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急救的6種方式,治癒你的不開心

2023-09-29   洞見

原標題:情緒急救的6種方式,治癒你的不開心

情緒急救的6種方式,治癒你的不開心

身體的病痛需要醫藥來緩解,

心情不好時,也需要解藥來治癒。

作者:洞見July

賈平凹說:「誰的人生,不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生活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數不盡的煩心事,遇不完的垃圾人。

也難免會有被負能量影響,被壞情緒纏身的時刻。

一不注意,我們便會陷入痛苦,甚至很長時間都無法自拔。

但情緒不是無解的,每一種煩惱,也都有它的急救藥。

如果此時你狀態低下,感覺生活暗無天日,晚君為你找到了6種情緒急救的方式。

對症下藥,你就能從情緒的泥淖中脫離。

1

在書中看到尼采的一段經歷。

那段時間,他發行的新書《悲劇的誕生》受到了許多學者的抨擊,事業進入至暗時刻。

隨後他又求婚失敗,心愛的女孩也離他而去,更糟糕的是,他的頭痛病也愈加嚴重。

接連的打擊讓他陷入了迷茫,為了尋求治癒,他一個人跑到森林去散步。

他每天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野外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世俗的不快也都被拋到了腦後。

在大自然日復一日的滋養下,他內心漸漸清明,靈感不斷迸發。

隨後他重新投入寫作,先後寫出了《論道德的譜系》《善惡的彼岸》等驚世之作。

他直言是這段經歷拯救了自己,還在書中呼籲大家:

多去廣闊的大自然中走走吧!大自然不僅會讓你神清氣爽,而且不會對你有任何意見或抱怨。

《半山文集》中說:

人迷茫的時候就該去仔細觀察一下大自然,去看看一草一木是怎麼樣從容地活在這個大地之上的。

人迷茫的時候就該去仔細觀察一下大自然,去看看一草一木是怎麼樣從容地活在這個大地之上的。

植物學家也表明,當人到森林中,吸入植物激素時,內心也會感到歡欣。

每個人都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刻,看不清前路時,不如就嘗試著去戶外走走。

感受陽光照在身上,享受清新的空氣,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

在與樹木相處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會漸漸明朗,你的情緒也會得到治癒。

2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常有這樣的感受:

看到別人升職加薪換了新車,而自己多年來卻毫無變化,內心就慌張得不行;

想到老人的保險、孩子的學費,再對比銀行卡上的數字,就覺得活不下去;

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認為未來充滿了坎坷,陷入災難化的想像里無法自拔。

這些念頭每每占據腦海,都會讓人止不住的焦慮,甚至令人窒息。

心理學家彭尼貝克指出,焦慮的本質其實是對潛在失控的恐慌,會讓你不斷地內耗自己。

而他經過多年的研究,給出了有效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寫作。

通過把生活中困擾自己的事物、情緒、感受等寫下來,探索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的需求。

當你把這些煩惱重新梳理,你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當你找到了事情的解決辦法,你自然就不會為此感到慌張。

未來再遇到不順心的事,你就可以試著把它寫下來。

也許一開始毫無頭緒,但只要動筆,慢慢地你就能把這一團亂麻釐清。

善用文字的魔力,遵從內心的聲音,寫到最後,你也必然能獲得平靜。

3

有科學家對一個人冥想前後的大腦進行掃描,結果顯示:

哪怕是十分鐘的冥想,也能讓人告別沮喪,恢復積極的情緒。

這是因為,冥想能提高大腦左前額葉皮質的活躍度,讓人從消極的情緒中抽離。

同時,給自己正面的暗示,也能讓人專注當下,感受自我和環境,從而變得樂觀。

演員胡歌在遭受車禍後,曾有一段時間非常消極。

他每天喪氣滿滿,被低落的情緒掩埋,食慾不好,入睡也非常困難。

後來,好友建議他嘗試冥想。

當他閉上眼睛,想像自己遊走在宇宙之間,心中的痛苦居然慢慢消散。

當他感受著自己的呼吸,放空自己的頭腦,身心都得到了放鬆。

在冥想中,他救贖了自己,心態轉變之後,他也收穫了更強大的內心。

心理學家卡巴金曾這樣描述冥想對人的影響:

「就像一杯水放在桌子上一段時間,泥沙沉澱下來,水就變清了。」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來一場心靈的凈化。

在冥想中過濾掉所有的痛苦,在思考中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哪怕生活對我們重拳出擊,一次又一次把我們打倒在地。

我們也能隨時補充能量,微笑著應對下一次攻擊。

哪怕命運泥沙俱下,我們也能通過冥想把雜質沉澱下來,活出自己的通達。

4

岱川博士提出過一個很有趣的理論。

他說,當人在生活或工作中深感疲憊時,恢復精力的秘訣,其實是脫離的能力。

而通過讀書,人可以暫時忘記當下的瑣碎,去體驗新奇的生活。

比如在小說里,你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愛恨情仇,自己的感情也會被調動起來;

比如在詩文中,你能透過詩人的視角體會人情世故,對人性的理解也會深刻一些。

書籍就像一座充電站,能在你心累的時候提供一個出口,讓你豐盈自己的靈魂。

也像一座避難所,能讓你在不想面對任何人事的時候,躲到無人的角落。

俞敏洪曾說:「閱讀,是人對自己一種精神上的拯救。」

當你讀的書越多,便越不會被生活的瑣碎困住。

看得越透徹,你的心態便越穩定,情緒自然能很快復原。

感到疲憊時,就翻開一本你喜歡的書。

在閱讀中恢復精力,能量充滿了,你又能擁有元氣滿滿的自己。

5

收納師舛田光洋,認識一個女孩。

女孩說自己每天都心煩意亂,做什麼都理不出頭緒。

他本以為女孩遇到了麻煩,但一番了解過後,才發現背後另有緣由。

原來,女孩從來不整理自己的房間,生活的地方就像一個雜物間。

於是他對女孩說:「你的房間就是你自己。」

一個人若是任由房間變得髒亂,那他的人生也會被各種瑣事所影響。

而房間整潔了,人的生活才會變得規律,精神也會越來越昂揚。

京瓷公司曾面臨經營危機,員工紛紛離職。

稻盛和夫被困擾許久,煩躁至極時,開始每天在工廠里做清潔。

在打掃的過程中,他內心的躁鬱漸漸平息,也能夠沉下心來思考公司的問題。

就這樣,他想出了解決辦法,最終令京瓷活了下去。

《斷舍離》中有個觀點:房間整潔與否,體現著一個人的心境。

心情煩躁的時候,與其坐著胡思亂想,不如動起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

看著雜亂的房間一點點變得整潔,物品井然有序,內心也會變得踏實。

因為在打掃時,掃除的不僅僅是灰塵,還有腦海里紛繁的思緒。

無聲處存悲喜,清凈中有從容,房間乾淨了,你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得平靜。

6

1965年,加州大學曾開展過一個項目。

研究人員跟蹤隨訪8000名年輕人長達26年,調查運動和情緒的關係。

結果顯示:

每周鍛鍊兩到三次的人,與那些不怎麼鍛鍊的人相比,更不容易憤怒,心態也更加穩定。

這是因為,運動能夠抑制大腦神經元放電,同時分泌多巴胺,提高人處理情緒的能力。

當你在暴躁的邊緣徘徊,請立馬站起來,去做點自己喜歡的運動。

可以是徒步,在野外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讓身心放鬆下來;

可以是騎行,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道路上,清空內心的情緒;

可以是跑步,感受風景一步步從身旁倒退,頭腦也恢復冷靜。

任何一種你擅長的運動,都可以成為你情緒的滅火器。

讓你在著急上火的時刻,快速冷卻自己,恢復到淡定平靜的模樣。

村上春樹曾在書中寫過他跑完馬拉松的情景:

我終於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盡興地喝水。

解開跑鞋的鞋帶,在周遭一片蒼茫暮色中,精心地做腳腕舒展運動,這是一個人的喜悅。

體內那仿佛牢固的結扣的東西,正在一點點解開。

我終於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盡興地喝水。

解開跑鞋的鞋帶,在周遭一片蒼茫暮色中,精心地做腳腕舒展運動,這是一個人的喜悅。

體內那仿佛牢固的結扣的東西,正在一點點解開。

當你步履不停地奔跑時,你的心也會隨著腳步去到遠方。

聽腳下在沙沙作響,看天空在翻江倒海,感受威風拂過你的耳旁。

在運動中和情緒和解,那些讓你憤怒的事,都會在大汗淋漓後得以釋然。

心理學博士蓋伊·溫奇提出過一個概念,名為「情緒藥箱」。

就像普通藥箱中儲存著治療身體的藥品,心情不好時也需要解藥來治癒。

他說,情緒急救不是要我們把負面情緒全部割捨掉,而是要我們學會處理和轉化它們。

當你感覺自己狀態很差,不要畏懼,也不要任由自己沉淪進負能量的深淵裡。

學會自己給自己上藥,治癒負面的情緒。

心情變好了,煩惱就少了,保持積極的狀態,你的人生也將從此發生改變。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