下、睡不著、犯舊病,身心交瘁」,段說「學生們年輕熱情、愛國心強烈,但容易衝動,很容易被人利用」。(見《段祺瑞傳》,中華書局 2015 年)當時年僅十九歲的汪振儒左腿中彈受傷,雖然痊癒出院,但造成兩腿粗細不一。汪畢業後應馬君武之邀,到西理院生物系做講師。當時馬君武十分注意培養青年才俊,優秀的助教、講師可以保送去國外留學,第一批派出的有鄭建宣與杭維翰。第二批派往美國留的,汪振儒名列其中,經省政府考試合格,被保送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林業系學習,回國後回校任農學院教授、森林系主任,植物研究所主任、院長。據《廣西農業大學校史》記載,赴榕江路上,汪振儒也曾經在富祿親自拜訪土匪頭楊彪,得一面小旗,讓學院師生甚至試驗用的牛羊得以順利通過山區。

這樣一位既資深又有傲骨的「老西大」,自然不肯任人擺弄。他在校內貼出聲明,嚴正指出李運華這份聲明是偷梁換柱,違背民意,壓制民主。他進而在聲明中公開支持學生的民主要求,得到廣大教授的熱烈響應。

幾位先前被蒙在鼓裡的教授,如石兆棠、駱君嘯、黃現璠等,也分別發表了書面聲明,稱學校這個聲明事前沒有給大家過目,事後教授們也沒有簽過名,李校長弄巧成拙。黃現璠對此回憶道:

《廣西大學全體學生民主宣言》要求成立舉國一致的民主政府,建立聯合統帥部,男女平等,言論結社自由等。時任西大校長李運華得知後,為了討好政府當局,擬發表反對組織聯合政府宣言,事前不徵得我同意,竟然將我列名為這份反對宣言的發起人之一。反對宣言稿已經印出,正在全校徵求其他同事簽名。駱君嘯教授首先張貼啟事否認;我繼而張貼啟事,聲明自己不但不反對,反而支持「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所謂簽名純屬他人冒簽;同時號召西大同事共同抵制在這份反對宣言上簽名。駱君嘯教授和我的行動,最終得到了西大其他同事的一致響應,紛紛拒絕簽名,使得反對宣言不能發出,避免了它一旦發出可能在學生中和社會上造成的惡劣影響。(《西大情緣》112 頁)

校方偷梁換柱,推脫干係,不僅盜用教授的名字,也盜用部分學生的名字。當時廣東籍的學生藍青,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道:

在抗戰勝利的前夕,中共毛澤東主席發表了《論聯合政府》,向國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榕江雖然偏僻但也不平靜,學校與時代共呼吸;同學中分成兩派,進步的同擁護毛主席提出的《論聯合政府》的主張,而以國民黨三青團骨幹為主的另一派則反對《論聯合政府》,一時大小字報貼滿了生宿舍的四周圍牆。三青團一伙人以黔驢技窮的手法盜用一批同學的名義發表反對聯合政府的油印品。我是其中被盜名者之一。我看後非常氣憤,立即寫了一張鄭重聲明否認簽名。當我第一個貼此聲明時後面圍了一大群同學,突然聽到一聲「好,反擊得好!」我立即回頭望去,看見宏元(林密——筆者注)站在後面高興地說了上面一句話。以後學校在改造學生自治會的問題上,兩派鬥爭也是非常尖銳的。在這些事情上,宏元始終站在進步學生的行列,旗幟鮮明,疾惡如仇,使人敬佩。(載《無盡的思念——懷念林密文集》,星光書店有限公司 2007 年)

但是,鬥爭沒有完結。在民主大會結束沒幾日,某天早晨,學生林密早早起了床,突然發現宿舍門口牆上貼出一張「打倒蔣介石,打倒國民黨政府」的標語,署名是「延安」……這是一條為對方製造口實、讓外面軍警進來捉拿學生的大奸計。林密十分果斷,馬上撕了下來。不料旁邊埋伏著的兩個人立即竄出來,質問他:「這條標語是我們寫的,你為什麼要撕去?」雙方大

聲爭吵,引起許多同學紛紛起來圍著兩人反詰:「你們為什麼寫這樣的標語?有何目的?」把他們弄得灰溜溜地趕快走掉。

一招不行,再來一招。學校當局把學生會首席常務幹事找去,進行威脅,揚言《民主宣言》若發出去,便「如此這般」。常務幹事開始動搖。於是,學生們組織會議,進行選舉,乾脆罷免了他的職務,由地下黨員葉昭楠擔任首席常務理事。

經過一番鬥爭,結果《廣西大學全體學生民主宣言》終於發出,事後伙食尾欠全部發放,壁報稿件不用送審,鬥爭取得勝利。學校壁報也多了起來,除了過去的《民主與科學》,還有《大時代》《十二月》(意指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即將到來),還有《自由談》《璧聯》等,均為進步學生所掌握。當然,也有三青團的刊物《新回輪》。

當時,學生的食米掌握在當地縣政府手中,他們任意抬高米價,使得學生和家屬吃不上飯。石兆棠教授在油印報上發表文章,揭露當地政府抬高米價的罪行。當地縣政府怕把事情鬧,傳到重慶影響不好,忙派人來到西大通洽。最後議定,凡學生買米,不得提價。自此之後,學生才有伙食尾數。

《大時代》第一期,便請石兆棠總務長寫文章,題為《從亞里士多德談起》。石兆棠先生的名字據說也上了黑名單。1945 年 10 月《廣西日報》(桂林版)恢復,桂係為了與蔣介石抗衡,把石兆棠請去任報社社長了。

汪振儒帶頭張貼嚴正聲明一事,引來眾多教授效法,令李校長灰頭土臉。因此汪被解除了農學院院長職務,並於 1946 年離開廣西大學,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有本事的人就是不向權要低頭!

西大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對榕江的影響很大,以致在西大離開榕江後一段時間,地方當局還要不斷地肅清「流毒」,說榕江被廣西大學「赤化」了。在西大遷回廣西三個多月之後,新任縣長金劍英就在一次群眾大會上宣稱:「我之所以調到榕江來當縣長,主要任務就是來肅清廣西大學的餘毒。」

因此,多年以後,一些人回憶:廣西大學在榕江的時間不長,但對榕江在思想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產生過極其深遠的進步影響。

附:《風雨榕江路》作者簡介

蔣欽揮,廣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廣西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廣西日報編委兼南國早報總編輯、自治區政府參事,高級記者(教授二級),先後獲廣西、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晚報都市報優秀總編輯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此公至今原不死》《另類皇帝》《廣西大學史話(1928—1949)》《歷史的碎片》《 甘苦集》《新聞角度與選擇》《新聞生涯三十年》;主編有《解讀廣西叢書》《全州歷史文化叢書》《我們沒有忘記——辛亥革命廣西百年祭》《從廣西走出去的中國遠征軍》《「申報」辛亥革命廣西資料選編》(上下冊)、《歷史名人在西大》、《風雨榕江路》等。

-end-

|內容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風雨榕江路》,嗨南寧授權轉載,作者:蔣欽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得打賞歸屬作者;點擊「合集」標籤,可閱讀全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ba344af17f1617720d1dbd115e79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