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夏季的開始。中醫養生理論中,立夏時節是養生保健的關鍵時期。那麼,此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養心調神
夏季與心氣相通,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之心陽過盛,容易出現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且機體的免疫功能較為低下,進一步引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可能發生猝死。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客蕊建議,值此春夏之交,要格外重視精神調養,順應天氣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尤其是老年人,應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有過激之處而傷心。每天午時,即11~13點可適當午睡,以養心氣。但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
調護脾胃
立夏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增酸減苦,調護脾胃。夏天人的消化功能會相對減弱,情緒浮躁,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趙倩義曾建議,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果蔬類、谷薯類以及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粗雜糧,如山藥、小麥、玉米等。同時可以多吃一些粥食,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體質弱的人還可以增加一些紅棗或者生薑,這樣既有助於生津止渴,還能幫助滋養胃陽和氣血,從而可以清心火和調理脾胃功能。
大米或薏米粥是不錯的選擇,體質弱的人還可加入一些紅棗或生薑,立夏吃薑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緩解暑熱帶來的疲乏、厭食、失眠等症狀,還可開胃健脾,增進食慾,防止肚腹受涼及感冒。同時,可適度增加酸性食物的攝入,如番茄、山楂、獼猴桃等略帶酸味的水果。
堅持運動
立夏後,晝長夜短,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可適當運動。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伍玉南曾建議,立夏後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由於人的能量消耗會在夏季增加,因此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建議每次鍛鍊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同時注意補充水和營養。
立夏以後氣溫明顯升高,容易出汗,此時若怕熱貪涼,多吹空調,缺乏運動,反而會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因此,此節氣宜適當地運動出汗,有利於調暢氣機,可選擇快走、慢跑、游泳、八段錦、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燕聲
編輯|| 顏紅波