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教育對人生的三種作用

2023-08-16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葉聖陶:教育對人生的三種作用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教育對人生的三種作用

作者|葉聖陶

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埃德加·莫蘭:教育與美好人生——在不確定的世界找尋教育的確定性

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在討論教育與人生的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什麼是教育?什麼是人生?

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教育是人類獲得生存資料和經營生活的一種工具。教育本身並非目的,而是工具。這種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國家社會,小而言之可以指導個人,改造個人的錯誤,實現個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所謂「人生」,系包括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各人對於人生的見解,就是所謂「人生觀」。認為人生是快樂的,就是快樂的人生觀;認為人生應該獻身於國家與社會的,就是責任的人生觀。各人的環境不同,著眼點各異,因而各人的人生觀亦不一致。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與人生的關係。

教育與人生的關係,大致有後列三點:

以教育認識自己

天下最可憐的事情莫過於自己不認識自己。有的人因為不認識自己的緣故,走入歧途,一切墮落,事業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這是何等的危險。

認識自己有兩方面:一為自己的主體,或稱「自我」;一為自己的環境,或稱「外物」或「客體」。單是自我,不會有正確的認識;單是被認識的客體,也不能認識自己:必須明白了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認識了環境,方能認識自己。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的就是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行動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係:環境有支配或決定人生的力量,同時又有引誘人生入於某種途徑的力量;我們受種種外物的支配和引誘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認識了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行動才會有目標有意義,不至於成為盲目的不正當的行為。

在認識環境之後,應當認識自己的本身。認識自己的本身,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地位。一個人能否儘自己的責任,就以認識自己的地位與否為先決的條件。各個人的地位本來是環境的反映,但是對付這個環境因人而不同,不是機械的受其支配而已。所以對於環境,就有能否適應的分別。所謂適應,既非屈從,又非反抗,乃是恰當利用環境之謂。要利用環境,除了認識環境之外,第一要注意自己所處的地位,第二是自己的能力,第三是自己的能力在所處的地位能夠發揮的作用。所以環境的認識和自我的認識都是必要的。

認識客體的環境和自我主體的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相當的知識學力,才能辨別是非,分清黑白。這當然是教育的責任了。教育不僅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學力,同時要引導學生走入正軌,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勢,本國的情狀,以及學生所負的使命和個人所處的地位。

教育,就是讓孩子找到適合他的「生命方式」

教師的解放與超越 ——讓自己有一顆乾淨、純粹的教育心

以教育革新自己

認識了自我與環境,就應當從事於革新自己。革新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剷除一切障礙物,如虛榮心、怠惰心等等。一般人很容易受這些魔力的支配,自己不能節制自己,這是人類本性上的缺陷。但人類的本性也具有許多優點,如仁愛、求知等等。我們應當發揚自己的長處,剷除這些短處。

另一方面是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我們認識了環境和自己的地位,就應當剷除以往的錯誤觀念,向新的路線上走去。一個人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宇宙觀。較進步的人對社會更有認識,這種種認識,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基礎。我們在認識了環境和自我之後,對這種種當然會有相當的認識。在我們的本能中雖然有除舊布新的成分,同時也有迷戀過去的成分,所以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便非常重要了。

要剷除一切障礙物,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必須在教育上下功夫。因為怎樣剷除虛榮心、怠惰心,如何革新錯誤觀念,是要以教育力量為原動力的。

真正的教育中,知識永遠和身心體驗在一起——「實現知識、生活與生命的深刻共鳴」

人生而無知,但是並不愚蠢,是教育使人變得愚蠢

以教育成就自己

由認識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種自然的步驟。

如何才能達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這當然有研究的必要。我以為應當按照自己的所長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性情愛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愛好文學或政治經濟的,就可在文學或政治經濟方面努力。這樣作去,是很容易成功的。要使人們都能夠這樣成就自己,非藉助於教育不可。可見教育對於人生所負的責任。真是不小。

以上三件事,無論缺了哪一件,很難成為健全的分子。今後的教育應當從這三件事著手,尤其對於中學生,更應當特別訓練。希望負有教育責任的人注意。作文和做人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

葉聖陶:關於教師寫作的七點提醒

林忠玲:追尋蓬勃豐盈的教育人生——關鍵平台成就你的精彩

本文來源|守望新教育、《太原日報》、現代大學網。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c45e5f7205586e103cfeb58d22b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