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極南之地,中國菠蘿之鄉-珠崖白沙,雷南徐聞

2019-05-11     地理指南

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收穫。發現當地的秘密,發現當地的美味。有些風景,有些心境,真的不能跟隨大眾,雖然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人少更能發現一些不經意的細節。


驅車來到徐聞縣,打開車窗,讓吹過菠蘿地的風吹進車裡,清新空氣瞬間就撲鼻而來,高含氧量的空氣如同天然氧吧,會讓你很貪婪地深吸每一絲飄過的氧氣。要是恰好遇大片菠蘿成熟的季節,一路都是淡淡的菠蘿清香。

一:我們眼中的徐聞縣

徐聞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南臨瓊州海峽,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自古以來為兵家駐防和商旅之要地,故蘇東坡曰:「四州之人以徐聞為咽喉。 」

徐聞屬低丘台地地形,北部地勢較高,中部地區起伏平緩;有豐足的土地資源,土壤類型多樣,有水稻土、磚紅壤、濱海沙、堆疊土、菜園土、濱海鹽漬沼澤土和濱海鹽土等,其中以磚紅壤土類、水稻土類和濱海土類為主;徐聞縣日照充足,太陽幅射能豐富,四季如春,四時常綠,冬春季多乾旱,夏秋季炎熱多雨、多雷、多颱風。

徐聞的南珠、茶葉、魚翅、劍麻、良姜都是比較有名氣的特產;當然也有今天的主角:菠蘿

徐聞的特產菠蘿是愚公樓菠蘿,是徐聞的特產,也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愚公樓菠蘿是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中國十大熱帶名果,因最早引種於徐聞縣曲界鎮愚公樓村而得名。所產巴厘菠蘿(菠蘿品種之一)很早就以香、脆、甜聞名於世,美國相關歷史書籍把「愚公樓菠蘿」列為世界名果,20世紀70年代,當地產的菠蘿還空運到北京招待外賓。

二:我們眼中的「中國菠蘿之鄉」

菠蘿是著名熱帶水果之一,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愚公樓村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霧水雨水充沛,再加上當地的緩坡地貌及磚紅壤土質,都非常適宜菠蘿種植,出產菠蘿占中國三分之一強,是「中國菠蘿產業龍頭縣」、「中國菠蘿之鄉」。

徐聞菠蘿香氣濃郁,風味獨特,素有「水果之王」、「果中仙」等美譽。果肉可加工成罐頭果汁、也可製作菠蘿味冰激淋、菠蘿果酒等美味佳品。菠蘿的根可提取菠蘿酶,製作成保健藥品,也是化妝美容的最佳用品。菠蘿葉富含纖維,其纖維還是織布的上等原料,其織品經久耐用、美觀。果大、甜、香、靚,產品有菠蘿罐頭、菠蘿酒、菠蘿飲料、菠蘿果脯、濃縮菠蘿汁等。

據記載,民國十五年(1926年)初,因思母心切,在新加坡種植園裡做雜工的徐聞籍華僑倪國良謝絕眾多種植園主的挽留,帶著200多株「番麻」(菠蘿)種苗,從新加坡啟程,坐紅頭船經海南清瀾港返回徐聞。回到家鄉後,倪國良用從南洋帶回的「番麻」種子在家鄉試種,當時他從新馬帶回來的菠蘿品種是「巴厘」,一開始在愚公樓水尾橋以南的一片空地中試種,種後倪國良發現這些「巴厘」品種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基本接近在新馬地區的種植水平。

於是又在現龍塘大小堝村、深井村及曲界愚公樓、頂嶺等地推廣試種。由於菠蘿適宜鮮食,一般菠蘿成熟期正值6月中旬,倪氏種出來的菠蘿果肉色深黃、軟硬適中稍嫩,肉量較密,果汁特多,香味濃、清甜可口,這在當時天氣炎熱的徐聞地,深受群眾喜愛,很快就被群眾傳播開來,種植範圍也很快從愚公樓開始,傳到全縣乃至雷州半島、海南、北海等地廣為種植。倪國良也成為「廣東種植菠蘿第一人」。

2016年,徐聞縣菠蘿種植面積達26萬多畝,年均生產菠蘿達40多萬噸。其中,徐聞菠蘿主產區曲界鎮種植面積超過全縣近半數,年總產值逾5億元,被譽為「菠蘿的海」。

三:小貼士:鳳梨和菠蘿的區別

三四月份的時候,街道上處處都是菠蘿的清香,那個時候幾乎天天都要吃,便宜好吃,五月之後,菠蘿就變成了鳳梨,很多人不清楚二者的區別,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來區分下菠蘿和鳳梨到底有什麼區別吧。

很多人認為菠蘿就是鳳梨,只不過是名字不同而已,其實不然。鳳梨與菠蘿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 市場上,鳳梨與菠蘿為不同品種水果:菠蘿削皮後有「內刺」需要剔除;而鳳梨消掉外皮後沒有「內刺」,不需要用刀劃出一道道溝。


而且菠蘿的葉子邊緣有刺,而且削皮之後還要挖掉一個個的「黑眼」。而鳳梨的葉子沒有刺,果實也不用摳「黑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uSfQmwB8g2yegND-x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