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啃下硬骨頭 打好組合拳——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03-23     南陽報業傳媒

龍騰南陽訊 堅持問題導向,啃下「硬骨頭」,堅持精準施策,打好「組合拳」。近年來,南召縣委、縣政府圍繞建設實力、生態、智慧、幸福新南召的目標,戰略上堅持改革發展穩定,戰術上堅持穩定發展改革,持續走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機遇興縣「四大路徑」,著力構建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全域旅遊、信訪穩定、黨的建設、監督落實「六大科學管理體系」,脫貧攻堅取得突出成效。

「三個落實」強力推進

任重而道遠,斬荊而前行。

南召縣位於伏牛山腹地,總人口63萬,是典型的深山縣、重淹沒縣、革命老區縣、秦巴山系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2011年,南召縣被確定為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

這是怎樣一個困難的局面:全縣15個鄉鎮都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0個行政村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行政村300個,其中有10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27083戶、81795人。

困難挑戰再大,也要攻堅克難完成任務。南召縣堅持圍繞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三個重點,遵循治標與治本、輸血與造血、當前與長遠、軟體與硬體相結合的原則,創新舉措,強力推進,全面發力,不斷開創脫貧攻堅新局面。

圍繞年度目標,南召紮實開展春季「雙基」、夏季「雙業」、秋季「雙貌」、冬季「雙扶」四季攻堅戰役,深入實施「6+N」產業扶貧模式和「林+N」生態扶貧模式,全面落實教育、衛生、住房等行業政策,加強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管理。

截至2019年12月20日,南召建檔立卡貧困村已退出102個村,24627戶、76394人已經擺脫貧困,尚未脫貧者降到2456戶、540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92%。

「政策落地」築牢根基

南召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政策落地,加快扶貧項目建設,著力開展扶志行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把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教育保障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目前,南召全縣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8.15萬人,凈入學率達到100%。

醫療保障方面,南召構建健康教育—慢性病救助—大病保障的「三位一體」全鏈條。2017年以來,共為貧困戶辦理慢性病卡18349人,為困難群眾補貼五次報銷費用4億元,惠及困難群眾34.4萬人次;通過建立健全五次報銷體系,實現了貧困人員參保率、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4個「百分之百」。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南召縣一方面實施危房清零行動,自2017年以來投入資金1.466億元為困難群眾改造危房9697戶。另一方面,抓好易地搬遷,全縣共搬遷安置貧困群眾2872戶9739人。同時,對12436戶貧困戶實施「七改一增」,改善了他們家庭的戶容戶貌。

貧困殘疾人作為特殊困難群體,是「困中之困」「難中之難」,也是南召縣精準扶貧中實施「兜底」脫貧的重點對象,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為95名貧困殘疾學生提供送教學上門服務,為3672名貧困殘疾人免費評殘並辦理了殘疾證,為低保、孤兒、特困群眾發放各類保障資金和救助資金3.3億元,惠及18.1萬人次。

「志智雙扶」項目拉動

項目建設既是拉動一個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引擎。南召縣紮實做好基礎工作,用好用活幫扶資源,通過「志智雙扶」,以「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

2016年來,南召縣投入各項財政資金24億元,其中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3.1億元,實現了102個貧困村通村公路硬化、通客運班車、農村飲水符合要求,還實現了村通動力電、戶戶通電,廣播電視實現戶戶通,全部實現通寬頻。如今,貧困村裡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有標準化衛生室並配有合格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每村均有主導產業和光伏分紅,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5萬元以上。

為了讓扶志宣傳長效化、接地氣、全覆蓋,讓扶志、扶智始終伴隨脫貧攻堅的每個節點,南召縣相繼建成14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2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102個村級志智雙扶愛心超市,配備了102套志智雙扶多媒體設備。依託陣地,全縣舉辦了400餘場志智雙扶專場文藝演出和電影放映等活動,還定期開展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紅黑榜評定、講評會等各類講習活動。通過積極發掘脫貧攻堅一線典型經驗和工作亮點、優秀駐村書記、帶貧典型以及勤勞致富的貧困群眾,全縣選樹優秀幫扶幹部15個,貧困戶致富典型50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巍巍伏牛山可以見證,南召縣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浩蕩白河水可以見證,南召縣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南召縣上下將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將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合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全媒體記者李仰嶠 趙春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GRBXEBfwtFQPkdNw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