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今年是蘆葦在雲南生活的第幾年,她甚至記不太清了。
還沒畢業就來這裡生活的她提到最多的就是詞是 土地: 居住的房子、門外的田地、和內心的舒適是她在大理找到的生活,今天她通過自述分享給大家。
大理有個家
很久以來我生活在雲南,在麗江住了多年之後想換一個地方,因為大理有蒼山就來了,也沒有想過要去雲南之外的地方。
2014年之前我一直在家鄉江西,搬來雲南之前甚至都沒有來旅遊過,只在書里看到過照片。 來了之後發現很喜歡,就找了工作住了下來。
來大理前我也沒有規劃,很多緣分都是自然而然地發生,認識了現在一起住的朋友,大家找了個院子開啟了「大理有個家」的生活。
我現在的工作是做農產品宣傳,也會在大理古城擺攤,賣自己做的梅子酒。平時我也不需要去外出,一般都是待在家裡, 甚至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挺無聊的。
我們住的村子叫下兌村,靠近洱海,隔壁就是龍龕碼頭。經常有人聚集在一起看海鷗和看日出,是鬧中取靜的地方。
在大理的家是四個女孩子一起住,我也更習慣稱呼她們為家人。我的朋友小燕子也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人是從外地過來的,在住進院子之前,我們只見過一次面,幸運的是生活一年下來相處的很好。
我每天早上會帶狗散步,回來做早餐,上午收拾院子,中午大家一起準備午飯,然後再做各自的事情。
房子我們沒有大動,保持了它的主體,簡單地裝修了一下,院子裡的樹也都在原本的位置。
我的房間沒有床,只放了一個地鋪。
我希望它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我住進來後沒有加任何東西,就多了幾本書。房間也沒有窗簾,早上的光會直接照進來把人曬醒。我現在堅持早起,在陽光曬進房間之前。
早上的時光很美妙,日出前後的一個小時去外面走走心情會不一樣,一天的時間也變長了。
房子的房頂是用蘆葦做的,我經常外出拍照。看到路邊的蘆葦總是會被吸引,蘆葦看起來不起眼,但不管它生長在哪裡我總會留意到,覺得它們樸實又美麗。
「大理有個家」這幾個字是自然而然想到的,每次發關於院子的照片都會用這個標題。家裡有兩間客房,偶爾也會有朋友來住。
院子裡的小凳子小桌子都是房東奶奶留下的,每個都不一樣。
一貓一狗一生活
這裡的生活,很多時候是由不經意間的碎片組成:
「家門口的一個快遞站,那天取快遞時遇見的幾個小朋友。」
「這個小男孩是我們一個朋友的孩子,他們家在蒼山腳下,這張照片是在他們家後院拍的。旁邊的是村子裡的一個小女孩,我們邀請她來吃點東西,兩個小朋友玩在一起,我拉著他們拍了這張照片。」
「圖裡的是小燕子,這大概是5月份剛開春不久,在洱海里摸螺,摸回來可以炒著吃。」
「大理古城的北門市場,在大理隨處可見賣花的人,這些花很便宜,每個季節都有對應的花。家裡的花從來不缺,也不用買,基本上都是從田野路邊採回來的。」
我們家的成員,還有一隻狗和一隻貓。狗是我在麗江的時候路邊撿的,它叫兩點。貓貓是來了大理之後領養的,叫有喜。當時家裡人一看到這隻黑白的覺得和狗狗跟搭,就抱了回來。
貓除了在房間裡待著,白天會自己在院子裡玩,偶爾也會沿著房頂和樹出門去, 在別人家屋頂曬太陽,玩夠了它就會自己回來。我永遠記得它第一次跑出去玩,回來後自己在門口喵喵叫等著我們 給它開門。
我每天帶兩點出去散步,也不用拴繩,它很懂事,走在田野上從來不會踩人家的田地,出門只跟著我的腳步走。
我們家的大門是敞開的,兩點會睡在門口看家護院。
喜歡大理
是因為這片土地
我喜歡和身邊的事物產生交集,散步時會拍很多照片,看著地里的人們會想到李娟的書里寫的「勞動純潔而寂靜」。有一些時刻,稻田黃了很好看,稻田綠了也很好看。
貼近土地的生活,不管是在收割,還是剛發芽,或是剛播種的時候,在環境和光照下,都好親切。
種地很辛苦,天還沒亮農民們就在收割萵筍了。這些菜都得趁著半夜時收割,在天亮之前以最新鮮的狀態送到別的城市去。大理的日照很強烈,如果在白天收割,農民會比較辛苦,菜也容易蔫。早早地收割完,回去吃早飯。
在這裡生活很多菜不用特意買,我常常會在田間散步時撿很多菜。
遇到田地里豐收,會有一些殘餘,像長得不好的蘿蔔和萵筍,我們撿回去發現意外好吃。
到了夏天,村子裡有四季豆、玉米、南瓜、西蘭花,黃瓜和茄子,特別是玉米可好吃了。
這裡的村民,都是全手工收割。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勞作的習慣,我就用照片記錄了下來。
我喜歡拍勞作和自然的畫面,搬來大理之後,跟土地挨得更近了,在這裡不需要坐公交車,只要走出門就可以去田野,讓我覺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地方。
生活的電影
沒有結局
前天我散步的時候有遇到一個農民伯伯,他是安徽的,她女兒嫁到這邊來了,他像個本地人一樣融入了這裡的生活。
近些年,大理越來越受到關注。這裡和「逃離、凈土、田園」 等關鍵詞聯繫在一起。
有些人過來可能只是為了流量或風潮,許多人來了待一段時間又走了。雖然我不能代表所有人,但還是希望大家是因為熱愛這片土地,喜歡這裡的環境和氣候,找到自己能做的工作搬來這裡,以直面生活的好心態擁抱生活。
口述/圖片:蘆葦 策劃: Algae 採訪/編輯:yi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