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以和冰粉搶成都人的糖水出現了

2022-04-21   成都Big榜

原標題:唯一可以和冰粉搶成都人的糖水出現了

不想吹這家糖水鋪有多麼多麼好吃,先講3個真實的小故事。

電子科大在廣東中山有個中山學院,在成都犀浦有個清水河校區,部分學生是「2+2模式」一邊上2年,這家糖水鋪在中山學院旁有一家,去年老闆來成都開店後,在中山吃過的學生會從犀浦坐公交轉地鐵往返5個小時,就為了到高新區來吃碗糖水。

一位叫夢晴的女生是高中數學老師,前幾天特地從深圳飛到成都,瘦瘦小小的她一口氣吃了4碗糖水。

原本夢晴在成都工作,因為認識了糖水店老闆後,看見老闆經常發廣州的家鄉美食,於是為了吃,過完年夢晴說走就走辭職去了廣州,兩個多月的時間,她已經把老闆推薦的店吃差不多了,吃完感嘆「原來廣東最好吃的糖水店在成都!」於是前幾天又飛了回來。

去年剛開業的時候,原來廣東中山店的一位老客人,打飛的來成都就為吃一碗椰奶芋泥麻薯。老闆勸阻她,吃個糖水真的沒有必要啊。她說,我就想吃,我瘋狂想吃。

糖水沒法帶上飛機,為了表示感謝,走的時候老闆特地為她做了一個榴槤千層,讓她特別感動。

這家巴掌大的小店,外擺區有3張桌子,店裡僅有1張桌子。雖然桌子沒幾張但菜單上有37款糖水。點了招牌的榴槤麻薯西米糖水、西米蓮子芋泥、焦糖燉蛋。

一碗糖水2/3都是料,麻薯就占了半碗,拳頭大的榴槤整個放進去。色如凝脂的麻薯入口竟然輕輕盈盈的,碗底的奶有一種似有似無的香。

西米蓮子芋泥,帶著清甜的椰香,芋泥如流沙無法在舌頭上停留,順著舌根就慌忙滑入食道,蓮子肉厚一抿就酥爛在嘴裡。

各種滑溜、沙軟的口感此起彼伏,清香、暗香來來回回,似乎沒有一個過分的味道霸占味蕾,一切都剛剛好。

竟然有點想把今年對於甜品的溢美之詞都送給她們。

這些入口難忘的糖水都來自阿靜。

阿靜是潮汕人,汕尾出生,中山長大,臉盤圓圓的,笑起來眼睛彎彎的。二十出頭的時候結婚生女,早早的成為了一位單親媽媽。逃離婚姻和原生家庭後想帶著孩子謀個生路,就選擇了做甜品。

7年前的第一家店開在中山,糖水的配方是自己去一家30多年的老店裡天天幫老闆打包、搞衛生好幾個月,老闆才同意賣給她的。

聽到這裡不禁想問,糖水還有配方?

阿靜說,當然了!任何老字號糖水店都有自己的配方,奶用什麼奶,每種的比例是多少,椰子用哪幾種,用什麼熟度的椰子,蓮子、糯米、木薯粉分別用哪裡產的都有講究。

阿靜很有自己的堅持,店裡的每一份麻薯都是現打的,下單才會做,就是為了保證口感。

她也毫不避諱自己的甜品都是買的配方再自己改良的。店裡的精髓是糖水的奶底,有鮮奶底、椰奶底,榴槤和芋泥類就用的椰奶底,招牌芋圓水果大滿貫用的鮮奶底。

鮮奶底是去潮汕一家30年的老店學的,芋圓是台灣地區還能自由行的時候去當地學的,清補涼是在三亞的嫚姐清補涼學的,只要認為好吃的糖水,就去求老闆守著學。

不過也有給多少錢都不搭理她的,廣州的一家老字號杏仁露她連著去了六年老闆都不理她,直到現在的老闆退位,兒媳婦繼承老店,才微微鬆口。

這些看似並不複雜的甜品,想像當中就是把各種料和水果混合在一起就行,其實要保證新鮮的口感,形成彼此不爭不搶的香味,太難了。

第二天售賣的糖水原料,很多都要提前一天準備。早上靜姐會先去白家市場採買新鮮的水果,芒果、草莓、西瓜,芋泥用的廣西荔浦芋頭,椰子全都再盒馬買,成本雖然高,但是成熟度和新鮮度有保證。蓮子要用福建建寧的蓮子,粒大飽滿。

抗貨回來之後就開始蒸紅薯,搓芋圓。接著蒸芋頭,蒸好、搗碎再攪拌,攪完要下各種配料去熬它。一熬就是一個半小時,為了不粘鍋要不停地手工攪拌,熬好後立刻要放進冰箱冷藏,第二天才能用。不冷藏的芋泥很容易壞,口感也不好,熱的、溫的芋泥吃起來很膩。

幹完這些還要熬奶底,廣東糖水都用水牛奶,但是運過來容易變質,阿靜只有自己不停實驗這邊的鮮奶調配。

鮮奶底、椰奶底熬上,接著挑桃膠煮桃膠,煮黑糯米、煮蓮子,切當天用的水果,準備完這些當天中午才能正常開店。

了解這個步驟之後真的能勸退一大波想要做糖水的人。因為長時間的手工活需要帶著橡膠手套,阿靜的手比臉先老了20歲。

「別人都覺得你離了婚帶著小孩感覺低人一等。但我從來就不覺得有什麼,該追男孩子,我還是要追。」阿靜從廣州跑幾千公里來一個人都不認識的成都開店,完全是因為比她小4歲的男朋友,就在前不久3月份,兩人才剛扯證。

可能也是受了廣東老店的影響,很多廣東老店破破爛爛的,一開就是幾十年,她們認為把東西做好就行了,有一點賺就行,就沒必要弄得特別風風火火。而且你做得越大,品質就沒法保證,人也會很累。

所以阿靜開店很佛系,丈夫家的櫻桃、無花果、枇杷、桃子一熟,就把店一關去掛樹上吃。

但客人們常常不願意,「逼」著阿靜開。

正因為用料實在,出品新鮮,不到一年的時間阿靜就把根扎在這兒了。從一個人都不認識,到現在有了一群朋友。

阿靜開個糖水鋪本來是為了討生活,結果老天總在她面前設置很多坎兒。今年三月她7歲的女兒查出了一種罕見病,「這個病其實就是幾歲的人,得了七八十歲的老人病。「

知道結果的時候眼淚都哭乾了,華西當時臨時通知入院,阿靜就打算把這個店轉掉。那幾天店裡準備的材料,被她全部打包好放在店外的桌子上,免費送給老顧客們吃。這些顧客們硬要給錢,勸她一定要收,說你多賺點錢後面孩子還要用到。

很多顧客悄悄給她發信息,「華西我有認識的,你女兒具體是什麼情況?我去幫你打聽醫生,我去幫你找專家。

有位媽媽知道後立刻找到阿靜,「我每天都很閒,你回來開店。我去醫院給你照顧孩子。

「還有一個家庭,她家女兒跟我女兒一樣大。我們就認識了一個星期而已。她女兒跟我女兒玩了一個周末。知道我女兒在醫院,就去買了我女兒最喜歡的芭比,說要送給她」。阿靜說到這些時眼睛紅了幾秒,覺得自己不善言辭從來沒對別人表達過謝意,但大家卻對她如此照顧。

女兒出院,她回來開店。「那天客人們就像在給我募捐,瘋狂點單,還發動親朋好友點。我跟她們說不要再下單,因為真的做不過來了。他們說沒關係,反正我們想吃。」

店鋪恢復正常後,阿靜決定要結婚。她親手炒了很多太妃杏仁糖當作喜糖,只要老顧客下單就送,大家都很開心,又跑來下單,像在隨份子錢,還有好幾個人說「為什麼不叫我去參加婚禮「,阿靜說「我們就只是扯個證」。

現在每個周末,只要看她太忙,顧客周末就會幫她把女兒帶出去玩,去看畫展,看昆蟲展。

說了那麼多大家肯定要問這家店在哪兒?這家店叫涼浸浸廣式甜品在銀泰城附近,涼浸浸是廣東話涼爽舒服的意思,廣州人常說「好中意涼浸浸慨天氣」。

阿靜的人和她的糖水都像這個店名涼浸浸,讓人恰到好處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